探究中美贸易统计数据差异的原因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发展,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因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差异,时常引起双边贸易争端甚至贸易摩擦,影响着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此,很值得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转口贸易特别是中国从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贸易是否包括在两国双边贸易统计的不同而产生的。
一、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双边的贸易顺(逆)差上,而其进一步的表现是中国统计的出口与美国统计的进口的差异。
中美双方在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一差额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1995年前者大于后者252亿美元,2003年达654亿美元。
中国统计的来自美国的进口与美国统计的向中国的出口,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5年两者差额为43亿美元,2003年为55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是按离岸价格计算导致出现运输费用的差价的话,可以说两者大体相当,这说明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与中国统计的进口和美国统计的出口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既然中国统计的进口和美国统计的出口并不是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那它一定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出口和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进口有关。事实也确实如此,1995年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多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出口208亿美元,2003年多599亿美元。
二、中国统计的出口与美国统计的进口存在着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中国统计的出口与美国统计的进口存在着较大差异,除了出口按离岸价格、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导致出现运输费用的差价原因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统计的出口未完全包括经第三国出口到美国的转口额,而美国统计的进口却包括了经第三国进口到美国的转口额。据中国香港统计,1995年中国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的转口额为276亿美元,2003年为334亿美元。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经中国香港出口到美国的转口相当于美国统计进口与中国统计出口差额的比例就高达50%以上,如再考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转口,可以认为中美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出现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在统计时是否包括了转口贸易,也就是说是否按原产地的原则进行进出口贸易的统计。
三、对中美贸易统计数据差异的两点建议。
通过对中美贸易统计数据差异的分析,初步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提两点建议。
(一)按原产地统计进出口贸易的原则有待规范。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进出口贸易应按原产地原则进行统计。但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仍没有一个统计的实施细则,各国往往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标准不一,宽严各异,在判定进口货物原产地时往往存在随意性,实施的标准有待进行规范。
(二)我国在统计进出口时也应坚持按原产地的原则。通过按原产地原则对美国经中国香港对中国进口的调整,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的差异就会有所缩小,如再考虑经其他国家和地区转口额,还会进一步缩小。
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中心
作者:李晓超 杨京英 王强
来源:中国信息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