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析与能力评价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4-07-2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一、 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变革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
 

    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人类绿色意识的觉醒,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文明形式开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形态开始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同时,经济发展的道路也开始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从时代前进的高度看,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社会长期发展的主导模式。以信息经济与高新技术经济为主要支撑的知识经济和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成为21世纪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济模式。“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人们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种种思考,立足于经济角度来研究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口与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协调与升级、技术进步、文化演绎以及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有力的推动了现代经济学新理论范式的发展与革新。

    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包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基础上当代人的经济福利不断改善的同时,能保证后代人所得到的经济福利不小于当代人所享受的经济福利;或者是在一定资源环境基础上,取得尽可能多的当前收入,并能保证以后的收入不减少并能持续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其着眼于经济问题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纯经济意义上说,它应该是在资源环境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达到国内生产净值的最大化,同时人类社会福利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至少能作到下一代与前一代持平。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限定,同时照顾到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与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发展、协调与持续的综合反映与统一,既包含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体现了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态度的根本转变。

    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内外,“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系统概念来源于人们长久的社会实践。具体说来,系统理论把一组结构有序、功能独特、对外部激励产生响应,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的要素、属性或对象的集合称为系统。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这正是系统思想的实质。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包容特征、定量关系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的可调、可控、可测的特点等,通过系统分析以理性的深度和在抽象的意义上进行表达和判断,从而把事物之间存在的综合性与分析性,分层次的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图式或模型之中。环保产业发展由来于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即从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从干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技术入手,事先严格规定各项政策目标,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等进行调节,对社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起初,环保产业发展源于对污染物的排放所进行的控制,对“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步加大,环保产业也随之动态的发展变化,其涉及的范围逐渐拓展,目前,关于环保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其涉及范围之广,对社会影响之大,已经不能仅仅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提并论。环保产业的各种特性,如渗透性、动态性、发展性、层次性、复杂性等,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复杂系统的特征。因此,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而建立起环保产业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2、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概念的提出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Of Economy--TSDSOE)即把经济的整体发展当作一个具有一定的组织形态、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要素的集合来看待,它着眼于该集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立足于经济发展运动的全部过程,从整体上分析、把握其运行的规律、机制和建立其科学的评价体系。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要求合理解析组成和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类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本质体现与量化特征,从而综合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或规律,来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为了后续研究方便,作者给出以下定义:
 
    TSDSOE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内涵可表示为:

    TSDSOEí{S1,S2,…Sm,Rel,O,Rst,T,L},m≥2,Sií{ Ei,Ci,Fi} (1)

    式中Si表示第I个子系统;Ei,Ci,Fi分别表示子系统Si的要素、结构和功能;Rel为系统关联集合,是DSEPI中的相关关系集,包括子系统间的关联关系和各子系统内部要素间的关联关系,同时还有TSDSOE与可持续发展系统(S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关联关系;Rst为系统限制或约束集;O为TDSOE的系统目标集;T、L分别为时间、空间变量;m为子系统的数目。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落实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即通常所谓的区域,以区域作为地域单元,将其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资源、环境科技、文化等因素耦合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区域复杂系统,亦称之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
 
    3、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
 
    总结起来,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支持体系及其复杂关系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三种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动态关系。(见图1)

    (1)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系统(简称社会系统):主要包括推进和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分配关系、消费模式、社会福利建设等因素。社会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体现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持和发展潜力。 
    (2)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系统(简称科技系统):主要包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进步、科学发明、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等的创新和改进。经济系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动力和智力支持,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能力与组织能力。科技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3)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源与环境因素。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承载力、缓冲力、抗逆力和自净力。生态系统可以定量地监测、预警前两个系统的健康程度、合理程度和优化程度。

    虽然,上述三大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事实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形成、培育与进展,决不是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支持系统的单独作用,它所表现的是整个系统的共同作用和综合作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互动过程,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误与崩溃,都终波及和毁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种作用综合、协调、互动的结果。

    4、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包含的基础特征,诸如空间排布、等级层次、演化轨迹、系列分化和空间效应等,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和表现,其各个要素和属性之间,或者它们与系统的外部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且以“流”的形式贯穿于其间,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系列的、层次的、实行自我调节和反馈的相对独立体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 系统复杂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复杂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它的主要子系统所具有的多层次、多级别、多类型、多区域的复杂结构与关系。另一方面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类变量多、机制复杂、不确定因素作用显著的特殊复杂系统。 
    (2)社会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们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组织起来的,人为的因素,如人的态度、观念、信息、动机、习惯、期望等都对系统的状态和稳定有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社会系统的属性。 
    (3)开放性 
    任何系统都具有开放性,都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也不例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不仅对其他区域开放,对世界各国、世界市场开放,还对自然地理环境开放。同时,其各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以及整体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 
    (4) 层次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从系统的纵向角度看,它可分为全球的、国家的、地区的等各层次,从系统的横向角度看,也体现出多层次结构。如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系统,又可分解为社会安全系统、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社会公平系统等多类型子系统结构,另外,每一类型的子系统,如社会保障系统,又包括政治保障、环境保障、安全保障等多层次多级别体系结构。 
    (5)差异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由于不同区域所具有的多种要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同,而存在地域差异性,而且,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还存在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 
    (6)动态发展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子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向前运动变化,而其发展的动力内因就是所谓的“梯度”,即在地理空间中(包括自然、科技、社会三大范畴)引起能量、物质、信息运动或经济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均一。这种发展运动,将导致各子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立有序的良性循环过程,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7)自组织性 
    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人为特征和社会特征,而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属于社会系统,其行为模式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处于自组织演化中。

    三、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和有关理论,也涉及到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正是联系二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哲学理念进入到操作层次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系统评价,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状况做出诊断,进而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不但要求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相一致、人口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相一致、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劳动力的增长相适应,同时要求各种资本积累的比例必须协调,再生产环节的资源分配必须协调,社会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与消费方式,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生产结构、产品比价、消费结构比例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国际贸易应该能够更加促进这些关系的互动与发展,制度的变革应该更加能够为这些内容的实现提供保证并促进不断发展。
 
    据此,本文结合前述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全面、动态、可比的原则,初步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2。
[2] 刘思华编.经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曾珍香等著.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科学出版社.2000。
[4]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
[5] 朱启贵著.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The systematic analyze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it's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Yuan-zhi, Bai-tun, Wu zheng-ji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作者:袁志  白屯  武振杰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