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非金融生产资产的积累,它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形成的固定资产和增加的库存货物的价值。新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加的库存货物的价值是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固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的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的获得减处置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本身由于不是生产资产不构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用于军事目的的导弹和炸弹等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也不是固定资产。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入库货物和出库货物价值的差额。入库货物按货物入库时的市场价值计算,出库货物按货物出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存货包括处于生产环节待用的各种材料及用品、尚未完成的在制品,已完成的制成品,以及处于流通环节待出售的货物。
由于在会计核算中,出库货物的价值通常是按照货物入库时的进价计算,而不是按出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所以存货增加与会计上存货的期末价值和期初价值的关系是:
存货增加=存货的期末价值-期初价值-由于当期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增加,负值表示存货减少。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