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老百姓也来学统计
2005年和2006年都是普查大年,普查工作对于统计工作者是“家常便饭”,而普通百姓有的却以为是“鸿门宴”,你苦口婆心地上门对他宣传普查工作利国利民的好处,他却认为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普查工作中有些抵触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这时如再抬出个统计法来,老百姓更是诚惶诚恐,自然给普查工作增添不少难度。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他们不懂得统计法,而是他们对于普查究竟是什么,都含糊不清。这样的情况之下,你还能期望他支持、配合你的工作吗?再加上有个别人的工作方法不对,劝说不了普通百姓,就说是依法办事,强行要求对方配合,这样怎么能没有抵触呢?。如果通过广泛地宣传,让普通百姓也来学点统计知识,对统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必将对统计工作大有帮助。
一、统计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其实,统计对于普通老百姓并不陌生,即便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也会应用它。在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总是少不了的,缺了一样就得去买。既然去买了,就想买好的,这就免不了要运用统计。举例来说吧,到市场去买米,总免不了要看看市场上卖的都有什么米,哪种米自己比较满意,在就是想买的米价格是不是最便宜的,这样就必须先观察,后打听,再比较,然后才决定买米。如果,到市场不管三七二十一,见米就买,那这人一定会被别人认为是傻子。其实,买米的过程就是一次统计调查的过程。再如,逛街时发现有人抢购某样东西,只要这东西自己能用,立即就会加入抢购的行列,而且根本不会去考虑东西好坏、价格的高低。参与抢购的人并不了解统计,但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统计中的众数知识。
二、让普通老百姓学统计的必要性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事先知道与否,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统计,何必还要去学统计呢?也不需要他们去搞统计?这是错误的。我们撇开统计工作不谈,就日常生活而言,也应该让普通百姓学点统计知识。因为,统计知识有的看起来就象数数那么简单,其实,其中蕴涵了高深的原理,搞不明白就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还会让你闹出笑话,甚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
记得有这样一句农谚:“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在普通老百姓中知道这句农谚的人很多,但问这句农谚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回答的只有一句:“听老人们说,早晨看到东方的彩霞今天会下雨,而晚上看到西边的彩霞明天就是好天。”为什么呢?回答的也只有一句:“不知道!”,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这种现象,根据历史的统计资料,运用众数原理,加上一定的研究分析,合理地进行统计预测。
孩子的学习成绩向来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100分是孩子和家长都最为期待的。因为,它通常都是满分的标志,是好成绩的代名词。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笑话。有个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常被父母打骂,孩子受罪,父母也心疼,总期盼着孩子能考到100分。二年级的学期末,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出来了,问他得了多少分?答:100分。父母高兴得不得了,当着众亲友的面对孩子又亲又抱,可发现孩子脸上并无喜色。仔细一看,是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总分刚好100分。这是总体和个体混淆闹出的笑话。
彩票是很多人都热衷的,都想依靠自己的运气,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虽然屡买不中,却还乐此不疲,问其原因,只怨自己运气未到。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张彩票中奖的概率有多小。奖金越高的彩票中奖概率就越低。清楚地知道这一原理,还会热衷买彩票吗?有的花上几十万也未圆富翁梦,还是两手空空,还是只叹自己“运气不好”,还不知道上当受骗,这不可笑吗?
再如有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发行大额存单,利率在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提高5%。当时的同期定期存款利率为5%。有人看到这则启示,立即到银行将自家的即将到期的定期存款全部取出,转买大额存单,盘算着利息翻一翻的美梦呢。事后发现银行工作人员结算利息时,并没有按照10%的利率结付,与之发生纠纷。原因是他将“百分率”与“百分点”搞混淆了。这不仅闹出了笑话,还使他自己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
三、让普通老百姓学什么?
普通百姓学统计不同与统计工作者,目的是对统计有个简单的了解,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运用统计知识处理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再就是统计工作者的期望:通过简单的学习使老百姓能够认识到统计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使统计工作者在从事统计调查等工作时能够消除抵触情绪,给予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从这点出发,学也只能学统计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的原理,如:统计的涵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学研究对象、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研究方法的简单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概率的简单计算和日常运用技巧等等。高深的统计理论日常生活接触的较少,不仅你讲授了老百姓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听。
四、向普通百姓传授统计知识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
向普通百姓传授统计知识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从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逐步、点滴传授。传授的方式不能采取授课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不仅范围小、成本高,而且普通百姓也没有兴趣听。最好的方式可以采取画廊、板报宣传,信息小报刊登,广播、电视增加小专栏等。画廊、板报、信息小报等宣传在图文并茂的前提下,尽量用朴实的、大众化的语言文字,力争让人人都能看得懂。宣传也不能古板地采用向学生授课式的照本宣科,可采用新闻穿插、故事讲解、生活访谈、日常生活小窍门等别开生面的形式,悄悄地将统计知识、统计法规等内容嵌入,让老百姓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
五、让普通百姓学统计的工作需要长期开展
统计工作是常年开展的,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各项普查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几乎是大查3、6、9,小查年年有。因此,让普通百姓学统计决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能是做做样子,走过场,必须长期坚持,最好是将这当作统计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专门成立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常年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当然有人会问:“统计专业人员本身工作任务就重,统计部门人员配置也很少,又怎么能抽出人呢?”有这样一句农谚:“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普通百姓都了解统计知识,能够积极地支持和配合统计专业人员开展统计各项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又将会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呢?显而易见,每次普查由于普通百姓对这项工作的不了解,形成工作阻力耗费的人力、物力,就足够用来传授百姓统计知识了。也许,在每次普查时,统计工作人员也会苦口婆心地向老百姓传授统计知识,但那样的时期,那样的方式,老百姓会误以为你是别有用心,效果很不明显,有的即便对这次的普查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下一个年度就又都还给你了。所以,笔者认为成立专门机构、配置专门人员,长期开展这项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成立专门机构、配置专门人员确有困难,也可以定期招集人员兼职或采取先培训后聘用临时人员的方式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这项工作一定要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来开展,否则很难见成效。
[来源:江苏统计信息网]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