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8-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新方案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试行方案相比,新方案增加了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实物量核算内容,这为开展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价值量核算、中国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为逐步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及“国家财富核算制度”、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奠定了指标基础、提供了数据前提。

一、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方案附属表中的“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为框架结构表,它分别展示了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其目的在于描述我国自然资源和资源资产、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与变动,反映经济活动与资源、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党和政府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1.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的基本框架

    自然资源指我国境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不包括人文资源(如人力、资金、市场、信息等资源)及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双重性质的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分为资源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
    资源资产指所有权已经界定,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能够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产生预期经济收益的自然资源。资源资产属于经济资产范畴,包括土地资产、森林资产、矿产资产、水资产等。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基本框架包括土地、森林、矿产和水四种主要资源实物量核算表。由于目前核算条件、数据基础限制,基本框架暂不包括海洋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待后研究补进。基本框架表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附属表中“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所示。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基本框架表反映主要自然资源在核算期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的实物存量及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主栏分为期初存量、本期增加、本期减少、调整变化和期末存量。其中,引起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分类及结构变化等;影响调整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科技进步、核算方法变化等。宾栏根据自然资源性质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每种资源又单独分列“资源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这是本表核算框架与我国现行自然资源业务统计的本质区别,也是进行经济与自然资源综合核算的切入点和基础。

2.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的基本框架

    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是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的核心内容,显示人力资本实物量是本表的本质。
    人口资源指我国在特定时点具有生命的常住“自然人”的人口数量。它包括人力资源(初级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和其他人口。
     人力资本指人口资源中“自然人”具有的知识、健康、技能与能力等素质的总和,包括受教育程度、再培训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劳动技能与能力等。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数据是以人口数量表示的。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基本框架包括0-15岁人口、在(就)业人口、失业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四种。由于目前核算条件、数据基础限制,基本框架暂不包括人力资本中再培训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劳动技能与能力等核算内容,待后研究补进。基本框架表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附属表中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所示。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基本框架表反映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主要内容在核算期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的人口存量及在核算期内的变动情况。主栏分为期初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和期末人口。其中,引起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包括出生、迁入、死亡、迁出等。宾栏首先根据人口资源的年龄分为0-15岁、16岁及以上人口两个基本部分;其次根据人口性质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分为在(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再次根据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将各部分人口按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分组标志平行细分组,以便为今后开展人力资本价值量核算奠定基础。突出人力资本核算特征是本表核算框架与我国现行人口与劳动力统计的本质区别,也是进行国家财富核算的切入点和基础。

二、开展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的重要作用

1.为开展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经济增长使用最广泛的综合型指标就是GDP及其增长速度。如果GDP能够长期、稳定、有效、高速地增长,说明该国经济总体的运行态势较好,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快,国家实力及国际竞争力在增量方面显著增加。但是, GDP核算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愈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愈增加了GDP、愈推动了经济增长;而开展资源恢复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又增加了一次GDP,表现为经济增长。从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虚增了GDP;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最广大人民福利的角度分析,这种双重影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无效增长。因此,开展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弥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足,为逐步建立我国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制度,为全面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为政府提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宏观基础数据奠定了基础。 
    开展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的最终目标是开展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绿色国民核算。“绿色GDP”指在一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生产的扣除“存货型资源耗减成本”,考虑了“固定资本折旧”、“资本型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补偿以后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货物和服务)价值之和。它由经济有效增长(如考虑资源环境成本要素后的GDP增长)、自然资源持续使用(如资源耗减成本的价值补偿)、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如环境降级成本的价值补偿)三部分构成;体现了我国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2.开展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国家财富核算

    “国民财富”指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点所拥有的人造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的存量状况或价值总和。它由如下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物质财富,包括人造资产(如国民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存货、珍贵物品、无形资产、对国外的净金融债权等)和自然资源(如土地资产、森林资产、矿产资产、水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二是人力资本(如 “自然人”所具有的知识、健康、技能与能力等素质的总和等)。国家财富特别是人均国家财富指标体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平程度。
    我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又是人力资本小国。这种不协调的反差显示了我国长期以来只关注“自然人”实体的人口数量,忽视“人力资本”及其宏观结构的人口质量。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逐步加强,我国加入WTO并逐步融入世界市场的今天,没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如何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如何开拓占领世界市场?如何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如何使我国可持续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大问题。可以说,素质低下的人口不仅不是资源、不是资本,而是包袱、累赘。如何变包袱为资源、变累赘为资本,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象征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人均国家财富指标,包括了人力资本、人造资产和自然资源要素,其中人力资本又是诸要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最具发明创造力的关键要素。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拥人才者天下兴。因此,开展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为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财富核算制度,为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进程,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人力资本总量与结构及其国家财富基础数据奠定了基础。

(作者: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  曹克瑜)

来源:中国信息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