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系统概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4-02-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宏观经济监测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曾做出重要批示: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善于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要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和形势分析,见事快,抓住关键,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适度进行调控,果断处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预警监测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作用意义

    宏观经济预警监测,顾名思义,就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的、综合的、较全面、较系统的分析判断;是通过对众多统计数据的全面整理,做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最终的判断,是对庞多繁杂的统计数据认识上的进步和飞跃。
    统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社会纷繁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化统计,当经济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时候,就重新出现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重新认识判断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这些数据再处理的科学手段和方法,或者再处理的手段方法不一致,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比如:2003年的投资情况是过热还是适中?在政策上是继续加强投资力度还是应该减缓?它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如何?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怎样发展等,在经济学界就存在很长时间的很大争论。同样的数据,判断的结果却不同,对于国家和决策者来说,其意义和责任都是重大的。
    在没有科学的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系统之前,由于受时间和方法的限制,人们根据统计数据判断经济发展状况时,主要是通过比较、经验、增长率的幅度等原始数据来做比较初级的判断;而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系统,就是从现实出发,研究出对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再认识的手段。这个手段和方法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发和试验,但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和计算大量的数据。它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的再处理,再加工,去伪存真,把主要数据的特征提取出来,使埋在数据山峰里面的特征挖掘出来,然后再在同一个判断准则下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再把全面的情况联系起来,给出宏观经济的总体情况。通过这样一整套计算处理过程,再把所有方面情况统一综合起来,认识宏观经济的全面情况就比较科学了,避免了对重大问题莫衷一是情况。
    198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与综合司一起)开始研究中国经济监测预警分析系统,199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经济监测预警分析系统》软件SEMWA2.0投入运行,同时出版专著《中国经济波动与监测预警》,详细研究和介绍了中国经济波动与监测预警方法和任务。到1995年,该软件升级为M&W3.0版。在此期间,我国还有很多部门展开了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的研究。

    方法介绍

    目前流行的监测预警方法一般认为有三种方法,即“景气循环法”、“综合模拟法”和“状态空间法”。
    1. 景气循环法
    景气循环法的基本构思是:(1)经济运动是周期循环的,其周期的峰值与波谷比较有规律;(2)规律可以通过不同指标及变动中的关系表现出来;(3)确定峰--谷、周期的具体方式是编制扩散指数 DI和综合指数CI,并且把经济指标的非同步变动,又把DI、CI分成先行、一致、落后三种状态;(4)用一致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变化的当前形势;用滞后指标进行事后验证并作为修订前一轮政策的依据;用先行指标反映并监测经济景气的当前态势。
    2.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
    综合模拟监测预警法的基本构思是:(1)不分先行、一致、滞后指标,依赖统计事实,通过数学经验方法统筹选择与当前经济景气变动密切相关的若干经济指标;(2)根据指标的在一定长度的样本区间的均衡值或目标值,确定其临界点和优劣等级区间;(3)取标幺值--去量纲后的分数值;(4)进一步计算综合分数值;(5)与各指标临界点及相应指标区间相配套,设置模拟灯号及灯号值;(6)按综合模拟信号系统的灯号规定,依据所计算的指标值与分数值,对宏观经济的景气动向进行监测、预警、评判、提出对策。
    3. 状态空间法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思路是:(1)构造由选出的特征指标集合构成的“状态空间”,通过对状态向量的连续变动的轨迹,考察、分析、评价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2)以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从比较庞大的经济指标初始集合中筛选组成状态向量的特征向量,辅以经验判断修正,确定最小维数的状态向量;(3)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具有一定时间维度的有值状态向量按事先规定的类数分为不同的类别;(4)分析特征向量的各特征变量运用已有数据外推预测,构造出预测状态向量,然后用模式判别函数对该状态向量进行类别判别,进行预警分析;(6)整个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与运行以模式识别和状态控制方法为基础,尽可能提高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机对话频率和经验控制。
    三大模型共同点:一是共同的出发点,即承认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非稳定性客观事实;目标是监测这种波动性,掌握和发现经济波动的信息和探索波动规律,预报经济波动;给出经济调节的方案,平缓经济波动,驾御经济波动按有利于我们的期望方向发展。二是都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和方法,即依据统计指标的选择与集成设计,统计分析是最基本手段,都依赖统计事实进行景气循环描述。都认为经济问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因此,三种模型都需要对一个最基本的集合中的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的方法也是共同的;基本作用方面,都以短期经济景气为主要预警目标。
    三大模型不同点:景气循环法认为经济变动有比较规范的周期规律,并通过这种规律进行预警;而后两种方法认为经济波动不存在规范的规律。因此在预警监测的实证方法上,景气循环的DI、CI方法把反映经济运动的指标分为先行、一致、滞后三种状态,通过先行指标的波动特征来预报一致指标的波动;先行指标的波动的峰、谷出现时间与形态将是后续一致指标的峰、谷出现时间的重要依据。
    综合法与状态空间法则以调整现实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它们的目标就在于尽量缩短时滞,使政策的调整同步甚至超前于经济的现实波动。
    景气循环法与综合法和状态空间法的区别,还有历史的原因,景气循环法产生最早,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无为而治自由经济状态,以预测为主,在干预上比较被动;后两种方法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向中央集权、政府控制方向转移的结果,后两者也以预测为主,但干预上比较积极主动,体现了预测预警的时代色彩———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发展远景

    自1990年起,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开始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运行,这之后,更系统的方法也开始引入对宏观经济研究。如1996年,国家统计局与清华大学合作,首次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也连续数年,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预警,月度有数据,季度出报告。在2003年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科学科研所的监测预警研究成果成为重要的判定参考依据之一,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监测预警数据和分析报告,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论断,同时,有些新发现如“中国经济周期有逐期延长的趋势”,对以往认为经济周期基本不变的观点,是重大突破和挑战,对重新审视一些学科的理论根据,重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次规律,也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已经走过了初级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制约经济、几大部类经济的历程,宏观经济发展越来越向有机的、复杂的经济系统发展,已经不是靠几个简单数据就可以说清楚的了。因此,对宏观经济分析水平的要求需要快速提高,对预测预警工作的要求也需要快速提高,宏观经济预警监测在宏观经济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玉营

来源:中国信息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