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决策咨询

湖南省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有320个,比上年增加7个;商品成交额达2969.66亿元,增长19.3%。市场营业面积1036.79万平方米,增长7.2%;市场总摊位数19.84万个,增长2.7%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从市场成交额看,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有6个,商品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亿元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6.5%70.2%66%。专业市场中,商品成交额居前5位的生产资料市场、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农产品市场、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纺织服装鞋帽市场的市场数量分别为45个、25个、47个、12个、39个,成交额分别为655.63亿元、347.99亿元、298.80亿元、260.42亿元、185.06亿元,占全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58.9%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12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09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09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09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营业面积增加,常年营业市场占主导。近年来,各地致力于对亿元市场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作,亿元市场营业面积不断增加。至2012年末,平均每个市场营业面积达到3.24万平方米,每个摊位52.26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15万平方米和2.18平方米。2012年,全省320家亿元市场中常年营业市场317家,季节性营业的市场只有2家,常年营业的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占市场总数的99.1%,常年营业市场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占全部的比重均达99%以上。这显示出全省亿元市场稳定性非常好,交易旺盛,一年四季营业,直接促使亿元市场数量持续扩大,成交额稳定增长。

  (五)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12年,长株潭三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见表1

1   2012年全省各市亿元市场分布情况表

地区

市场个数

成交额

数量(个)

占全省比重(%

金额(亿元)

占全省比重(%

合计

320

100.0

2969.66

100

 长沙市

63

19.7

1542.31

51.9

 株洲市

52

16.3

237.33

8.0

 湘潭市

14

4.4

188.70

6.4

 衡阳市

31

9.7

116.06

3.9

 邵阳市

18

5.6

180.38

6.1

 岳阳市

17

5.3

79.04

2.7

 常德市

27

8.4

132.56

4.5

 张家界市

2

0.6

10.62

0.4

 益阳市

9

2.8

65.86

2.2

 郴州市

21

6.6

74.89

2.5

 永州市

13

4.1

43.35

1.5

 怀化市

28

8.8

172.57

5.8

 娄底市

14

4.4

81.03

2.7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1

3.4

44.96

1.5

  二、市场商品交易的主要特点

  从商品分类销售看,2012年,全省亿元市场25类商品销售中,成交额增长的有19类,有6类商品成交额出现下降。主要的商品分类销售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交易额大。亿元商品市场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比重最高,其成交额为1003.33亿元,同比增长24.8%,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达33.8%;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成交额为277.18亿元,增长10.1%,占总成交额的9.3%。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食品价格指数上涨影响,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4.8%,服装、鞋帽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0.1%,作为刚性消费品的食品类和服装类,其成交额受价格影响比较大。

  (二)享受型、保健型商品销售平稳增长。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个人享受、发展及服务性消费所带动的商品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亿元商品市场中,化妆品类商品成交额为12.90亿元,同比增长8.7%;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成交额为66.69亿元,增长4.6%;儿童玩具类商品成交额为14.98亿元,增长19.9%;中西药品类商品成交额为72.76亿元,增长73.9%

  (三)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不佳。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作用下,全省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房价依然居高难下,商品房屋销售同比大幅下降,与之相关的装修材料市场销售不佳。亿元市场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成交额232.26亿元,同比下降0.1%;家具类商品实现成交额48.70亿元,同比上涨0.6%

  (四)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明显降温。随着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消费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放缓的影响,居民消费心理回归理性,由前期热点商品消费回到保证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再加上家电下乡品种有限,对家用电器的消费拉动作用明显降温。全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成交额为75.29亿元,下降29.1%

  三、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亿元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12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与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

  (二)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市场营销形式有待完善。近年来,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以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的逐渐兴起,很多的日用工业品市场都在进行升级改造,一些地方还提出了要实行“农改超”等方案,对商品市场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一些新型业态能够较好地运用配送、代理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优化流通运作模式,发挥群体规模优势,降低了成本等。而同时,大多数市场营销形式停留在传统的当面销售、提货结帐的方式,一直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商品市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优势地位。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配套设施。一是通过政府统一规划,争取打破行政区划上的界限的限制,合理布局规划,避免商品市场的重复建设,以免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提高摊位的利用率等。二是运用完善标准法规,规范商品市场的发展。三是加快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使商品市场的功能、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来提升商品市场的竞争力。

  (二)注重农产品市场发展,提高现代化水平。规划建设好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并积极有效的推进当地农产品的连锁经营、产销直挂、配送、产销一体化经营等,培育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市场+基地”和“市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并注意提高其附加值,提高其发展水平。

  (三)加快电子市场与传统市场的结合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兴起,给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发展电子市场时,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信息市场的导向作用,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力提倡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商品市场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营销技术,改变原来传统的摊位制的交易模式,建立网络交易等其他多种新型的电子化交易方式,推动商品市场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结合与优势互动。

  (四)完善政策法规,培养诚信意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是逐步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及市场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度,严厉打击社会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市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建设市场经营者信用体系,建立经营者信用记录数据库,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大商品市场监管力度,对市场内的商品把好质量关口,保护好广大商户以及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市场品牌建设,以市场的品牌优势来聚集人气和商气,不断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承办:贸外处
执笔:孟  强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