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服务业增速回落 问题凸显亟需重视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大环境,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继续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受工业发展疲弱,重大项目投资乏力,消费市场后劲不足以及政策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掣肘,规模以上服务业[注]部分行业持续下滑,导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
一、前七个月湖南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主要特点
(一)营业收入增速开局较好,后期逐步回落。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良好开局,1-2月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0%,比去年同期高出2.5个百分点。但从1-3月开始,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截至1-7月,营业收入增速12.0%,比1-2月回落了7.0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1-2月、1-3月、1-4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个、3.1个、1.8个百分点。但从1-5月开始,我省增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也是近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一)。
图一 湖南和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对比(%)
与中部省份相比,从入统单位来看,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单位超5000家,仅次于河南,居第二位;从营业收入总量来看,1-7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95.94亿元,分别比河南、湖北少1389亿元、908亿元,居第三位;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1-2月、1-3月湖南分别以19.0%、16.7%的成绩领跑中部省份,但随着后期增速逐渐回落,1-7月湖南在中部省份的排名下降至第三位。
表一 中部省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1-6月 |
1-7月 |
山 西 |
4.5 |
4.7 |
7.9 |
7.4 |
8.2 |
8.5 |
安 徽 |
12.3 |
11.9 |
12.8 |
11.1 |
11.6 |
11.6 |
江 西 |
16.5 |
16.5 |
16.1 |
15.8 |
15.4 |
14.3 |
河 南 |
13.1 |
13.2 |
14.1 |
13.1 |
12.5 |
10.7 |
湖 北 |
12.2 |
12.0 |
13.1 |
13.6 |
13.5 |
14.2 |
湖 南 |
19.0 |
16.7 |
15.6 |
12.7 |
12.1 |
12.0 |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稳定性较强。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前七个月营业收入增速保持在21.3%至23.5%之间,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最高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6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前七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均在3.3个百分点以上(见图二)。
图二 湖南和全国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对比(%)
与中部省份相比,从营业收入总量来看,1-7月,全省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2.36亿元,仅比湖北少3.06亿元,居第二位;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湖南虽仅高于山西居第五位,但稳定性相对较强,前七个月增速极差为2.2个百分点,而其他五个省份极差均在3.5个百分点以上。
表二 中部省份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1-6月 |
1-7月 |
山 西 |
12.8 |
13.7 |
15.3 |
14.2 |
12.9 |
8.7 |
安 徽 |
26.7 |
24.6 |
25.0 |
24.8 |
23.0 |
23.7 |
江 西 |
29.1 |
28.6 |
28.7 |
27.6 |
26.8 |
24.3 |
河 南 |
26.7 |
25.1 |
23.4 |
24.3 |
23.9 |
22.3 |
湖 北 |
20.8 |
23.8 |
23.3 |
22.9 |
24.6 |
24.6 |
湖 南 |
22.8 |
23.5 |
23.1 |
22.8 |
21.6 |
21.3 |
(三)内部各行业比重逐渐均衡,结构更趋优化。从行业结构来看,1-7月,我省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的行业为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商务服务业、道路运输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土地管理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比重分别为17.8%、14.8%、9.9%、9.4%、6.9%、6.8%,合计占比65.6%,是支撑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下降了4.0个百分点,主体地位有所降低,而新兴行业、民生行业的比重在不断提升。1-7月,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9.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新闻出版业、体育、娱乐业等民生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8.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我省有16个行业的占比超过了同行业在全国的占比。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土地管理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占比分别比全国高出8.6个、6.3个、5.8个百分点,而我省航空运输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铁路运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占比与全国还有较大差距,分别比全国低3.2个、3.7个、4.5个、8.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三低”的趋势已进一步显现:一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三是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在中部地区的排名逐步走低。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行业下滑带来的影响。一是土地管理业大幅下滑。受“政府去债务”等政策的影响,各地建设项目受到一定限制,导致以“城建投”类平台公司为主体的土地管理业营业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1-2月,土地管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9%,到1-7月增速变为-4.6%,比1-2月下滑了47.5个百分点,拖累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二是道路运输业持续低迷。受市场因素影响,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今年上半年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1-7月回升到6.6%,但仍比去年同期低9.6个百分点,拖累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降低0.6个百分点。三是新闻出版业持续下降。受新媒体市场挤占的影响,今年以来规模以上新闻和出版业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1-7月营业收入下降6.6%,尽管行业体量不大,但仍拖累全省规上服务业增速降低0.3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差异带来的影响。一是我省营业收入增速较快的行业,总量占比较小,拉动作用不强。1-7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29.4%,高于全国增速7.4个百分点,但由于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仅6.2%,远低于全国18.2%的水平,拉动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仅1.6个百分点,而全国这三个行业拉动增长3.7个百分点。二是我省营业收入增速较缓的行业,总量占比较高,拖累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增长速度。1-7月,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土地管理业、电信广电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两个行业营业收入仅增长3.3%,与全国3.5%的增速大致相当。但由于这两个行业在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比重达24.7%,高于全国14.9个百分点,其低速增长对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的影响只有近1.0个百分点,却拖累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降低了3.2个百分点。
(三)单位规模偏小,重点行业缺乏大型企业支撑。1-7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户均营业收入0.32亿元,仅相当于全国的49.2%,在中部省份中,也只略高于江西0.01亿元居第五位,显示出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总体偏小,行业带动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偏少,因此容易受影响出现波动。尤其在一些发展向好的重点行业,我省也缺乏大型企业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全国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保持了较快增长,1-7月全国增速分别为22.5%、14.2%,合计拉动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6个百分点;而我省仅有石长铁路、民航机场等小规模的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服务活动,1-7月这两个行业对我省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仅0.1个百分点。
三、促进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产业,带动传统行业走出低迷。服务业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传统服务业,与工业、投资、消费市场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只有提升基础产业活力,才能保障服务业发展动力不减,从而带动传统服务业走出低迷,实现持续良好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人才、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向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聚集,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业产业。二是敢于打破藩篱,营造更加优越的投融资环境,吸引重大项目落湘,增强投资后劲。三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继续深入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减少消费顾虑,激发消费意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新兴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我省互联网、软件、科学研究等新兴行业单位规模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全省服务业的贡献尚且有限。因此,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企业落户,壮大行业规模。同时,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为在湘企业减负减压,帮助企业发展的更好。一是出台更加细化、具体可操作的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明确工作职责、时间进度和配套服务措施。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高效、便利、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办理流程,形成“一次办结”机制。三是主动降低企业各项办理成本,切实减轻企业中间成本。
(三)强化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持续深入强化全社会创新活动。一是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奖励标准。继续深入推进科研项目经费“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二是在传统制造企业改造提升上明确导向,继续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和企业提档升级等领域下功夫。三是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和高成长型生产性服务业。
注: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等。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包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韩建芳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