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突出重点支持131千亿产业项目建设,坚持把发展黑茶产业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将黑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抓手,认真谋划,扎实工作,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齐升,益阳黑茶已成长为区域内规模大、品牌响、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一、黑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7年,全国茶叶产量258万吨,其中:黑茶产量30万吨。全市黑茶产量7.17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2.8%,全国黑茶产量的24%。全市黑茶产业综合产值183亿元,税收突破3亿元。安化黑茶已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全市构建了“品牌化、信息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黑茶产业发展框架。
(一)产业发展持续扩大,实现“品牌化”
为促进黑茶产业健康发展,益阳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益政发〔2018〕18号)、《关于推进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益办〔2018〕29号)等文件。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考察论证,研究制定了《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2035)》。今年“一品千年 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广告在央视持续播出,安化黑茶公共品牌评估价值已达34.4亿元,在农业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益阳茯砖茶手筑工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市场营销纵深推进,实现“信息化”
黑茶营销网络已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完成布局,还远销韩国、德国、泰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安化黑茶专卖店5000多家,营销网点和网店10万个以上。同时,一大批电商、微商、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和新模式迅速崛起,市场营销不断向纵深推进。安化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4年的1680元提高到2017年的8138元,茶农种茶亩均产值超过5000元。同时,茶产业还带动了包装、物流运输、旅游、设计、广告、餐饮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升级加快,实现“优质化”
我市一直把新产品的开发和安化黑茶功能的挖掘作为推动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行业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安化黑茶研究院、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雪峰山区试验站等研发平台工作逐步开展,白沙溪安化黑茶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联盟组织作用得到发挥,“顺天然安化黑茶健康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团队逐步组建。我市组建了一支涵盖评茶、制茶和育苗等方面专家的专业技术队伍,完成了黑茶标准的制定,“安化黑茶”成为国内首个制定系列标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国内首个检测黑茶的专门机构落户益阳,首部地方性法规《益阳市安化黑茶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黑美人茶业于2013年12月在北京“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黑茶第一股;香炉山茶业、金岭茶业相继在长沙、上海Q板上市。安化黑茶龙头企业抱团出海,进一步扩大了安化黑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四)助力脱贫攻坚,实现“特色化”
黑茶是一个“接地气”的造血产业。安化黑茶在产业扶贫中特别接地气、特别精准。安化县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在高寒山区和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而这个区域恰恰也是安化黑茶原料生产的主要区域。同时,黑毛茶的加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落后地区推广开展。据估算,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每年能获得8000余元的收入,除去3000多元的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高山茶、山头茶的效益更高,能达到每亩8000元到15000元的利润。一户农户建设1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建设2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安化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在发展安化黑茶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农户自主创业,参与到包装、物流、旅游等关联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来,实现了全产业链与精准扶贫的无缝对接。茶叶企业积极与政府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其中华莱帮扶人数达2万人,八角茶业、安蓉茶业、建玲茶业、六步溪茶业等公司也全面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
二、黑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优质黑毛茶原料严重不足
安化黑茶产业快速发展与安化本地优质黑毛茶原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安化现有茶园基地31万亩,不到历史最高峰的一半。据了解,目前安化黑茶使用的原料只有50%左右来自安化本地及周边区域,还有一半的原料来自省外。外地黑毛茶大量涌入安化市场,质量上良莠不齐,甚至一些下脚料也倾销到了安化,对安化黑茶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隐患。同时,由于外地黑毛茶的冲击,安化一些本地优质黑毛茶因为价格高,反而卖不出去,造成安化本地优质黑毛茶滞销的假象。
(二)品牌侵权现象严重
“安化黑茶”已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地理标志既是一种产地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同时也是安化茶企共同使用的品牌。但随着安化黑茶名气不断增大,出现不少小作坊或者外地茶企冒用安化黑茶名号,进行品牌侵权的现象。
(三)市场拓展存在瓶颈
安化黑茶销售目前主要还是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营销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营销手段还需更加多样化。国际品牌竞争力不足,出口缺乏核心产品。安化黑茶一直没有列入国家进出口商品名录,安化黑茶进出口权不完整。产品出口只能借用普洱茶或者其他茶叶的“身份证”,很大程度制约着国外市场的拓展。
三、稳定发展黑茶产业的建议
(一)扎实推进安化黑茶品牌宣传
一是黑茶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大与海关、检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早日将安化黑茶列入国家进出口商品名录,减少安化黑茶进出口程序。二是政府部门牵头、黑茶生产企业为主积极参展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制定安化黑茶出口行动方案,扩大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国际市场的拓展步伐。
(二)全面推进茶旅文一体化工程建设
打造500亿的大产业,建设百万亩茶园基地是战略支撑。大力实施美丽茶乡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生态、休闲、体验、观光的生态茶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安化黑茶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园”的建设。启动安化县资江两岸茶叶庄园建设,加快以黑茶特色小镇、茶乡花海、云上茶旅文化园、芙蓉山茶旅风景区为重点的茶旅景区工程建设,打造多条以茶为媒的精品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安化黑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加快安化黑茶公共平台建设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覆盖全产业的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积极整合项目和技术资源,完善安化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建立安化黑茶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加强与知名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安化黑茶电商交易平台。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茶业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服务茶产业的水平,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产品质量及市场监管力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茶园的监管,确保茶原料质量安全。引导茶企建立清洁化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市、县、乡三级监管网络。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在茶企中全面推广使用二维码防伪标志,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黑茶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海外宣传营销工作
一是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对于小型黑茶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或中国黑茶网、湖南黑茶网等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对于中大型茶叶企业可以自主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结合黑茶产品特点、企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等,制订出适宜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世界认识、认可安化黑茶。二是巩固拓展边销市场。安化黑茶必须在巩固并拓展边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安化茶产业。以西北市场为跳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东方,扩大对中亚国家茶叶市场的占有率。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刘 治]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