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
首位度是指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中心属性的重要指标,是城市聚集力、辐射力、引领力最直观的体现。作为湖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沙在湖南区域发展中具有引领和服务全省发展的重任。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长沙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20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经济首位度居第10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长沙经济首位度仅低于武汉,居第2位。
一、长沙经济首位度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匹配
2020年,长沙以全省5.6%的土地面积和12.1%(2019年)的人口规模,创造出全省29.1%的GDP,经济总量首位度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从长沙主要经济指标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00.09亿元,占全省的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69.76亿元,占全省的27.5%;进出口总额达2350.46亿元,占全省的48.2%。2020年,长沙主要经济指标首位度稳步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首位度分别为36.6%、48.2%、29.7%、32.3%,比上年提升5.0、2.1、0.3和0.4个百分点。
二、对标国家中心城市,长沙经济首位度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成都相比,2020年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的差距为7.4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首位度差距为13.4个百分点。与武汉相比,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的差距为6.8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首位度差距分别为2.9和11个百分点;与郑州相比,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领先7.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领先7.1、8.9和5.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长沙首位度短板指标主要是第三产业、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是第三产业首位度偏低。从总量来看,2020年,长沙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979.79亿元,分别低于郑州、武汉106.81亿元和2676.62亿元,居省会城市第7位;从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长沙三次产业结构为3.5:39.0:57.5,第二产业占比分别高于南京、成都9.1和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南京、成都10.5和8.2个百分点,长沙第二产业占比较高,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从全国省会城市来看,长沙第二产业首位度居第8位,第三产业首位度居第12位。
二是进出口首位度提升慢。受持续蔓延的国外疫情影响,全国进出口出现下滑,长沙外向型经济虽实现逆势增长,但相比郑州、武汉等中部省会城市,长沙进出口首位度总量偏低,提升幅度较小。2020年长沙进出口总额首位度为48.2%,远低于郑州的74.3%和武汉的63.0%;相比2019年,首位度仅提升2.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较慢。
三是消费需求有所回落。2020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2.6%,分别低于合肥、南京5.7和3.5个百分点,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中部省会第3位。2020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位度与上年持平,合肥、南京则分别提升3.1和0.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放缓,需求进一步回落,制约长沙经济的稳步回升。
三、发挥省会担当,不断提升长沙经济首位度
长沙作为湖南省经济中心,要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头部”协同作用,增强省会意识展示省会作为,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正视差距,立足实际,弥补发展短板,当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
一是强化制造业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三个高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长沙要抢抓制造业创新转型机遇,大力壮大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主抓园区产业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要聚焦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数字经济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强力抓攻坚、抓转化、抓平台、抓人才,加快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二是加快释放服务业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长沙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在做优做强服务业上下功夫,推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服务业市场主体活力,加大研发投入发展科技创新兴服务业,培育高端服务业,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共享经济、数字支付、跨界电商等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要发挥长沙制造业比较优势,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有利于提升长沙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经济外向度。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外向度是衡量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20年,长沙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7.4%,高于全国、全省15.5和5.1个百分点,实现了逆势增长。对比广州、杭州等典型外向型经济城市,长沙经济以内需拉动为主,进出口总值较小,经济外向度还有待提高。长沙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全省开放崛起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抓好重大改革、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建设、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长沙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要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发挥平台改革创新能力。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四是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消费呈现低迷。长沙虽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居民消费逐步回暖,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明显,扩大消费仍存在较大压力,需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举措,加快促进消费释放和扩张。要加快长沙本土品牌建设,注重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守正创新,推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更好地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要多措并举保障和扩大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让居民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壮大体育、休闲、家政、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热点,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企业,继续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健全诚信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徐妙]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