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郴州市企业家继续看好未来发展

2021年二季度,郴州市统计局通过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按行业规模比重对1215家“四上”单位进行了企业景气抽样调查。其中,工业212家、建筑业209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399家、批发零售业16家、住宿餐饮业5家、服务业374家,抽查企业占全市在库“四上”单位3186家的比重为38.1%。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景气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市企业总体景气指数和企业信心指数分别为133.3、137.8,保持在〔150,120〕“较为景气”区间,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保持稳定。虽然两大指数较上季度略有回落,分别下降了7.0、4.4个百分点,但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继续看好,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高位。从分专业所处区间来看,工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处于〔150,120〕“较为景气”区间,房地产开发业处于〔120,110〕“相对景气”区间,批发零售业处于〔100,90〕“微景气”区间。从分专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环比来看,工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为145.2、149.0,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下降9.1、8.3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为120.4、125.2,比上季度景气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而信心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为105.0、121.3,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下降21.3、6.3个百分点;住宿餐馆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均为140,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均上升8.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为118.5、119.8,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下降1.3、2.8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为134.7、136.1,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下降1.4、0.6个百分点,但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比上季度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分别是上升。

(二)企业经营状况继续保持良好。在被调查的1215家企业中,404家的企业认为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良好,722家的企业认为一般,认为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仅89家。分专业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97.2%,评价“不佳”的仅占2.8%;建筑业企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91.9%,评价“不佳”的占8.1%;批发零售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87.5%,评价“不佳”的占12.5%;住宿餐馆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100.0%;房地产开发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89.7%,评价“不佳”的占10.3%;服务业经营状况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93.9%,评价“不佳”的仅占5.8%。大部分企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持续上升,其中评价“良好”和“一般”的占93.8%,评价“不佳”的仅占6.2%。

(三)企业用工需求占比明显提高。从环比看,二季度企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用工需求上升的企业占12.7%,用工需求基本持平的企业占78.8%,二者合计达91.5%,较上季度上升了3.1个百分点;用工需求下降的企业仅占8.5%。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用工需求上升的占10.7%,用工需求基本持平占的89.3%,二者合计达100%,用工需求下降的没有;中型企业用工需求上升的占10.5%,用工需求基本持平的占80.3%,二者合计达90.8%,较上季度上升3.1个百分点,用工需求下降的仅占9.2%;小微型企业用工需求上升的占13.6%,用工需求基本持平的占77.9%,二者合计达91.5%,较上季度上升3.2个百分点,用工需求下降的仅占8.6%。

(四)企业产品订单环比不断回升。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除批发和零售业订货量减少,其它各行业订货量均比上季度订货量增多。其中,212家工业企业中,10.9%的企业认为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高于正常水平,82.1%的企业认为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处于正常水平,7.1%的企业认为低于正常水平,本季度订单景气指数环比提高2.8个百分点;建筑业209家企业中7.2%的企业认为本季度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金额有所增加,68.9%的企业认为持平,23.9%的企业认为有所减少,本季度订单景气指数环比增加10.0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5家企业中40%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业务预订量加快,40%的企业认为持平,20%的企业认为降低,本季度订单景气指数环比增加6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业399家企业中1.3%的企业认为本季度商品房预售面积高于正常水平,71.7%的企业认为处于正常水平,27.1%的企业认为低于正常水平,本季度订单景气指数环比增加0.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16家企业中62.5%的企业认为本季度接到的订单量持平,37.5%的企业认为减慢,本季度订单景气指数环比减少37.5个百分点。

(五)企业经营收入利润平稳增长。二季度,总体盈利“增加”和“持平”的企业占72.3%,较上季度上升5.5;盈利减少的企业占27.7%。其中建筑业盈利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74.7%,较上季度上升了0.4%,盈利减少的企业仅占25.3%;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盈利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58.0%,较上季度上升4.6%,盈利减少的企业占42.0%;批发零售业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68.8%,较上季度下降6.2%,盈利减少的企业占31.2%;住宿餐饮业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80.0%,较上季度上升40%,盈利减少的企业占20%;服务业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86.1%,较上季度上升10.2%,盈利减少的企业占13.9%。各企业均表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政策福利,其中受益于减税降费占53.2%,较上季度上升0.4%;简政放权占22.1%,较上季度上升0.6%;降息占7.9%;“互联网+”扶持政策占6.7%,较上季度上升1.2%;创新支持占8.1%;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占0.9%;其他受益的占1.1%。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发展用工需求迫切

据调查显示,郴州市二季度企业用工需求与上季度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从企业反馈情况看,随着郴州市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紧缺现象更加突出,特别是一些复合型人才的供给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留住熟练工人成了困扰企业的难题。

(二)部分企业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

据调查显示,本季度2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受直接影响的企业有4家,占比1.9%,主要影响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受间接影响的企业有40家,占比18.9%。分规模看,受直接影响的企业中大型占1家,小型占3家;受间接影响的企业中,大型占5家,中型占22家,小微型占13家。分经济类型看,受直接影响的企业中,内资企业占1家,私营企业占2家(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家,外商投资企业占1家),全部是制造业;受间接影响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22家,基本属制造业,中美经贸摩擦对本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影响包含:订单下滑、产能闲置、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汇兑损失和进口零配件供货不足对全市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影响比较大。

(三)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依旧不足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仅有2.6%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充裕,较上季度下降0.1%。21.6%企业表示成本费用增加,流动资金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据调查,多数企业认为产成品资金占用以及货款拖欠占用偏多。有个别小企业反映,由于主要是为大企业做配套产品的生产,个别大企业为自身发展,而经常延长货款的到账时间,影响了部分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等行业的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最为不足。

三、相关优化对策及建议

(一)竭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新形势下,要把全面优化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扎实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降本减负,促使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企业非理性扩张,促进劳动力资源、资本市场向优质企业集中。多从发展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努力把服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拓宽市场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不足。要运用精准、可操作的财政政策,打通企业融资通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等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信息化建设、产品价值链延伸等提供融资担保,结合实际鼓励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积极拥抱“互联网+”探索更加市场化的融资手段,比如应收账款融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数据征信等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政策性项目资源,积极推介和协助企业申报新型工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科创能力,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环境。切实为银企合作牵好线、搭好桥,积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方式,创新融资手段,鼓励企业以股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引导转岗提质就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职工技能提升,围绕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引导和支持企业完善职工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岗前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改进技术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工资、协议工资以及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强化薪酬激励,促进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适应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变革,支持发展产品研发设计、系统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设计等高端服务和远程维护、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研发、维保、控制等服务型就业机会,引导职工有序转换就业岗位。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就业空间结构。

(四)实现企业资源整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企业要加快推进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企业务必要做好战略发展规划,认真调研和分析内外部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到“有进有退、优进劣退”,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领域集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优势业务、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及时退出、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和子企业,退出非主业、低收益、缺乏增长潜力的产业投资。应该“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企业做企业”,着眼于从掌控一条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开启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链、共同应对市场挑战的新时代。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进一步将优质资源向主业集中。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利润,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交流会及产品博览会等大力宣传企业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满意服务,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及盈利得到稳定增长。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红珍]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