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湘潭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1-7月,湘潭工业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多数行业生产需求持续增长,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发展。
一、工业生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一是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7月份,湘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2019年同期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4.9%。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制造业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4.2%,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14.6%。
二是多数行业保持增长。1-7月,37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4.9%,较去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其中,2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占比54.1%。主导行业增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3%、30.2%、4.2%、13.9%。
三是新动能蓄势聚力。1-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速17.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6%,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近期,受外省输入病例影响,省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呈现出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相关医疗用品需求增多,全市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6.7%,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为17.8%,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受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利好,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产能大增,锂离子电池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全市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2%。口罩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同比增长2.2倍和9.9倍。
四是消费品行业持续恢复。1-7月,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速12.2个百分点,消费品生产持续改善。文教工美、纺织服装服饰业分别增长25.9%、27.9%,较去年同期明显恢复。
五是重点产业支撑有力。1-7月,食品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31.9%、14.2%和1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6%、7.1%和8.4%,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两年平均增速12.7、2.2和3.5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型企业支撑作用不足。1-7月,全市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0.8%,低于全部规上工业1.8百分点。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区间,以黑色金属压延和加工业为例,钢压延行业的价格指数由去年同期的93.9上涨到131.3,虽然行业生产形势较好,产销两旺,但由于价格指数处于高位,可比价增加值较现价增加值减少21.3亿元,对全市增加值增速的拉动作用较弱。
二是小微企业发展趋缓。1-7月,全市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速10.5%,低于全部规上工业2.1百分点。小微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上增加值的比重为47.2%,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受原材料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小微企业资金压力较大,限制了产能,挤压了利润空间,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建议
一是不断厚植经济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成长壮大,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结合产业优势,引入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就业带动强的优势项目,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实施5G应用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超前布局前沿新兴数字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分析研判,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政策支持。对龙头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监测分析。对全市近期回落明显的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计算机、医药制造等增长较快的高新产业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其扩大优势。对小微企业要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为稳步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刘佳]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