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分析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提速增效的新动能。益阳积极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融合,将数字经济作为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举措。
一、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规模工业与数字经济稳步融合
2021年,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127家,比2015年增加41家。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为12.6%,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与数字经济稳步融合。
(二)中心城区集聚效应强
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心城区作为益阳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聚效应明显,城中三区贡献超九成的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有效拉动工业数字经济增长。其中,资阳区、赫山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逐年壮大,与2015年相比,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数分别增加23家和13家,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提高2.4个和1.3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优势突出
2021年,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共涉及19个数字行业小类,行业覆盖面达到37.3%。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制造、其他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电子电路制造和电子真空器件制造相对集中、优势突出,这4个行业企业数分别为35家、19家、15家和14家,占全部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总数的65.4%,这4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部数字产品制造业的74.2%。
(四)小微企业发展较快
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规模都得到较快发展。2021年,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中,小微企业120家,比2015年增加41家,实现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为9.7%,比2015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五)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5G产业发展提速。发布实施《益阳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19-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通信运营商投资39.9亿元。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与华为合作建设的智慧大脑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着力整合全市政务数据;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芙蓉云通、华翔翔能入选2020年省大数据和区块链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工业互联网取得突破。市政府与华为、金蝶软件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国家级(益阳)工业互联网平台;益阳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纳入2020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省联通公司与安化县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二、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偏低
益阳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融合程度不高,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偏低。一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运营中还未深入应用,产品的供求、研发、生产、管理、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部分企业由于管理观念落后,员工素质偏低,投入成本高等原因,不愿意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不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支撑。
(二)产业不够成熟完善,影响力较弱
尽管益阳数字产品制造企业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经济体量较小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且以小微企业为主,产业层级较低,过于集中在小型电子元器件等传统行业,科技含量高的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等行业都没有涉及。2021年,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个数仅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9.5%,实现营业收入仅占全部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12.6%,益阳数字产品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 高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调研显示,制约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建设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是企业研发投入较少。2020年,近17%的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没有研究开发项目。二是高端创新人才偏少。2020年,益阳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企业中,科研项目人员占比不高,其中博士、研究生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
三、促进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创新驱动,营造良好氛围
鼓励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益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和成长壮大。依托在益和益阳籍的知名专家学者,引进具有原创成果、能够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创新团队;深化与华为、58集团、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和配套企业的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加大与湖南城市学院、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数字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外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增强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培育龙头企业,突出示范引领
突出产业招商。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电子产品等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引进一批企业在益设立企业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运营平台,同步助推在益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生态内各要素充分流动,鼓励产业间跨界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大生态圈。突出示范引领。加快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支持艾华集团、奥士康科技、汉森制药、亚光科技、克明面业、宇晶机器等龙头企业以品牌资源优势开展产业链整合,打造行业领先的知名品牌;以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推进企业上云等举措,支持益阳橡机等21家工信部和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
(三)强化人才支撑,优化要素配置
积极引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环境是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制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满足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精心育才。对益阳而言,培育比引进更容易见成效。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一批实用性“数字工匠”;加大数字经济优秀人才创业启动支持力度,举办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大赛,组织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培训,为“数字益阳”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注:数字产品制造业概念界定和分类范围为:
1、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
2、数字产品制造业是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产品的经济活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等。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王灿]
[审核:廖闻菲]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