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市县分析

1-5月娄底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防疫形势好转及防疫政策措施更加科学高效,政策发力提速加劲,“一揽子”优惠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助企纾困加速见效,服务业上下游产业逐步恢复,加之,全市服务消费基本为本土人群,疫情影响相对有限,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半数以上行业大类保持两位数增长,六成以上重点行业保持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增长,但部分领域恢复较慢,扭降为增压力较大,面临挑战较多。

一、运行亮点

(一)营业收入持续提升,行业发展稳中有进。在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措施持续作用下,规上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5月,全市33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6.6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较1-4月提升3.3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态势,高于2020-2021年同期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快于2019年同期5.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6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3.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降幅逐月收窄,从1-2月的下降2.1%到1-5月的下降0.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速逐月提升,从1-2月的增长12.1%到1-5月的增长34.6%,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速,从1-2月的增长8.1%到1-5月的增长12.1%;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娱乐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增速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1-5月,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50.4%、39.6%、38.4%、37.6%。

(二)重点行业稳定增长,商务业拉动显著。重点行业涉及到六个行业门类、17个行业大类,1-5月,207家重点行业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0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49.6%,同比增长21.7%,快于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8.5个百分点,增幅较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较1-4月提升8.7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25.7%,较1-4月和1-2月分别提升13.3和0.5个百分点,对重点行业的贡献率为52.5%,拉动重点行业增长11.4个百分点;从纳入核算基础指标的8个行业来看,较1-4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1-2月比,呈现四升四降: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提升22.5、10.0、0.7和11.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营业收入增速分别回落8.2、8.1、9.2和13.8个百分点。

(三)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创新发展动能增强。一些传统产业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但疫情倒逼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服务等新兴服务快速成长。一是现代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1-5月,以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为主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53亿元,同比增长16.5%,快于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3.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1-2月和1-4月1.0和5.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较1-2月提升1.5个百分点;二是数字技术应用业比重增大:1-5月,规上企业中数字技术应用业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4.5%,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较1-2月提升0.4个百分点;三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1-5月,全市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37.6%,该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倍。

二、问题影响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二季度景气调查显示:“本季度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324家企业参与调查,有半成企业反映市场需要不足,较一季度增加了11.5个百分点,有46.0%的企业反映经营成本高,有37.3%的企业反映市场竞争激烈,有28.7%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和融资难,较一季度增加3.3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48亿元,同比下降1.3%,较去年同期回落31.4个百分点,较1-2月回落26.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二是规上服务业企业净增乏力。受连续疫情影响,部分小微企业难以维系,规上服务业库中停业注销企业增多。5月末,全市退出、报停企业共29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的8.2%,其中,当月新增退出企业11家,报停新增2家。这些退出报停企业影响全市1-5月全部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影响重点行业6.6个百分点;加之,5月末,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还未破零,实现净增压力大。

三是部分行业扭降为增压力大。受疫情相关预期影响,接触性、消费性服务行业艰难经营。1-5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体育和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7.9%、44.1%、25.8%和14.5%,且今年以来一直为负增长。

四是相关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从增长速度看,1-5月,全市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18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1-2月回落3.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从发展后劲看,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下降态势,后续发展压力增大。

三、对策建议

疫情直接冲击的就是第三产业,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出行等,今年1-5月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仅为1.9%,一、二产业均在两位数以上。所以要确保全市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既要推动现有助企纾困政策的落实落地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更要从发展动能上下功夫。

(一)落实好优惠政策,服务好市场主体。一是狠抓现有政策举措早落地早见效,做好相关优惠政策宣讲解读工作,再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尤其作为基层一线主要就是抓好政策的落实,加强点对点服务,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殊困难行业支持,例如全省现在正在开展的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坚持减税和退税并举,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二是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困难行业发展新模式,积极稳工稳产稳商稳市。鼓励乡村旅游消费,支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委托旅行社或者自主开展党建、公务和工会等活动,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尤其可以联系到能提供相关服务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开展,既可以确保帮扶成效在数据上得到及时体现,又可以提高企业入统的积极性;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强化需求导向,充分吸纳市场主体的意见,让“候鸟”企业变成“留鸟”企业。

(二)抓好企业入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部门要加大配合协作力度,做好市场调研,对本行业、本辖区内服务业单位进行全面摸底,对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法人单位督促及时入统;对经营主体仍为个体的经营户,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反映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发挥本土优势,提升服务业有效供给。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城市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老人规模逐渐提高,在经济和日常生活方面,老年人更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娄底市作为全国宜居城市之一,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好居家养老、社会保障养老和养老销售服务业三种模式下的服务工作,需进一步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统筹多方资金,推动建设一批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完善一批已有机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增设心理咨询内容等,不断提升相关服务行业发展动能。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秦金莲  刘登辉]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