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统计公报

湖南省2008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结果通报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南,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省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

    2008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106.19%。其中,科技投入指数为105.43%,对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贡献1.36个百分点;科技产出指数为106.46%,对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贡献1.61个百分点;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为105.98%,对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贡献1.50个百分点;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指数为106.89%,对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贡献1.72个百分点。

    (一)科技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08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5.12万人,比上年增长11.3%,是“十五”初期的1.52倍。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29万人,比2001年增长51.3%。每万人口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由上年的20.01人增加到22.16人,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由上年的13.64人提高到15.10人。从事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人员5.20万人年,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年, 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8.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96万人年,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年,增长10.6%(见图1)。

    科研平台建设能力增强。2008年,全省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总数达到50个;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总数达到59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个。全省共有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661个,其中企业办科技机构1153个,占总量的69.4%。机构内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9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93万人,比上年增长10.4%。科技活动机构开展科技项目(课题)32443项,比上年增加4662项,增长16.8%。项目(课题)参加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53万人年,同比增长24.3%。

    (二)科技投入稳步增长

    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加大。2008年,全省各科技活动主体共筹集经费2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9.0%,是2001年的3.18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科技活动内部支出211.33亿元,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95.1%,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19.2%。全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为1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9%,是2001年的4.78倍(见图2)。R&D经费占GDP的比重(即R&D投入强度)为1.03%,比2001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全省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拨款达到26.58亿元,增长29.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与上年持平,为1.51%。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中,企业自筹资金达162.08亿元,占73.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中,企业支出174.09亿元,占82.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省企业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88.8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77.5%,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三)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8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990项,其中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成果278项,占28.1%;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成果444项,占44.8%。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9项,国家发明奖2项。各类科技活动人员发表科技论文48035篇,比上年增加1672篇,增长3.6%;出版科技著作1576种,比上年增加160种,增长11.3%。2006年-2008年,全省共组织实施24个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7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9项。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创新高。2008年,全省申请专利14016件,比上年增长24.8%,是2001年的3.26倍;专利授权6133件,比上年增长7.8%,是2001年的2.55倍。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迅速攀升的同时,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重也大幅提高。发明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38.1%,比200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发明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为19.5%,比2001年提高12.6个百分点(见图3)。2008年,湖南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已跃居全国第九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GDP 的比重为38.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174.45亿元,增长43.7%,占企业产品产值的19.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146.13亿元,增长42.9%,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9.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新产品出口156.15亿元,增长55.2%,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7%,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29.86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增加值1098.84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9%提高到25.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为5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优势领域发展迅速。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中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四大优势领域共实现产值2739.55亿元,同比增长35.7%,占高新技术产业的77.6%;实现增加值853.78亿元,同比增长37.5%,占全省的77.7%;产值、增加值增速比产业平均水平分别高5个和6.8个百分点。此外,现代交通领域增长迅速,增加值、出口、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5.6%、121.9%和85.9%。现代农业领域实现销售收入321.80亿元,增长32.4%,高出产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见图4)。

    (五)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市场蓬勃发展。2008年,全省各类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514项,实现合同金额47.83亿元,同比增长3.8%;平均每份合同金额86.74万元,比上年增加9.7万元,增长12.6%。实现技术交易额20.20亿元,同比增长16.0%。各类合同中,技术开发合同交易额居首位,为9.59亿元,占全部技术交易额的47.5%,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效益持续提高。2008年,全省GDP增长12.8%,达到11156.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521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全省单位GDP能耗为1.2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6.72%,降幅排全国第5位。综合能耗产出率达到8.16元/千克标煤,比上年高0.54个单位,提高7.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8631元/人,比上年增长20.2%。居民人均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21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513元,比上年增长15.6%。

    (六)科技支撑社会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2008年,全省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执行较好,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8.8%,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见图5)。空气质量达标率在90%以上的市州达到11个,比上年增加3个。

    邮电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761.36 亿元,人均计费邮电业务量为1115.48元/人,比上年增长20.5%,是2005年的2.08倍。宽带网用户增至220.72万户,每百户宽带用户数达到10.44户,是2005年的1.63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比上年增加305.36万户,达到3517.97万户;每百人电话拥有量突破一半达到51.54部,比2005年增长41.4%(见表)。

    从监测数据来看,我省科技进步中存在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科技财政投入水平没有明显提高。2008年,全省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51%,与上年持平;其中省本级拨款6.53亿元,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1.81%,比2007年的1.93%下降0.12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下降。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19%,比上年下降1.7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三是投资效益出现下滑。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49.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全年亿元投资新增GDP 3463.10万元,比上年下降335.16万元,降幅为8.8%。四是居民恩格尔系数连续两年上升。受食品价格及居民收入变动影响,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连续两年上升。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6年的48.6%上升至2007年的49.6%,2008年提高到51.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也由2006年的34.9%提高到2007年的36.1%,2008年为39.9%。

    二、各市州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

    根据对各市州科技进步的监测,全省各地区总分排序依次为: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常德、岳阳、益阳、郴州、湘西自治州、怀化、永州、邵阳和张家界(见图6)。与2007年统计监测结果比较,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的排位没有变化,是全省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的地区,依然处于领先的位置;益阳和郴州科技水平稳步提高,保持了相同位次,分别为第8位和第9位;娄底、常德、自治州、邵阳各上升1个位次,分别列第5位、第6位、第10位、第13位;怀化上升2位列第11位;岳阳、永州、张家界下降2个位次,分别列第7位、第12位和第14位。

    市州评分和排名情况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3+5”地区科技进步水平均列全省前八

    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科技资源较丰富、创新能力较突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在市州科技进步综合排名中,“3+5” 城市群8市的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均列全省前八,表现出与经济地位较一致的科技发展水平。2008年,“3+5”城市群地区共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06.26亿元,同比增长39.0%,占全省的92.8%;其中R&D经费支出109.15亿元,同比增长55.1%,占全省的95.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利税分别占全省的89.1%、88.6%,比上年提高1.2个和1.8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产出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3+5”城市群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2008年,该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760.51亿元,增长13.7%,比全省平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4.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随着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3+5”城市群地区内经济、科技联系日趋紧密,集聚发展的优势也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二)大湘西地区科技进步水平提高较快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对大湘西地区的政策倾斜,包括邵阳、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在内的大湘西地区科技投入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科技进步水平有较大提高。2008年,大湘西地区政府科技拨款、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三项增速分别达到36.5%、33.2%和34.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8.5%和28.7%。从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来看,该地区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分差呈缩小趋势。2005年,大湘西地区最低得分与全省最高得分长沙的分差为50.88分,2008年缩小到47.20分;大湘西地区内部的分差也由2005年的4.10分减小至2008年的3.06分。二是部分市州排位有较明显上升。湘西自治州的排位从2005年的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每年上升1个位次;怀化的排位也由2006年的14位升至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