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中国信息报

表达

  代颖琳 /文

  越年少,越恐惧世界会把自己遗忘,希望认识很多人,通过信息和电话,渴望与别人建立感情的联系。事实证明,人似乎越年长,越倾向现实的关系和沟通,年老之后,越发显得安静。

  我和母亲回老家,看望手臂受伤的外婆。僵硬的左臂用厚厚的衣布包着,手指略有些浮肿,右手始终托着左臂。这使得外婆的日常生活十分不便,于是外公成了她的左臂。买菜、做饭、换衣、煮药,所有的不便,外公都在默默担当。爱的本质,也许就是担当。

  我扶住外婆的手臂,感觉到她的身体在微微颤抖。问她疼不疼,她只是微微带笑说“不疼了,还疼什么”。这些时日,两位老人彼此相伴,或许外公承受得更多,看着两人相互搀扶的背影,我忽然觉得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原本都是平常的,也是细微的,琐碎的。

  每天早晨,洗衣机都会轰轰地工作,之后会听到外公抱着一大盆衣服爬上楼顶的喘气声、哀叹声;庭院里的两三盆花,或许是因无人照料,已开始凋谢;餐桌上茶几上不再那么整洁,随处摆放着供外婆能随手拿到的物件……如果包裹着我们的时间,是一片天空,幸福则是早晨放射在蔚蓝里的初阳和日光,是深夜的月色与星空,是随遇而安的鸟群和寂静,是一个天际观望者的逡巡。

  一切的一切,好像可以不用语言去解释。外公对外婆的细心照料,是劳累的,是沉默的,从来不会用语言表达。

  母亲也是不会闲着的人,在老家呆着的那些天,不仅把外公的那份“重任”基本包了,还把自家里许多前卫的生活用具带回老家。每天会对两位老人说,“你们可是要活过百岁的人啊”、“起码还要活二十年”。有时人是会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但我始终相信,附托真挚的感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虚情与假意是一种缺陷,会随时坍塌。

  真情,用心感受而从来都不需要解释。那些缓慢有条的动作的力度,使人觉得要表达的东西朴素真实。我想,外婆在外公如此的照料中所得到的慰藉,必然使她倍感温馨。

  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用真实的情感去表达,便趋向于彼此融合,好似植物与日光,在彼此的属性刚好对接时,于是枝繁,于是叶茂。

  我走在老家的小路上,看到一位开着汽车的阿姨被一辆儿童单车挡住了去路,车辆被迫停了下来,只听到一声喇叭后,一位在旁卖菜的叔叔急忙前来把单车推走,并朝着开车的阿姨一直微笑,用点点头的方式表示歉意。我想,没有涵养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下也也许会耐不住性子大吼了,而我看到的表达便很和谐。

  表达有许多种,我更偏爱那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那将生活以稳定和平的节奏向前推进的方式。这样的表达就像一面镜子,能检验出一个人的所言所行展现出来的内在素质,,你不妨去认真体会和感受所遇见的任何人。

  随时随地的表达,让我逐渐邂逅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感情、方式。一种清淡、单纯的感情,一种柔和、持续的方式。

  原来爱的表达在细微处弥散,在细微处荡漾,在细微处将我感动。

  于是,我看见了我自己。

  ——文章刊发于2014年11月27日《中国信息报》周末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