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大幅下降
农户经营效益调查分析之一
(2001年第02期)
我省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是水稻生产大省,玉米、小麦等旱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较小。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水稻是重要一项。近几年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全省各地上上下下狠抓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促使我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尤以普通水稻的种植面积下降明显,但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其他粮食作物增加。2000年农业生产效益如何?农民能否增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种粮的效益如何。为了深入了解掌握粮食生产效益情况,省农调队组织开展了部分县市以农户为调查对象的粮食生产效益专项调查。 2000年粮食生产效益调查主要数据
调查的总体情况表明,2000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伴随着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粮食生产投入减少,粮食生产成本降低,但粮食价格降幅较大,农民生产粮食的效益下降,甚至亏损。为了更多地掌握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现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9年的农产品成本调查(见《湖南农村统计年鉴2000》第186页,简称上年成本调查,下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一、粮食生产投入减少,成本下降,投工大幅减少 农民生产粮食的成本大致分为物质费用、用工折价、税金及提留摊派三大类,从调查汇总结果看,三类成本中,物质费用占46%,税金和提留摊派13%,用工折价占41%。 从每亩生产成本分析,粮食生产物质费用一般在每亩125-180元之间,平均为156.04元,普通晚稻和优质晚稻的物质费用较低,平均不到150元,小麦的物质费用最低,只有125.8元。 用工作价综合平均为每亩138.89元,优质晚稻较高为161.1元,相对较低的是:普通晚稻125.8元,中稻为120.1元,玉米为136.7元。 税金和提留摊派平均为每亩42.54元,其中水稻项目的税金每亩为12-24元,提留摊派等费用每亩为24-34元。玉米和小麦的税金和提留摊派较少,分别为每亩15.41和6.27。 与上年成本调查比较,农民对粮食的生产投入明显减少。从物质费用看,玉米和小麦有所增加,水稻项目都下降,其中,晚稻下降幅度较大,为15-20%。从用工作价看,下降幅度很大,上年成本调查水稻项目需要用工每亩18.5-21.5个,也就是20个左右,本次调查基本上都在10个工以下。用工作价上年成本调查为每亩215-255元,本次为120-160元。对比分析表明:农民对粮食生产投入降低,尤其是投工大幅减少,反映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已经严重下降。 二、粮食价格低迷,继续大幅下跌 从各县调查情况看,粮食出售价格不一,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大幅下降的状态,调查汇总的平均价格仅为每50公斤45.23元。各调查县出售普通早稻价格每50公斤最高46元、最低33元,平均为39.65元;出售优质早稻最高62元、最低33元,平均为44.27元。上年成本调查早稻平均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51.2元,其中,优质早稻55.93元,相比下降了11-12元左右,下降幅度超过了20%。调查县中,有的地方的最低早稻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32元。 普通晚稻的出售价格最高为每50公斤60元、最低45元,平均为46元。优质晚稻的出售价格最高为64元、最低54元,平均为54.41元。上年成本调查晚稻平均出售价格为每50公斤54.9元,其中,优质晚稻64.51元。两者相比降了8-10元,下降幅度15%左右。 中稻的出售价格最高为每50公斤54元,各县最低42元,平均为48.82元。上年成本调查中稻平均出售价格为53.85元,降了5元左右,下降幅度近15%。 4个玉米调查县的农户出售玉米价格相差较大,新邵县每50公斤达到了72元,其他三县30-45元,四县平均为45.07元,比上年成本调查的53.85元,减少约8元,下降了近15%。小麦出售价格每50公斤40-60元,平均为46.4元,大大低于上年成本调查的73.63元,减少了27元,下降了约三分之一。 情况表明,2000年农民出售粮食的价格继续大幅度下跌,尤其是早稻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与上年相比,2000年农民出售粮食价格总水平大约下降了15%。 三、粮食生产收入低,效益差 调查结果显示,各水稻生产项目每亩产量都有较高水平,中稻最低为745.95斤,优质晚稻最高达811斤,玉米、小麦分别为628斤、367斤。与上年成本调查相比,水稻单产略减,玉米、小麦远远高于上年。 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每亩粮食生产的产值大大降低。上年成本调查各项水稻的每亩产值较低的只有早稻为403.29元,其他项目都在500元以上。本次效益调查的每亩产值大大下降,只有优质晚稻达到了406.75元,其他水稻都在300-400元之间,减少大约100元以上,下降20-30%。 小麦、玉米产值分别为每亩224.16元和332.22元,也低于上年成本调查的250.32元和366.3元。 尽管粮食生产的成本下降,但是由于稻谷价格下降幅度太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有的项目已经亏损。汇总结果显示,扣除生产成本(包括各项提留摊派),粮食生产的每亩平均收益只有16.57元,大约相当于劳动力一天的工价。普通早稻、优质早稻、中稻、小麦都是负效益,其每亩收益分别是:—61.74元、-31元、-9.11元和-64.33元其它粮食生产项目每亩纯收益也较低,普通晚稻90.64元,优质晚稻84.35元,玉米16.73元。与上年成本调查项比较,水稻生产的纯收益全部下降,玉米有小幅上升。 如果生产用工不计入成本,则粮食的每亩收益为150.68元,其中,收益较高的项目是:优质晚稻245.9元,普通晚稻202.14元;收益较低的项目是:普通早稻91.45元。 综上所述,目前农民粮食生产可简而言之为:投入少,价格低,收益差。 四、确保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 由于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呈现出效益下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近几年农村中出现的耕地抛荒日趋严重、抛荒面积急剧增加;农民外出打工人员迅速扩大、盲目外出人数增多;粮食生产由精耕细作变为粗耕滥作,传统农业生产项目萎缩,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下降,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生活和农民增收。据有关调查估算,湖南全省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农户仍然靠传统种养业的生产来获取收入,这部分农户2000年很难实现增收。粮食价格如此下挫,势必会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高度关注粮食问题,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这是近期必须予以解决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大局之事。因此建议: 1.继续实行优质优价的粮食收购政策。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是改进粮食品种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我省是稻谷主产省,但生产出的稻谷优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差。要通过继续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引导粮食生产者多生产品质优、销路好的良种稻谷。 2.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当前出现了土地抛荒加剧的现象,迫切需要尽快完善和改进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实行土地流转制度,要使土地逐步向有生产技术、又安心农业生产的人集中。通过土地集中不仅可以减少土地抛荒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土地流转制度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改进,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发挥其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积极作用。 3.加大调整力度,改善粮食的品种结构。从目前农业与粮食的生产实际情况看,结构调整还远远没有到位。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调整力度,继续改善、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一方面要继续控制粮食播种面积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快品种改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虽然近一两年来农民负担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远远不及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农民种粮平均每亩的税金和提留摊派达到了 42.54 元,占产值的12.18%,相当于每亩收益16.57元的2.57倍。因此,在我省大多数农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是十分必要的。减负要把农产品价格连续多年下跌、农民种粮已无利可图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5.要尽快制定出农业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除了政策与投入向农业倾斜,更应该使农业生产者,尤其是粮食生产者体会到整个社会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这是新形势下保护和激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手段之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和探索保护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方式方法,要尽快制定有关农业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6.加强粮食安全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粮食是国计民生大计,要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基础上,防止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也要防止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因此,要对粮食的生产与库存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与预警分析,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
||||||||||||||||||||||||||||||||||||||||||||||||||||||||||||||||||||||||||||||||||||||||||||||||||||||||||||
执笔:王大山 核稿:罗 凯 |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