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调整种植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户经营效益调查分析之四

(2001年第05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2-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种植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种植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高低,影响农村致富的进程。近期省农调队对16个县、322户农户进行了烤烟、油菜、花生、棉花等项目的效益调查,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调查县数

 

4

5

1

6

20

调查户数

 

80

100

20

120

750

调查面积

 

284.25

208.12

8.16

473.40

1928.14

 

 

 

 

 

   

500克

166.10

208.32

306.60

264.71

734.55

   

 

663.93

192.75

458.80

1051.71

349.27

物质费用

 

273.16

53.72

105.20

328.77

156.04

用工作价

 

330.82

96.28

82.40

429.06

138.89

   

 

30.15.

7.62

3.00

23.10

15.79

总生产成本

 

648.14

139.16

190.60

761.18

337.47

减税费后纯收入

 

-36.36

46.87

268.30

264.08

16.57

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

 

473.48

92.27

160

424.36

45.23

一、花生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

据调查,花生每亩总生产成本为190.60元,是调查品种中投入较少的,比粮食作物亩均只高34.56元。其中物质费用105.20元,标准用工6.9个,用工作价82.40元,是调查品种中用工最少的,比粮食作物标准用工少3个,用工作价低56.49元,低40%。种花生的劳动日收入是种油菜的2.5倍。也就是说在花生地里劳动一天等于在油菜地里工作2.5天。

花生的产出效益高,亩均生产153.30公斤,减去税费后纯收入为268.30元,是所调查品种中最高的,为粮食收入的15.46倍。花生的商品率也很高,达到60%。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花生的总生产成本比全国少208元,低1.1倍,而亩均纯收入比全国高27元,高10%。所以说花生是一种费工少,投入小,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二、 油菜是低投入、低产出的品种油菜曾经是我省大面积种植的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油菜的收购价格大幅下降。2000年,油菜亩均投入总成本139.58元,是所有调查品种中投入最低的,比粮食的投入低10.6%。其中物质费用每亩仅53.72元,只有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种油菜用于种子、农药、化肥、畜力、排灌等方面的费用是最少的。

油菜产出低,每亩仅192.75元,比粮食作物的产出还要低81.2%。其经济效益也差,由于油菜的商品率很低,加上近年价格下降,2000年每500克油菜籽的平均售价比上年下降17.2%。油菜每亩纯收入为46.87元,在所调查的经济作物中是效益最差的,但比粮食作物的效益仍要高2 倍

三、烤烟质量要求高、经济效益好

烤烟是我省一个区域性支柱产业,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基层财税渠道有很大作用。提高它的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之点。烤烟的总生产成本高,平均每亩达761.18元,种烤烟技术要求高,劳动密集,从平地、育苗、生长期管理到上棚烤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和投工,故物质费用和用工作价均高,每亩分别为328.77元和439.06元,仅次于花生,是粮食作物的14.9倍。保靖县因为生产的是品种好、质量高的烤烟,所以经济效益好,平均售价达到每公斤10元,每亩减税后纯收入448.73元,人均纯收入365.60元。

四、棉花要求高投入、科学种植

据对4个县80户棉农的调查统计,棉花生产成本高,每亩达648.14元, 如果将每亩物耗费用、用工作价、税金、摊派计入棉花成本,棉农每种植一亩棉花平均亏损36.36元,仅澧县调查的20户中,亏损户达15户,占75%,亏损额最高的达每亩362.90元,而获利最高的每亩也只有45元,如果不扣用工作价每亩纯收入283.01元。

高投入才有高产出。不扣用工作价,投入物质费用高的澧县张公庙镇青龙村四组的10户棉农,每亩平均物质投入327.70元,扣除物质费用,亩均收益600.07元,不扣用工作价的纯收入474.77元,而另一组10户每亩投入的物质费用246.90元,亩均扣物质费用收益287.91元,不扣用工作价的纯收入仅111.81元,高低相差362.96元。另一方面,科学种棉也是关键。种植棉花从选种、制钵、施肥、灌水、打药、整枝,每个操作环节都有一定的时间和技术要求,只有科学种棉才能取得较好回报。青龙四组李有知,种棉3.2亩,采用地膜覆盖,农家肥拌种制钵,并根据棉花的长势与气温情况,及时施肥、灌水、整枝,同时抓好棉铃虫的防治等关键环节,获得了亩均产棉89公斤的好收成,而另一户由于培管水平低,亩产棉花仅25公斤。

五、种植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种植业生产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结构调整新阶段。据统计,我省2000年烤烟种植面积为79.67千公顷,棉花146.01千公顷,油菜784.42千公顷,花生141.71千公顷,有的已成为一些县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不断激烈,种植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传统种植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停留在典型的“粮食型数量结构”模式上。据调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在2000年仍高达62.9%。说明农民没有从根本上打破"粮食型"的种植业结构模式,以粮食为主,只求数量的种植业生产观念根深蒂固。

二是盲目依附市场,宏观调控措施不力。主要表现超前意识淡薄,通盘考虑不周,跟风跑,一哄而上,致使生产布局较乱,无序低效,形成不了区域优势,带来经济损失。如某县的烟叶生产就是如此,1995、1996年两年烤烟价格上涨,该县未及时在宏观调整上下功夫,1997年中一些农民在既无烤制技术,又无种植经验的情况下,一涌而上,使烟叶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实际种植面积达13.2万亩,产量突破30万担,产品供大于求,烟叶产量过剩且质量差,每公斤售价不到5元,甚至4元还卖不出去,一些地方还发生过烟农烧毁烟叶的现象,使得该县农民对烟叶生产心灰意冷。

三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产难增收,主要是一些地方抓生产力度大,但在抓流通和销售上力度小,产后服务跟不上,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种植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油菜生产大县溆浦县,2000年油菜收购价格平均每百斤80元,较上年下降了25元,按该县平均亩产203斤计算,在其它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减少收入50.8元。又如南县仔棉收购价格仅每市斤1.4元左右,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7年下降50%。

四是农副产品加工落后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近年来,我省农副产品,特别是种植业品出现了不同程度卖难现象,在本质上也正是农副产品加工业落后的表现。再则农副产品加工品价格比原始产品价格要高得多,卖原始产品使农民的收入要短少很多。如龙山县有一个植物油厂,由于技术、管理等问题,导致破产,仅关闭当年,该县就积压油菜籽2103吨,使该县油菜产业陷于一蹶不振的窘境。

五是科教服务跟不上,科教兴农力度不够。一方面农业应用技术人员匮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不多,常年在基层从事技术推广和指导作物种植的技术员就更少,一些农民对新品种开发热心,但对培育技术、病虫防治知识懂得很少,无专人指导。另一方面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还占40.6%;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剩下的只是一些老人和妇女,他们接受新技术、新方法较慢,以致一些新种植技术推广不快,应用率低,严重妨碍着种植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六、对发展我省种植业生产的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尤其是加入WTO进程加快,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应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迎接入关后带来的冲击,更稳定地发展种植业。

1.实施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要根据市场需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坚持以新取胜、以优取胜、以廉取胜。既要有效利用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对烤烟、棉花、油菜等主导产品必须保持传统优势,尽量拓宽销路,抢占更多市场。

2.健全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应着重抓好四个结合,即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结合;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的结合;建立市场与兴办流通企业相结合;本区域市场与区域外市场结合。尽快培养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3.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品牌效应战略。农产品的产后开发是农业生产系统的自然延伸,加强产后的系统开发,降低产后损耗,等于在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相应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要引导和鼓励加快发展农产品储藏、运输业,同时大力组织和引导各相关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兴办各种形式的农副产品工贸企业,逐步使他们成为转化和销售农副产品的主体。积极引导这些企业与当地农户签定收购合同,走贸工农结合的路子。对花生、油菜、烤烟等进行深加工,并申报商标注册,打出品牌,提高知名度以扩大销售。

4.加强科技兴农力度。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改良品种,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要加大对农技推广力度,做好试验,基地示范,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种植科技知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扫盲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的发展,必然对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及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抓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这项工作。

 

执笔:郑红梅
核稿:罗 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