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走出“拐点” 势必登高

——湖南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2001年第0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2-2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0年,我省利用外资扭转了连续20个月负增长的低迷状态,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形势喜人。

一、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及与周边省的比较

2000年,我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0个,协议利用外资额10.9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3%和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1.08亿美元,增长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2.8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82亿美元,增长4.3%;外商其他投资0.89亿美元,增长34.8%;对外借款3.37亿美元,下降3.7%。

从各市州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看,长沙、衡阳、郴州分别以1.79亿美元、1.19亿美元、0.68亿美元名列三甲,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3.7%;其余市州规模不大,其中张家界、自治州、怀化三市州均未达千万美元,分别以384万美元、713万美元和886万美元殿后。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幅来看,各市州发展不一,郴州市以3.23倍的增幅居冠;常德、长沙、怀化分别以30.2%、18.8%、15.4%的增幅居后;另有株洲、湘潭等八市仍在下滑,其中张家界、永州降幅明显,分别下降了66%和56.5%。

与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河南、海南等周边省区相比,我省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均处中等偏上水平。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上,广东一枝独秀,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高达122.37亿美元,超过了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它省区差距不大,湖北9.44亿美元,我省紧随其后,河南、广西、海南、江西分别为5.4亿、5.28亿、4.31亿、2.27亿美元。从增长幅度看,河南以9.9%的增幅领先,我省次之,湖北为3.2%,广东微增0.3%;江西、广西、海南均有百分比两位数的跌幅,分别下降了29.1%、16.9%和11.1%。

二、利用外资的特点

1.外商投资方式以中外合资和独资为主。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20家,独资企业163家,分别占新批企业数的37.6%和51.1%,合同外资分别为1.87亿和3.73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28.1%和56%;中外合资企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8亿美元,独资企业2.76亿美元,分别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48.4%和40.8%。

2.第二产业仍是外资的主要投向。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工业技改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增加,基础设施和农业下降。全年工业技改类项目外资到位3.63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额的53%,比上年增长22.9%;房地产业项目外资到位10.66亿美元,占总额的15.7%,增长15.9%;农、林、牧、渔业项目外资到位0.32亿美元,比重从上年的8%下降至4.7%;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外资到位0.74亿美元,降幅为31.9%。

3.外资来源主要以香港、韩国、台湾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为主。按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序,2000年来湘投资最大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是:①香港;②韩国;③台湾省;④美国;⑤德国;⑥澳大利亚;⑦澳门;⑧新加坡;⑨日本;⑩马来西亚。亚洲仍是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其中港澳地区及台湾省与我省签订的项目数就达226个,实际投资额4.12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额的60.4%,比上年增长7.6%;美、加、澳和欧洲国家分别投资0.79亿、0.59亿美元,所占份额为11.7%和9.1%,分别增长11.7%和0.7%。

4.利用外资相对集中。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畅通等相对优化的条件无疑会增大外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长沙、衡阳、郴州、株洲、岳阳、湘潭等六市依据京广大动脉的有利因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签订外商投资项目216项,合同金额4.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1亿美元。湘西等市州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仍是我省利用外资较为薄弱的地方。

5.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运行良好,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随着亚洲经济的逐步复苏,外围宏观经济的好转,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步入健康发展之道。据对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192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统计,2000年资产规模达1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完成利税总额13.74亿元,增长34.8%,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30.58亿元,增长20.2%,快于全省工业增加值13.6%的增幅。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口额2.94亿美元,增长73.7%;出口额1.83亿美元,增长41.6%,比全省的平均增长水平分别高出46.2和12.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积极拉动作用。

三、利用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2000年我省利用外资的恢复性增长,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外经贸部门的不断进取。但应看到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项目规模小,产业优势不突出,缺乏对全省经济规模拉动的大型项目和产业。2000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中,合同金额普遍偏小,3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只有57个,合同外资金额4.45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的66.7%;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4个,平均投资规模不足2000万美元,对外资总体规模难以起到拉动作用。另外,产业优势不突出,项目缺乏包装。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规模和优势远不及广东、上海等省市,旅游服务业没有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和包装,对外商难以形成吸引力,影响了吸收外资的规模和档次。

2.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很多地方轰轰烈烈地招商引资,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着实让外来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其重要原因在于办事效率低,审批难度大,一些地方干部腐败,索、拿、卡、要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3.外商投资企业扭亏任务较为艰巨。2000年192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有77家亏损,亏损额达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4%和19%。

4.政策性因素将对我省外资外债流入有一定制约。未来5年,国家将采取从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会对资本流入有政策性影响;其次由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在清理,新的外债借入机制未建立,将不利于外债的流入;此外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市场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外资利用制度、政策优惠等利好因素将逐步取消,给中小资本的流入构成较大的压力。

5.国际资本市场对我省利用外资提出挑战。企业并购这一跨国投资形式已成为国际资本重要流动方式。而我省由于产业优势不明显、市场辐射能力不强,难以吸收看重效益的跨国公司。证券投资也是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它比直接、间接投资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使外资的直接流入受到制约。

四、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促进湖南经济发展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头一年,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中西部开发的战略转移,国内市场吸引外资的竞争日益加剧,我省利用外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我省有望完成2001年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亿美元的目标,为"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1.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落实和充分发挥国家、省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向外商投资者提供优良服务,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分忧解难,用法律法规保护好外商投资利益,用健康的发展眼光去营造招商引资的环境。

2.抓住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抓紧制定适应WTO和更加有利于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二要加强人才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的宣传,让外商全面了解湖南。三要利用多种信息渠道,优化项目包装,象2000年欧交会、厦交会那样推销自己。四要拓展外资来源渠道。在"巩固东南亚、稳定港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美日欧市场。五要以湘西列入西部大开发范畴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扩大湖南西部利用外资的规模,以此带动湘西乃至全省的发展。

3.利用优势产业,吸引外资投入。我省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信息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在不断发展之中,对外资需求较旺,招商引资潜力很。遗传基因工程、"麓谷"产业、杂交水稻、长沙高新开发区、张家界等八个全国4A级旅游景点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要积极引导外商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发挥这些产业的巨大潜能,使之真正成为湖南经济的支柱产业。

4.通过方式创新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引资竞争,传统的制度方式已经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要从创新入手,为外资流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一是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二是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技术、设备、人才、管理和市场开拓经验、知识产权等其他形式的外资,改造传统产业;三是通过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鼓励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四是充分利用证券、债券等融资渠道,对外发行B股、H股、债券,使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5.对利用外资项目要服务到位、加强跟踪。引进外资不能只讲过程,不讲实效。在引进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不可盲目跟风。在引进当中要作认真的具体指导,排忧解困。引进后要积极的引导、扶持、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在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的后期跟踪与服务,使其尽快落实,提高招商项目的成功率。

 

执笔:曾晓林
核稿:罗 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