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1-4月湖南省经济形势分析

(2001年第2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5-1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开局良好,增长势头有所加强。进入4月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更为明显。初步测算,1-4月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036.00亿元,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135.0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437.00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464.00亿元,增长10.4%。

一、当前经济运行状况

1.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1-4月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2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快0.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生产形势较好。早稻种植面积在连续几年调减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调减139万亩,比去年多调减56万亩。预计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0.5%,春粮产量减2%。到4月底止,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1.9%;花卉产值已达2.06亿元,增长50%。1-4月全省出栏肉猪2180.71万头,同比增长3.0%;出售和自宰牛47.69万头,增长7%;出售和自宰羊195.46万只,增长11.1%;水产品产量43.05万吨,增长8.2%。生猪价格逐步回升,市场比较稳定,农民养猪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二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1-4月乡镇企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12.3%,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达196亿元,增长13.2%。三是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据对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可能呈现"七增二减"态势:即药材增93.7%、糖料增24.4%、蔬菜增11.9%、果用瓜增29.7%、烟叶增11.6%、棉花增2.4%、麻类增2.4%、粮食减2.1%、油料减3.2%,中稻与一季晚稻将增加7.9%。四是农业生产资料货源充足,价格稳中有降,种植水稻的成本每亩可望降低8-10元。

2.工业继续快速增长

1-4月全省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77.23亿元,增长15.8%,与一季度15.9%的速度基本相当,但比去年同期快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7.5%;重工业增加值112.83亿元,增长14.9%。各种所有制企业均衡发展,国有企业增长12.2%,集体企业增长20.4%,股份制企业增长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7%。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效益继续好转。1-3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8.06%,同比上升13.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39.2%,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由去年同期的13.64亿元降至8.56亿元;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去年净亏损1.6亿元,今年净盈利5.7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去年一季度亏损2.98亿元,今年则净盈利3.14亿元。4月份产销率有所回落,为95.98%,比去年4月下降1.1个百分点。1-4月全省平均产销率为97.83%,虽比去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的平均水平回落了0.88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复工,投资速度加快。1-4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8亿元,增长11.1%,其中国有投资118.92亿元,增长14.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32个百分点。4月当月完成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32.7%。但是,集体和个体投资依旧没有出现加快增长的迹象,1-4月完成投资57.36亿元,仅增长5.4%。国有投资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

(1)大项目个数增加,投资速度加快。前4个月500万元以上项目1166个,4月份新增加174个,相应带动投资8亿元,占新增投资的54.6%。其中新开工项目68个,完成投资5.34亿元。

(2)基础设施投资由降转升,拉动投资增长。1-4月全省基础设施投资68.8亿元,增长1.9%,扭转了一季度大幅下滑的趋势。其中,社会服务业投资16.5亿元,增长1.1倍;从4月份起电网建设进度加快,电力投资1-4月完成13.9亿元,增长27.3%;1-4月邮电投资10.23亿元(其中联通公司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虽下降49.9%,但下半年移动通信GSM第七期工程和联通GSM第6期工程进入施工高峰,设备安装到位,投资进度将大大加快,邮电投资将止降回升。

(3)更新改造投资下降幅度减缓,基本建设投资增速加快。1-4月更新改造投资25.34亿元,下降12.6%,降幅比一季度的-19.4%有所减缓;而基本建设投资则明显加快,增长率达到21%,成为4月份投资回升的主要动力。

4.消费增幅稳中有落,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

4月份正值消费淡季,零售市场相对不如其他月份活跃。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79亿元,同比增长9.6%。无论是日均零售额还是增长率均未能达到1-4月的平均水平。1-4月累计消费品零售额472.76亿元,增长9.8%。其中城市市场零售额254.89亿元,增长12.3%;县城及以下的农村市场零售额217.87亿元,增长7.1%。零售市场中,公有制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1-4月仅增长3.9%,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已达72.5%。"五一"黄金周,全省旅游人数达296万人,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由于市场缺乏主导消费热潮,加之供给能力较强,整体物价水平仍呈走低态势。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比)指数为99.2%,比2000年平均水平下降0.8个百分点。同时,工业消费品价格也大都有所下降。主要食品价格有升有降,粮食4月份比上年底上涨了1.5%,肉食价格下降了3.2%,蔬菜价格先抑后扬,食糖价格上涨较多,每吨购进价已由元月份的4000元涨至4月份的4600元。

5.进出口持续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

1-4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9.07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5.7亿美元,增长13.1%;进口3.35亿美元,增长23.0%。1-4月,我省外贸进出口保持了2月份以来持续增长的势头。

1-4月,全省批准利用外商投资项目数87个(上年同期71个),合同外资17292万美元,增长35.5%;实际到位外资13526万美元,增长47.5%。

6.财政收入增长趋缓,贷款投放力度加大

1-4月,全省财政总收入9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9.33亿元,增长15.1%;上划中央"两税"46.55亿元,增长13.7%。进入4月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明显放慢,4月份全部收入24.97亿元,比去年同月仅增长4.4%。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大幅增加,4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2.24亿元,比年初增加155.64亿元,其中4月份新增贷款65.34亿元,是一季度月平均投放水平的2.2倍。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加

1-4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储蓄借贷收入)为1008.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83元,增长5.2%。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84.77元,增长8.5%;家庭经营收入人均432.01元;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09.99元,增长8%。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企业效益回升,农民从中获得的非农产业收入增多;二是外出打工收入增加;三是农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回升带来农业收入的增长。另据省城调队抽样调查,1-4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0.6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4.22元,增长4.8%,增幅比一季度高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来源的主体仍是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但财产性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收入差距继续有所扩大,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比例在增加。据调查,一季度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占调查户数的比重为8.5%,比上年同期的7.5%上升1个百分点,到4月份这一比重又上升到13%。

二、当前经济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性问题

今年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下了很大力气。但从全省看,结构调整的趋同性比较严重,如不及时加以引导,极有可能出现新一轮农产品过剩。如棉花,去年受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纺织用棉增加,棉花价格回升。国内新棉收购价格一度涨至每担520元,国际市场棉价也由去年初的每磅47美分上升到年底的66美分。但今年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国际市场棉纺织品需求减弱,棉花价格不断下跌。目前已跌至每磅52美分,折合人民币每吨仅9500元。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14.9%,按此匡算,2001年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6900万亩以上,产量将超出社会需求量,值得引起重视。

2.财政收入增长出现减缓迹象

从增长幅度看,一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去年同期。1-4月我省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4%和15.1%,增收幅度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形势总体较好。但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幅分别低1.2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的月增幅呈前高后低的走势。与去年同月对比,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元月、2月、3月、4月分别为24.7%、27.9%、10.1%和4.4%,增收势头减弱,照此下去到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可能跌至10%以下。

从主体税源来看,工商税收月增幅逐月递减,与去年同月对比,工商税收月增幅元月为35.7%、2月为33.7%、3月为10.3%和4月为5.8%。部分支柱税源项目增长不理想。1-4月卷烟增值税仅增长3.3%,石化龙头企业长岭炼油厂增值税下降7%。此外,国家卷烟计税办法的改变、年初曾一度铺开的农村税费改革也将对后期税费征收产生影响。

三、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在去年出现重要转机的基础上,1-4月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仍然有待增强,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世界经济的走低使我省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出来,估计我省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因此,抓紧做好5、6月份的经济工作,力促上半年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完成今年我省经济计划目标的关键。

1.努力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改善和优化供给。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强调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为供给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体制和政策空间。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湖南处于中部地区,要出台与东部、西部地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和地方性的产业政策,引导劳动、资金、技术向我省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流动。

第二,要减少低效供给,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要确立战略性调整的新思维,下决心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行业和产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目前的紧迫问题是改变我省工业企业技改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

第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2.3%、国内生产总值的4.1%,规模明显偏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迅速发展长株潭"核心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而辐射全省,真正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制定政策法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保障其投资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业。

第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入WTO之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遇的困难与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在今后的宏观经济发展中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将是在21世纪能否真正做好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而目前我们对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的管理,行政手段多,市场行为少,对第三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2.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促进需求回升

(1)着力启动居民消费,培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从我省总需求的构成看,消费是其主要部分,占GDP的66%,而居民消费占消费的近80%。因此,如何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应该摆到突出的位置。刺激消费,主要是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收入预期。在农村,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城市,则需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

启动居民消费,还要努力培育新消费热点的形成,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我省经济能否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有新的主导型消费热点的形成,而现有的消费格局无法支持我省经济增长的加速。今年我省汽车消费呈现“热点”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长沙的私家汽车销售量正以月均1000多辆的速度增长,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据称今年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汽车厂商都在长沙抢滩设点,急欲抢占长沙这一新兴的汽车消费市场。目前,清理制约汽车消费增长的不合理政策,创造有利的消费环境,是培育这一新消费热点形成的重要步骤。此外,住房、旅游休闲消费等来势较好,需要合理引导和培育。

(2)继续促进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国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内在动力不足的局面一直未能有效改观,突出地表现在非国有经济投资难以启动,增长率偏低。1999年集体经济及个人投资增速分别比国有经济投资增速低3.8和3个百分点;2000年集体和个人投资增幅与国有经济投资增幅的差距扩大到5.5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速比国有经济仍低6.4 和10.0 个百分点,我省非国有经济投资仍在低位徘徊。

进一步加强非国有投资应该在鼓励和支持非国有投资的政策、项目的准入、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目前,最重要的是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非国有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3.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美国经济大幅减速引起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深远,但有一定的滞后期,目前在沿海地区已有显现。我省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出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初级原料产品,收入弹性小,从目前情况看,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不如沿海省市大。但4月份工业生产产销率较3月份下滑3.1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我省市场开始受到沿海的挤压尚有待观察,不过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的减缓将不可避免地给我省外贸带来负面影响,出口增长的压力会随之加大。同时,我省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还不高,总体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竞争力差,非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外经贸宏观调控和抗风险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和认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对比较明显的机遇如资金引进和先进设备购买要早研究,早动手。

此外,随着我国最终进入世贸组织时刻的临近,我们需要更加充分地做好应对进入世贸组织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准备。这种准备应该是在部门层次上的、在地区层次上的、在企业层次上的,要研究和制定各个层次上的应对措施。
  

执笔:戴乐平 曾斌求 周曙东
核稿:戴乐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