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部门产出结构分析
工业化是湖南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省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本文利用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对湖南24个工业部门的产出结构进行横向与纵向、静态和动态的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我省工业的产出结构状况,优化湖南工业结构,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一、 湖南工业部门总产出分析
(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从1992年到2000年中,湖南的工业生产始终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湖南40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显示,工业总产出总量从1992年的1007.45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272亿元,8年现价增长了4倍多。工业占全社会总产出的比重1992、1997、2000年分别为48.5%、52.7%、46.4%,显示了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二)湖南工业部门总产出结构分析
工业各部门产出结构是指各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在整个工业部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从中可看出,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出是由哪些部门起决定性支配作用的;同时从总产出结构变动中可以揭示该工业部门是处于规模扩张期还是处于萎缩衰退期。
表一 1992、1997、2000年湖南24个工业部门总产出结构 单位:%
工业部门 | 工业部门总产出结构(G) | 相对变动情况(△G) | |||
1992年 (G1) | 1997年 (G2) | 2000年 (G3 ) | △G1 | △G2 | |
煤炭采选业 | 2.55 | 5.24 | 4.30 | 2.69 | -0.94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金属矿采选业 | 1.55 | 2.32 | 2.11 | 0.77 | -0.21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11 | 6.51 | 5.62 | 4.40 | -0.89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 13.56 | 19.12 | 19.13 | 5.56 | 0.01 |
纺织业 | 4.63 | 2.49 | 2.15 | -2.14 | -0.34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 1.67 | 2.64 | 2.59 | 0.97 | -0.05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1.04 | 3.47 | 3.85 | 2.43 | 0.38 |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5.63 | 4.39 | 4.44 | -1.24 | 0.05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3.81 | 1.48 | 1.49 | -2.33 | 0.01 |
化学工业 | 11.19 | 8.38 | 9.07 | -2.81 | 0.6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23 | 12.94 | 12.99 | 5.71 | 0.05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9.09 | 5.83 | 5.94 | -3.26 | 0.11 |
金属制品业 | 1.79 | 2.78 | 2.50 | 0.99 | -0.28 |
机械工业 | 7.95 | 4.04 | 4.03 | -3.91 | -0.01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5.50 | 2.89 | 3.21 | -2.61 | 0.32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3.65 | 2.03 | 2.06 | -1.62 | 0.03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1.04 | 1.06 | 1.62 | 0.02 | 0.56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44 | 0.50 | 0.55 | 0.06 | 0.05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5.39 | 1.29 | 1.22 | -4.10 | -0.07 |
其他制造业 | 6.26 | 7.62 | 7.12 | 1.36 | -0.50 |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3.67 | 2.70 | 3.63 | -0.97 | 0.93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 0.23 | 0.02 | 0.02 | -0.21 | 0.00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29 | 0.36 | 0.07 |
注:表中△G1=G2-G1、△G2=G3-G2,1992年投入产出表中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包括炼焦业。
从表一可看出,各年各工业部门总产出比重占10%以上的分别是:
1992年: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接近10%;
1997年: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00年: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接近10%。
从工业总产出结构的变动情况看,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总产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13.56%上升到2000年19.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1992年的7.23%上升到2000年的12.99%,化学工业占总产出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
机械工业、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总产出的比重下降;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总产出的比重1997年比1992年下降,2000年又有所上升;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总产出的比重逐渐上升。
二、 湖南工业部门最终产出结构分析
工业部门最终产出结构即最终需求结构,是指各个工业部门的最终产品占整个工业部门最终产出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那些部门是主要提供最终产品的及其各工业部门的变化趋势。
表二 1992、1997、2000年湖南24个工业部门最终产出结构 单位:%
工业部门 | 工业部门最终产出结构(F) | 相对变动情况(△F) | |||
1992年 (F1) | 1997年 (F2) | 2000年 (F3 ) | △F1 | △F2 | |
煤炭采选业 | 1.56 | 1.35 | 1.35 | -0.21 | 0.00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0.18 | 0.03 | 0.01 | -0.15 | -0.02 |
金属矿采选业 | 0.26 | 2.36 | 2.29 | 2.10 | -0.07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92 | 6.12 | 4.63 | 5.20 | -1.49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 22.00 | 32.92 | 31.32 | 10.92 | -1.60 |
纺织业 | 6.19 | 3.54 | 3.28 | -2.65 | -0.26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 4.27 | 6.73 | 6.02 | 2.46 | -0.71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1.22 | 1.25 | 1.36 | 0.03 | 0.11 |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3.71 | 1.43 | 1.59 | -2.28 | 0.16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1.25 | 0.18 | 0.24 | -1.07 | 0.06 |
化学工业 | 7.42 | 3.92 | 4.95 | -3.50 | 1.0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6.81 | 11.60 | 10.62 | 4.79 | -0.98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6.06 | 3.36 | 2.88 | -2.70 | -0.48 |
金属制品业 | 1.26 | 1.09 | 1.01 | -0.17 | -0.08 |
机械工业 | 13.88 | 4.89 | 6.50 | -8.99 | 1.61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6.72 | 2.84 | 3.31 | -3.88 | 0.47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5.14 | 2.21 | 2.88 | -2.93 | 0.67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2.27 | 5.43 | 7.14 | 3.16 | 1.71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57 | -0.12 | 0.33 | -0.69 | 0.45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0.56 | 0.18 | 0.23 | -0.38 | 0.05 |
其他制造业 | 7.03 | 7.66 | 6.44 | 0.63 | -1.22 |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0.59 | 0.95 | 1.45 | 0.36 | 0.50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 0.15 | 0.01 | 0.01 | -0.14 | 0.00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07 | 0.17 | 0.10 |
注:表中△F1=F2-F1、△F2=F3-F2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与1992年相比,最终需求变动主要表现在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具体来看,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最终需求比重由22%上升到3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6.81%上升到1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由2.27%上升到5.43%,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由4.27%上升到6.73%。而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机械工业这些传统的支柱产业,其比重都呈较大幅度的下降。2000年与1997年相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终需求比重继续上升,由5.43%上升到7.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比重上升,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继续下降。进入90年代以来,湖南工业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从这些变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行等对湖南工业产品最终需求结构的影响,一些原来传统基础工业的需求下降,而对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高的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正是这种变化,促使湖南工业结构不断向“高加工度”、“高技术化”的深层次推进。
三、 湖南工业部门中间产出结构分析
工业部门中间产出结构即中间需求结构,它是指工业部门的中间产品占整个工业部门中间产出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湖南工业系统中那些部门是主要提供中间产品的,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表三 1992、1997、2000年湖南24个工业部门中间产出结构 单位:%
工业部门 | 工业部门中间产出结构(M) | 相对变动情况(△M) | |||
1992年 (M1) | 1997年 (M2) | 2000年 (M3 ) | △M1 | △M2 | |
煤炭采选业 | 5.57 | 6.66 | 5.51 | 1.09 | -1.15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2.55 | 1.04 | 1.12 | -1.51 | 0.08 |
金属矿采选业 | 2.09 | 2.30 | 2.02 | 0.21 | -0.28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3.69 | 5.67 | 5.11 | 1.98 | -0.56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 6.37 | 9.35 | 9.23 | 2.98 | -0.12 |
纺织业 | 3.29 | 1.65 | 1.29 | -1.64 | -0.36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 0.47 | 1.57 | 1.89 | 1.10 | 0.32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1.04 | 5.08 | 5.19 | 4.04 | 0.11 |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5.28 | 5.43 | 5.47 | 0.15 | 0.04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5.09 | 3.97 | 3.83 | -1.12 | -0.14 |
化学工业 | 17.98 | 11.57 | 11.78 | -6.41 | 0.2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48 | 11.00 | 11.13 | 5.52 | 0.13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0.95 | 7.94 | 8.66 | -3.01 | 0.72 |
金属制品业 | 1.68 | 3.11 | 2.80 | 1.43 | -0.31 |
机械工业 | 4.43 | 4.83 | 4.68 | 0.40 | -0.15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4.08 | 3.69 | 4.02 | -0.39 | 0.33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2.93 | 2.24 | 2.41 | -0.69 | 0.17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1.00 | 0.90 | 1.40 | -0.10 | 0.5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38 | 0.83 | 0.82 | 0.45 | -0.01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6.53 | 1.64 | 1.48 | -4.89 | -0.16 |
其他制造业 | 3.29 | 6.03 | 5.77 | 2.74 | -0.26 |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5.26 | 3.13 | 3.99 | -2.13 | 0.86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 0.57 | 0.02 | 0.02 | -0.55 | 0.00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33 | 0.37 | 0.04 |
注:表中△M1=M2-M1、△M2=M3-M2
从表3 可以看出,1992年至1997年间,中间产出比重上升较大的部门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而代表基础工业的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间产出的比重下降。1997至2000年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中间产出的比重上升,说明各个部门对能源的中间需求上升,代表新兴工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上升、代表基础工业的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间产出的比重2000年比1997年有所上升,由此可以看出,90年以来,湖南的工业结构开始处于升级转型时期。
四、湖南工业部门产出分配结构分析
分配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进口和调进)在各种用途(指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产出的使用去向不同,分配系数可以分为中间使用分配系数和最终使用分配系数。通过中间使用分配系数和最终使用分配系数的计算,可以了解各个部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对比关系及其变化特点,以具体揭示工业产出结构的特征。
(一)中间产品分配结构
表4 2000年工业部门中间使用分配系数
工业部门 | 中间使用合计 |
煤炭采选业 | 0.885630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0.993278 |
金属矿采选业 | 0.625831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677283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 0.358991 |
纺织业 | 0.427016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 0.373638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0.878930 |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0.867484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0.967850 |
化学工业 | 0.81903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0.665843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851154 |
金属制品业 | 0.840798 |
机械工业 | 0.577791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0.69817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0.614133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0.270967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826279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0.924849 |
其他制造业 | 0.630052 |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0.839168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 0.847486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807109 |
从2000年投入产出表工业部门分配系数表可以看出,化学工业的中间产品分配相当广泛,几乎所有的生产部门都使用了化学工业的中间产品,其中分配系数大于5%的只有农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品除了本部门(中间分配系数为16.8%)应用外,主要用于机械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个部门的中间分配系数合计为30.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很大一部分产品用于部门内的使用,其分配系数达20.9%,而对其他部门的中间提供较少,说明它的中间产品对其他部门的供应较少,主要用于自身生产的投入,生产最终产品,所以其产出主要用于最终使用,可称之为最终需求型产业。从1992、1997、2000年投入产出表分配系数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对中间产品的分配具有不稳定性,这是由于这个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具有新兴产业的特点,是介于中间产品型和最终需求型的产业。
(二)最终产品分配结构
表5 2000年湖南工业部门最终使用分配系数
工业部门 | 用于消费 | 用于投资 | 净调出 |
煤炭采选业 | 0.082828 | 0.007880 | -0.099356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0.000000 | 0.006722 | -1.000000 |
金属矿采选业 | 0.000000 | 0.083973 | 0.120188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009261 | 0.053623 | 0.204756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 0.386671 | 0.103793 | 0.094727 |
纺织业 | 0.346523 | 0.022050 | 0.111460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 0.507314 | 0.060226 | -0.290512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0.095615 | 0.013851 | -0.160626 |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0.070136 | 0.014800 | -0.059708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0.013041 | -0.002096 | -0.499427 |
化学工业 | 0.091956 | -0.005649 | -0.10472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0.156670 | 0.069944 | 0.093153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004658 | -0.013213 | -0.101569 |
金属制品业 | 0.094125 | 0.043023 | -0.026336 |
机械工业 | 0.005263 | 0.365623 | -0.317278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0.073132 | 0.080136 | -0.144356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0.144334 | 0.139550 | -0.233688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 0.182935 | 0.403144 | -0.457899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 0.170953 | -0.029141 | -0.259356 |
机械设备修理业 | 0.019283 | 0.000000 | 0.023734 |
其他制造业 | 0.121208 | 0.001122 | 0.233231 |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0.153279 | 0.000000 | -0.023771 |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 1.187819 | -1.035305 | 0.000000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192891 | 0.000000 | 0.000000 |
由表5并结合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最终分配系数可以看出,湖南工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可以大致分为消费型行业、投资型行业和调出型行业。
1.消费型行业
1992年、1997年和2000年用于消费的分配系数始终大于0.3的工业部门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这些部门的产品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对这些部门的需求十分稳定;消费的分配系数始终大于0.1的工业部门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90年代以来,家电行业的需求一直较为稳定,一些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们主要是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说明湖南90年代后高科技信息产业和能源产业发展较快。
2.投资型行业
从1992年、1997年和2000年用于投资的分配系数看,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工业的投资分配系数较稳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的分配系数由1992年的18.5%上升到40.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些部门属于固定资产形成的主要行业。
3.调出型行业
从1992年、1997年和2000年净调出分配系数看,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其他制造业等最终产品用于调出(包括省外及出口),可见湖南调出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采掘业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行业,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还需要依赖省外调进或国外进口。
通过对湖南工业总产出结构分析、最终产出结构分析、中间产出结构分析和运用分配系数分析,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工业对湖南经济的增长仍起着支柱作用,湖南的工业结构一直不断地调整优化,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势头已逐渐被高附加值加工业替代,重工业尤其是内部高加工度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带动了一批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湖南工业结构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这些产业加工链条短,不利于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二是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不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总产出在全省工业总产出中的比重1997年为6.5%,2000年为7.4%;三是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能力差,最终消费品工业发展慢,竞争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一些市场相对饱和的已进入产业成熟的工业,我们认为可维持现有产业规模,加强技术改造,改善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因为这些产业仍是湖南的支柱产业。随着湖南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湖南将向更高级的结构演进,因此,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大力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湖南经济更快、更合理的发展。
执笔:张 晴 (核算处)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