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乡村农户建房投资现状及前景

(2002年第0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03-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农户建房投资是湖南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一度占据了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是拉动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随着2000年农户建房投资增速减缓,直至2001呈现负增长,反而极大阻碍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农户房屋现状如何?建房情况怎样?农户建房今后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省农调队于2001年底针对农户建房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基本情况及农户房屋特点
    本次调查共抽取15个县29个村10002个农户,分别分布在长沙(1190户)、株洲(595户)、衡阳(1529户)、邵阳(829户)、岳阳(198户)、常德(1700户)、益阳(1215户)、郴州(668户)、永州(404户)、怀化(1250户)和娄底(424户)11个市。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农户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为3.9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6元;平均每户房屋面积为168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49平方米,按人口平均计算,人均房屋面积42.3平方米,其中住宅37.5平方米。总的来看,农户住房较为宽松,房屋质量提高,农户建房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后,正向着楼房化、成套化方向发展。
    (一)房屋使用上,住宅占据主要部分
    被调查农户共有房屋168.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8.84万平方米,占88.6%;厂房0.26万平方米,占0.2%;仓库1.51万平方米,占0.9%;商业营业用房2.55万平方米,占1.5%;其他用途房屋14.8万平方米,占8.8%。可以看出农村第二、三产业欠发达,表现在厂房、商业营业用房比重低,而住宅、农业生产用房占房屋的绝大部分。
    (二)房屋空间上,住宅由平房向楼房发展
    被调查的农户拥有住宅面积148.84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105.4万平方米,占70.8%;砖瓦平房面积34.87万平方米,占23.4%;土坯或茅草房5.08万平方米,占3.4%;其他房屋3.49万平方米,占2.4%。楼房面积占住宅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从被调查户近两年建房情况看,2000年新建住宅7.67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6.11万平方米,比重达到了79.6%;2001年新建住宅6.6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5.7万平方米,占住宅面积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6.3%,比上年高6.7百分点,楼房化趋势明显。
    (三)房屋构造上,逐步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
    被调查农户的房屋中,砖木结构房屋面积占55.3%,列第一位;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比重达到了21.3%,列第二位;其他结构占23.4%。
    (四)房屋造价上,商业营业用房最高
    从调查的情况看,商业营业用房每平方米价值406.9元,列第一位;住宅每平方米价值165.3元,列第二位;厂房、仓库、其他用房依次为131.3元、92元、88.6元,分列第三、四、五位。
     二、农户建房前景分析
    (一)农户建房将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1、农户建房在经过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未来一段时期快速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农户房屋面积年均增长速度,70年代为8.6%,80年代为10.5%,90年代为8.2%,2000年至今为4.9%。从70年代到2001年的三十多年里,前30年湖南农户房屋面积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户房屋面积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年至1989年,农户房屋面积加速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户建房在80年代抛起了高潮,抽样调查数据汇总显示:农户80年代建设的房屋面积占现有房屋总面积的26%。第二阶段:1990年至1999年,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10年间,农户房屋面积在经过前期快速增加,住房状况逐步改善的基础上,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增长速度虽不及前些年份,但却是建设房屋面积最多的时期,该时期农户建设房屋面积占现有房屋总面积的49.7%。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房屋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总体上呈低位运行的态势。从上述分析中看出,我省农户房屋面积经过了一个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再至低速增长的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应的农户房屋面积增量(即当年新建面积)变化上,1999年农户新建房屋面积较上年增长12%,2000年较上年增长3.9%,2001年较上年减少10.3%。同时,由于房屋具有使用期限长、投资大的特点,盖房是农户一生中的几件大事之一,住房条件业已改善的农户不会轻易再行建房。据此推断,我省农户住房在经过较长时间快速增长,状况大为改善以后,当年新建房屋面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快速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2、农户建房意愿较强与面临困难突出
    根据调查汇总,调查户中有1486户准备在未来三年内新建房屋,占调查户的14.9%。若这些潜在的建房户在时间上均匀分布,今后三年每年建房户为495户,与调查户中2000年有412户、2001年有353户新建房屋相比,建房户明显增多,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建房愿望。
    但是,农户普遍反映建房开支大,建房不易。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农户新建房屋栋平花费3.2万元左右,要在近几年内实现建房梦,即使过去一直开源节支、精打细算,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储备。对三年内准备新建房屋的农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1100元以下的有210户,意味着14.1%的低收入户要实现建房愿望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储备,因为在这样的低收入水平下进行必要的生活消费之后,用以积累的资金不多,很难完成建房所需的资金储备。资金制约是农户建房的最大困难。
    3、房屋陈旧、面积小是建房的主要动因,显示农户房屋建设仍有潜力可挖
    三年内准备新建房屋的农户调查数据汇总:人平房屋面积27.1平方米,其中住宅23.7平方米,比三年内无建房打算的农户分别少17.9平方米、16.2平方米,少60.2%和59.4%;住宅中楼房比重为18.8%,房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比重为4.1%,比三年内不准备新建房屋的农户分别低57.6个百分点、19.1个百分点;按房屋建成年代划分,7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比重为45.3%,90年代及以后建成的仅占15.2%,比三年内无建房打算的农户高34个分点、低48.5个百分点。据此分析,房屋面积相对较小,房屋陈旧、档次低是促使农户建房的主要原因。而这次被调查的农户中,766户人均居住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并且30.7%的房屋在70年代以前建造,住宅中楼房比重仅为13.8%,房屋陈旧落后。这些农户虽然在此次调查中回答不准备在三年内建房,但是随着人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必将成为潜在的建房户,而且这些农户当中不乏收入较高者,其中136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500元以上,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建房者。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今后一段时间里,农户新建房屋将呈现稳步增加的特点,但增长速度不会太快。
    (二)房屋建设逐步向适用、舒适方向发展,房屋装饰、装修投资将较快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过一轮房屋建设高潮后,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 的10.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0多平方米。农村住房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人民生活需后,正由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方向发展,更加注重房屋的功能和结构,农民已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建房模式,转而要求更舒适、更具现代生活水准的居住模式。从农户近几年新建的房屋看,楼房、成套住房比重逐年提高。同时,对于前期房屋建设高峰中,由于相互攀比造成的“大而空”、“外表华丽、内部粗糙”的房屋状况,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已将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作为头等大事,促使农村房屋装饰、装修快速兴起。
    三、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促进农村投资增长的建议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建房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小城镇建设将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投资的主要场所。小城镇建设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完善各项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小城镇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将广大农村中的经济能人尽快引导进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激活农村个村投资,带动农村住房建设。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特别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要引导农户投资,增加农户投资,提高农户投资能力,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后,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任务,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有些地方、有些项目可能在短期内还产生不了明显的增收效果,但这并不应当成为延缓或是放弃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发挥公司连接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较好地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市场的难题;二是“一地一品”的模式,做大做强地方名、特、优产品,扩大影响,提高规模效益;三是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少指令、多指导、多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承办:农调队
执笔:张吉世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