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湖南省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2002年第19期)
一季度,全省各地积极贯彻年前全省计划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着“三个积极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经济增长提速,财政与居民增收加快,物价与金融形势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良好势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好于年度计划目标,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出口形势较为严峻,扩大民间投资和稳定就业等方面的任务仍较艰巨。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季度,我省经济运行的总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高。一季度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高于年度计划增长8.5%的目标,也高于去年同期增长9.2%的幅度,是近五年来同期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60亿元,增长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9.51亿元,增长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7 %,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96.31亿元,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9 %,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3.06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7.%,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根据对全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出现了近五年来同期最好的发展势头。其突出标志是:
㈠总供给增速加快
⒈农业结构调整趋势明显,推进产业化进程有效启动。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当前我省农业发展中的突出特点,就是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据对今年农民种植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农户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5.5%。粮食种植面积保持与上年持平的态势,但农民计划种植优质稻面积则比上年增加近49.7%。除小麦、棉花、药材受去年市场价格的影响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外,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蔬菜、油料、烟叶、糖料等作物增加较多;二是畜牧水产品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出栏肉猪1893.82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4%。各地还积极引进优质牛、羊新品种,促进了草食动物的良性发展,全省共出栏牛、羊44.53万头和191.2万只,分别增长8.8%和14.9%。在家禽、水产养殖方面,各地注意发展地方品牌,全省一季度共出栏家禽11574万羽,实现水产品产量37.1万吨,分别增长7.6%和6.7%。三是退耕还林成绩显著。去冬今春以来,全省造林面积达到349万亩,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也会使我省林业的发展步入新的起点。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据调查,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围绕农业产业化作了大量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步加快,涌现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为解决我省农产品出路,增加农民收入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省农业产业化平均为每一农民增加收入16元,占同期农民收入增量的31.4%。
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加快工业化进程初见成效。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43.33亿元,比去年同季增长17.2%,增幅居全国第3位,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9.44亿元,增长18.8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3.90亿元,增长14.6 %。随着我省积极推进工业化的各项举措逐步实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显现以下新特点:一是随着企业改革改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的生产竞相快速增长。目前全省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有190户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面已达80%,中小企业有3025户进行了改组改造,改革面已达82%,企业活力增强,突出表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2.0%,集体企业增长9.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8.1%,股份制企业增长1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8 %。二是随着扶优扶强,特别是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力度加大,全省重点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增强。一季度,我省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9.91亿元,增长10.5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7.4%上升到62.7%。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21.1亿元,增长24.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11亿元,增长25.0%。
㈡内需强劲增长,外需有所减弱
⒈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围绕着“三个积极推进”,一季度,全省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全省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高于年度计划增长11%的目标,也高于去年同期增长4.8%的幅度。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承接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惯性上升势头,完成99.1亿元,增长32.4%,高于去年同期4.7%的增速,比今年全国同期26.1%的增速高6.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亮点:一是以电力、水利、交通、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以轻工、化工、机械工业为主的制造业成倍增长;机关单位纷纷搬家建楼,投资增长1.5倍;商贸、金融保险、体育、广播等服务业投资加大,增速也在30%以上。一批重点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如:五城会体育馆、鲤鱼江电厂、碗米坡电站、临长高速、潭邵高速、衡枣高速、洛湛铁路等基本建设结转项目,在一季度完成的投资均在亿元以上。长沙伍家岭立交桥重建、麓山南路拓改、黄兴北路拓宽、蔡锷北路拆迁、万达精品购物城、经阁高档铝生产线、凤滩电厂扩机、沅江纸厂优质苇浆、衡阳风顺新型越野车桥、张家界机场改造等一批投资规模过亿元的新项目陆续开工。二是房地产开发继续承接近几年来的强劲势头,一季度全省共完成投资16.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7%,其中长沙、湘潭、衡阳、邵阳、郴州、娄底、自治州分别增长82.8%、84.6%、1.4倍、3.2倍、1.4倍、99.8%、6.2倍。 商品房屋新开工面积达187.1万平方米,增长66.3%。住宅、商业用房等商品房屋销售较旺,商品房销售面积42.68万平方米,增长71.7%,商品房预售面积增长67.8%。三是外商投资踊跃。加入WTO后,新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鼓励类条款由186条增加到262条,限制类条款由112条减少到75条。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放宽,大大调动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一季度,我省利用外资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合同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47.6%。大大高于年度增长11.5%的计划目标。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到位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倍。受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一季度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大大高于去年同期增长3.8%的幅度。
⒉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继续升温。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5个百分点。当前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城市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消费逐渐回升。一季度全省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9.54亿元,增长12.6%,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县城消费品零售额70.12亿元,增长10.1%;县以下农村消费额122.28亿元,增长9.7%,增速分别快于上年同期3.7个和1.7 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经营持续火爆,批发零售贸易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省餐饮业零售额41.7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4.07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5个百分点。三是化妆品类、西药类、建筑装璜材料类商品持续旺销,汽车消费逐渐升温,成为我省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旅游消费渐成时尚,人们的非商品性消费也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62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5%;接待境外游客10.44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55.98亿元,增长22.1%。今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88.4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6.85亿元,增长11.7%。
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预期购买力增强。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加各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收入,是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全省经济工作所提出的目标。一季度,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趋好,加之受去年增资翘尾因素影响,以及政府加强了养老金及离退休人员工资的发放工作、居民经营性收入的较快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4.92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超过了全年增长6%的计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为478.32元,大幅增长了42.4%。随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收入在农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仍保持增长。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总收入83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元,增长6.5%,超过了年度增长5%的计划目标,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43.8元,增长9.9%;人均出售农副产品的现金收入213.3元,增长6.0%;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135.03元,增长3.7%;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93.58元,增长8.1%。工资性收入增加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从乡镇企业所获得的非农产业收入增长13.0%。另外,一季度农民人均外出打工收入增长15.8%。
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预期购买力增强。3月末,全省城乡居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达到2416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
⒋外需减弱,出口形势严峻。去年世界经济走势放缓对我省经济发展影响的滞后效应已显现出来,加入WTO后某些产品出口配额的逐步减少甚至取消对我省外贸出口已形成冲击。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5.95亿美元,同比下降9.4%。其中,出口3.8亿美元,下降4.6%;进口2.15亿美元,下降16.7%。其原因是缺乏带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增长点”:一是贸易结构不合理。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出口3.4亿美元,占全省贸易出口总额的89.6%;加工贸易出口为0.34亿美元,仅占10%,而一季度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已达到了54.8%;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多,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小、份额低;三是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发展失衡。我省外贸出口经营主体中,仍是以经营发展缓慢的国有企业占主体。一季度,我省国有企业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72.6%,其增长速度为负11%,而增长率高达70%的私营企业仅占全省出口额的6%。
㈢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⒈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82.14亿元,增长15.8%,一般预算收入44.46亿元,增长24.6%,增幅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收27.13亿元,增长18.6%;农业等四税2.1亿元,增长43.3%;企业收入1.54亿元,增长39%;以“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为主体的“其它收入”11.81亿元,增长32.7%。上划中央“两税”37.68亿元,增长7%。一季度,地方财政累计支出83.30亿元,增长20.4 %。
⒉企业效益继续改善。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391.33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8.81亿元,增长38.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4.44%,同比提高3.96个百分点。利润增长幅度主要由几个大型企业拉动。其中长沙卷烟厂、三一重工、湘火炬、湘钢、涟钢和常德烟厂六家企业实现利润之和相当于全省利润总额的74.9%。从各市州情况看,除邵阳、张家界、益阳、怀化、自治州仍为净亏损外,其余9个市均实现净盈利,完成利润过亿元的有长沙(4.48亿元)和常德(2.23亿元)两市。
㈣金融稳健运行,物价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在加大支持经济力度的同时,金融自身效益状况明显好转,形成了经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54亿元,增长18.8%,新增贷款153亿元,同比多增6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541亿元,比年初增加213亿元,同比多增48.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16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同比多增51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13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7个百分点,部分金融机构开始摆脱连续多年的亏损局面。
由于国内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加之加入WTO后,居民对市场物价普遍持下降预期,当前居民消费品物价持续呈稳中趋降之势。一季度,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2%,下降0.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下降0.7%,农村下降0.9%。分构成看,消费品价格下降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1.6%。持续而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为经济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㈤市州经济普遍增长
一季度市州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一点一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除衡阳、湘潭外,长沙、株洲、郴州、岳阳的GDP增长均在11%以上。特别是长沙市,不仅其经济总量和速度遥遥领先,而且其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也名列全省之冠。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包括总量和速度)也都名列前茅。
二是我省西部市州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与去年同期水平。一季度,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的GDP增长速度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0.8、1.8和1.1个百分点。因此,从整体情况看,一季度我省市州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东、西部高,而中部低的盆地型格局。
三是财政总收入前六位的地区是长沙、岳阳、郴州、株洲、常德、衡阳。财政总收入过4亿元的有长沙、株洲、岳阳、郴州,地方财政收入前六位的地区为长沙、郴州、岳阳、常德、株洲、衡阳,地方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有长沙、郴州和岳阳。
四是实际利用内资总量前六位是岳阳、长沙、常德、郴州、株洲、邵阳。实际利用内资总量超过2亿元的有长沙、岳阳、常德、郴州。
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前六位是长沙、郴州、衡阳、岳阳、湘潭、常德。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长沙、郴州、衡阳、岳阳。
二、世界经济形势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分析
目前,与我省出口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其经济增长还十分缓慢,因此,我省一季度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很不宽松。主要表现是:
(一)一季度美国经济并没有明显好转。一季度美国失业率又开始上升,1、2月份失业率分别为5.6%、5.5%、但3月份又上升到了5.7%。消费支出增加缓慢、投资支出不旺,社会消费零售(含服务)2月份比上月增长0.2%,3月份比2月份增长0.2%。基本建设投资支出1月份比上月增长0.8%,2月比上月增长1.1%。耐用商品批发额2月份更比去年同期下降2.3%,非耐用商品批发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2%。企业销售额1月份比上月增长0.9%,2月份比一月份又下降0.9%。
(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1月份日本的制造业生产指数降到了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2月份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38万人,增长11.9%。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实际下降2.9%。1月份出口比上年12月份下降10%,1月份进口比去年12月份仅增长2.3%,其中从亚洲地区的进口增长5.1%,而从中国的进口仅增长3.3%。
(三)韩国进口大幅度下降。一季度,韩国进口比去年同期持续下降,其中:1月份下降8.9%,2月份下降17.8%,3月份下降7.6%。
(四)欧元区经济初显积极势头。欧盟委员会3月12日发表公报,对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盟15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上个季度相比将增长0.1%到0.4%,第二季度增幅将在0.4%和0.7%之间。这种预测表明,欧盟经济增速放慢的趋势可能已经结束。
总体来看,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很不明朗,特别是中东局势如何发展将对今年的国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我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对我省经济不仅拉力不强,而且会使我省的外贸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季度,我省总体经济形势看好。但构成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不平衡的,仍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对外出口下降趋势必须扭转。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4%。这不仅面临着国外市场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国内市场波动的连锁反应。因此,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站在国际分工协作的高度来推进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研究我省的人才、技术、资源特点,把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做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加工能力内移的承接工作,积极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积极扶持一批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私营企业,以信息服务帮助其打开或踞守好国际市场。
(二)稳固企业效益改善的基础。从总体上看,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提高较快,但扭亏难度仍然很大。至3月底,全省4855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仍有1769个,亏损面为36.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面高达51.6%;亏损企业亏损额9.04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额5.41亿元,增长16.6%。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资金占用继续呈上升趋势。要稳固企业效益改善的基础,建议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要继续加大企业改革改制的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企业技改投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改造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以科学、积极的态度做好对企业的扶优扶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
(三)设法继续扩大内需,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如何有效扩大和培育内需是我省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力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关键,但从我省一季度经济运行看,我省扩大内需仍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仅增长4.5%,大大低于收入增长幅度。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只有32.4%,而去年一季度尚有77.6%。这意味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中,只有约三成用于了消费,而近七成则沉淀下来,没有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幅度只有6.5%,而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增长6%,这说明农民扩大消费的潜力不很大。二是集体、个体投资仍然增长不快,非国有投资尚未真正启动。一季度,全省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48.99亿元,仅增长7.0%,增速比国有投资低25.4个百分点。其中,农户投资受前几年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建房投资在一季度下降0.7%。因此,一方面在加快“三化”进程中,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在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措施。
(四)要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人员的社保工作。“入世”后,还会出现大量的结构性失业。3月末,我省城镇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企业(不含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为408.71万人,较上年同期末下降9.4%,较年初减少了6.28万人。这些职工尚未得到合理安置和再就业之前,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建议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除按中央有关规定做好这部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外,更重要的是抓住国家今年发展服务业这一重点工作的契机,从发展社区和公共服务业入手,多开发一些就业岗位,做到安置一批,低养一批,确保社会稳定。
(五)加强对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的指导和扶持。从一季度分市、州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湘中的邵阳、娄底、益阳三市处在经济发展迟缓地带。这些地方不仅地理位置不优,原有资源优势也在丧失。建议省政府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不仅从规划上多加强指导,从财力和政策上也应给予适当扶持,帮助他们加快发展。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戴乐平 周曙东 顾 虹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