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快速增长 效益稳步提高
----湖南省二季度企业经营景气形势分析
(2002年第45期)

一、企业景气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景气度稳步上升
本季度,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向上运行,达到106.5,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上升了2.4和6.3点,并创近年新高。调查显示,本季度,工业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24.2%,比上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不佳的则下降到20.9%,比上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从景气运行趋势图可见,景气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了向上运行。

1.工业生产出现快速增长。本期工业在生产总量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景气指数比上期上升8.0点,达110.3,创出近年的新高。并且继上期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三大类首次同时运行于景气区间后,本期仍都运行于景气区间。特别是制造业,本季度大幅提升9.12点,达到111.04,成为推动企业景气指数上升的主要动力。本期生产总量景气指数出现大幅提高,提升幅度达38.5点,景气指数达137.2,表明今年二季度我省工业企业生产铆足了劲,开足了马力。在生产提速的同时,销售形势也比较红火,本期产品销售量景气指数比上期也大幅提升33.8点,达到122.9,表明我省工业企业今年二季度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本季度,工业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出现较大增长。调查显示,税后利润指数比上期提升了22.4点,达112.9,表明我省工业企业运行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工业统计数据来看,1-5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8.1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销售产值792.17亿元,同比增长14.1%,产销率达98.91,比去年同期提高0.92个百分点;完成利税98.7亿元,同比增长13.44%;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03.28,同比提高了7.24个百分点。
2.建筑业景气度大幅攀升。随着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力度的加大,二季度,我省建筑行业景气指数出现大幅攀升,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了13.3和22.5点,达到114.2,指数也创出近年来的新高。特别是建筑工程量和施工产值景气指数提升幅度较大,分别提升达51.5和47.6,工程结算收入景气指数也提升了45.2点,表明我省建筑业务量饱满。本期工程合同签订景气指数比上期也提升了22.7点,说明下期业务量仍然充足。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期企业工程量充足,结算收入提高,但企业结算成本仍居高难下,其景气指数比上期下降了3.1点,税后利润并没有什么提高,其景气指数仅比上期提升了1.2点,而流动资金更显紧张,货款拖欠有加大之势,其景气指数分别比上期下降了1.2和14.2点,都仍处于较不景气区间。这些都将是妨碍我省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景气度开始回调,扩大内需任务依然艰巨。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景气经过半年多的上升之后,本季度开始回调,并且再次跌落到不景气区间,本期指数为97.4,比上期下降了5.1点,但较去年同期依然上升了9.9点,说明上升趋势未变。批零贸易业景气指数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商品购进价格的上升和企业经营费用的提高造成的,而销售状况则未出现明显的改善。本季度,商品购进价格景气指数比上期下降了11.7点,经营费用景气指数比上期下降了4.8点,而商品销售总额指数则只比上期提升了1.3点,从而导致了税后利润的普遍减少。税后利润景气指数比上期下降了7.9点。从各行业类型看,食品饮料等家庭用品批发、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等仍然景气,不景气的主要是零售业和餐饮业,景气指数分别只有84.4和79.3,比上期下降幅度较大,说明我省居民消费欲望依然不强,扩大内需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国企景气度平稳运行,股份公司景气度开始回升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景气状况也是影响我省企业整体景气状况的关键因素。在我省景气调查样本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占56.8%,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更是高达72.4%。自一季度国有企业出现突破进入景气区间后,本季度,国有企业保持平稳运行,虽然景气指数比上期略微下降了1.1点,但仍运行于景气区间,指数为101.1,比去年同期仍上升了8.8点,上升趋势保持完好。国有控股企业景气状况则更好,景气指数为103.5。
股份有限公司本季度景气状况终于开始回升,景气指数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19.3和4.9点,景气指数达130.0点,扭转了自前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下降势头,表明我省股份有限公司有可能从本季度开始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四)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经济质量稳定提高
本季度,反映我省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景气指标表明我省生产经营出现快速发展,经济质量也在稳定提高。特别是生产总量指标出现大幅提升,提升20.9点,景气指数达119.3,表明我省二季度生产经营开始加速。在生产加速的同时,经济质量也获得了稳步的提高,企业盈利指数比上期也提升了4.5点,处于景气区间。其他主要指标除流动资金和货款拖欠有所下降外,都比上期有所提升,如劳动力需求指数达到了90.0,比上期提升了0.8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达到了105.7,比上期提升了2.5点。
本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明显增强。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7.4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建筑工程139.7亿元,同比增长32 %。建筑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同比增长102.8%。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05.7,比上期提升了2.5点。除社会服务业外,其他行业的投资意愿均比上期有较大提高。预计下期企业投资意愿仍会提高,景气指数将达到110.5。
(五)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有所下降,但仍较为平稳,小型企业仍不景气
大中型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本期大型企业景气指数虽比上期下降了10点,但指数仍高达128.7,中型企业比上期也下降了2.8点,为105.8。大中型企业的景气状况仍然较好,都运行在景气区间,运行也较为平稳。小型企业则仍然不太景气,本季度景气指数为93.1,与上期基本相同。
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省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开始加速,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制约了我省企业后续发展,应引起重视。
(一)企业家对发展的信心不足
尽管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普遍比去年有所增强,且在二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快速增长,企业盈利状况也有所提升,但由于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因而企业家对企业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信心依然不足。本季度,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期下降了6.5点,同比也下降了3.5点。六大行业门类、各种规模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类型企业中,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家信心有所增强,其余类型企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后劲普遍存在担忧。据调查了解,影响企业家信心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原材料如煤炭等价格上涨过快,而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另外一个方面是居民消费需求不旺,消费水平下降,特别是二季度股市的下跌套牢了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后,投资者的消费需求下降更为明显,从而对企业家拓展市场的信心造成较大的打击。另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也导致了企业家对发展的信心不足。
(二)消费欲望不足,扩大内需任务依然艰巨
1-5月,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3%,而平均每人的消费性支出只增长了6.4%。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收入同比增长则高达26.4%。可见我省居民消费欲望依然不足,扩大内需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省消费市场并不小,居民消费潜力也很大,但居民不肯增加消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长不快、预期支出增加以及消费环境不够完善等。要有效地启动消费,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三)资金紧张的状况未见缓解,货款拖欠有加剧趋势
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我省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本期资金状况来看,普遍比上期趋紧。调查显示,本期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仍处在深度不景气区间徘徊,指数只有59.9,与上期基本持平。预计下期仍只有62.2。在调查的工业企业中,只有7.5%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较为充足,而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则高达61%,许多企业在调查中表示,自己的一些产品很有市场,但由于资金紧缺而无法正常生产。而企业间货款拖欠则有加剧之势。而本期货款拖欠指数98.7,比上期下降了2.3点,六大行业门类中,除批零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外,其余四大门类货款拖欠指数都出现下降,说明企业间的资金更趋紧张,企业间的信用有下降趋势,须引用重视。
三、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但由于前期的政策着力点偏重于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来启动投资需求,对启动消费需求的政策力度偏弱,加之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对城镇居民增支减收预期的影响较强,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仍在拉大,农村消费市场有所收缩,从而使我省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目前,需求不足的矛盾严重影响到我省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导致我省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要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居民收入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对未来收支的预期。三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四是继续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供求关系进一步好转。
(二)继续加强对经济环境的优化
今年以来,我省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同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优化经济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据调查企业对经济环境问题反映较以前大大减少,特别是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应当注意的是,我省整体经济环境仍然不是很理想,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优化经济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稍一松懈,经济环境就有可能再度恶化,企业负担可能再度加重。因此,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优化经济,并常抓不懈。
(三)进一步搞好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行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行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一些有市场的产品又因为没有资金组织生产。因此要进一步搞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对生产能力落后、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对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要加大扶持。
(四)加强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省许多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缺乏活力,竞争力很弱。对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一些因素要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解决。企业应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机,大力引进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继续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我省一些有效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些有市场、有活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仍然因为紧张而出现开工不足。要继续采取措施对效益好的企业增加资金的注入,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促进其快速发展。
承办:企调队
执笔:陈 梗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