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湖南怎么办

(2002年第4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07-1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加入WTO以后,中国由于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升级的加工组装优势和数量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等独特的竞争优势,将迅速成长为新兴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面对这一新形势,湖南怎么办?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湖南制造业现状

    (一)总量规模处全国中间水平
    2001年,我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完成制造业增加值502.7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3%,居全国第14位;实现利润总额42.4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4%,居全国第17位;完成利税总额204.6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居全国第15位;资产合计达2255.0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2%,居全国第15位;职工年平均人数达124.5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8%,居全国第12位。说明我省工业总量在全国处中间水平,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盈利基础薄弱。
    (二)各大行业均有分布,但差距较大
    2001年,我省制造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48.7:51.3,属偏重型结构。列入国家统计的30个工业大类中我省都有分布,但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2001年实现增加值(现价)在10亿元以上的有烟草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饮料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等16大行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序),共完成增加值445.02亿元,占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8.5%。
    (三)经济效益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1年,我省制造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我省烟草行业纳税较多,对工业贡献较大,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相对较高,达10.37%,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大多数企业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以产定销,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98.58%,居全国第4位。一直以来我省工业企业普遍资金较紧张,各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少,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4次,居全国第11位。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2.6%,居全国第16位;资产负债率为11.09%,居全国第18位;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达 3.08% 、40373元/人,居全国第19和17位。

二、入世对湖南制造业的影响

    由于工业生产具有产品标准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特点,我省工业要大发展,与世界工业和市场的融合是迟早的事,加入WTO,从总体上来看,我省工业面临着较大的机遇。但由于我省工业化进程比全国落后3—4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缓慢,相当部分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不合理,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加入WTO,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工业大部分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冲击和压力也将十分沉重,部分行业有较大的优势。
    (一)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纺织服装、有色、电子
    纺织业: 包括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三类。2001年共完成增加值20.25亿元,居全国第16位。由于这三类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化程度、产业成熟程度较高,且我省劳动力成本低廉,熟练工人较多,比较优势较明显。根据纺织品服装协议(ATC),WTO成员间在2005年之前分阶段逐步取消纺织品服装的配额限制,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歧视性配额都将逐步取消。中国加入WTO后,恰好可以享受其第三阶段的好处。即从2002年1月1日起,设限国先后将不少于16%、17%、18%的设限产品(以1990年为基数)取消配额限制,到2005年1月1日,所有产品将取消限制,一体化过程结束。这对于湖南苎麻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将较为有利。据海关统计,2001年湖南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总额为1585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额为15165万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8.6%,预计加入WTO后,湖南有特色的纺织、服装出口将有较大增长。
    有色业:我省是历史悠久的“有色金属之乡”。有独特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截至1999年底,主要有色金属保有储量为1321万吨,潜在经济价值为810亿元。其中在全国居第一位的有钨、铋和萤石,居第二位的有锑、钒、铷。在产品冶炼方面,我省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冶炼能力增强,产品向深加工延伸,整体实力增强。2001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30.02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7位,有色金属出口创汇32985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8%,是我省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不合理的出口限制政策的取消,永久性最惠国待遇的获得,将有利于我省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铜、铝的进口,降低相关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给我省有色行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电子业: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全球化特征明显,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需求潜力巨大,入世后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001年我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79亿元,其中大多来源于彩电配套的元器件、计算机终端类产品和软件产品。这些产品多立足于国外大公司不愿涉足的领域,且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在国际分工中已取得相应的位置,加入WTO后不会受到大的冲击。
    (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建材、烟草、冶金
    建材业:总体上讲初期影响不大,中长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比较优势。由于该行业主要从事建材制造,运输半径短,本地化特征明显,市场化程度和产业成熟度较高,国内需求潜力较大,具有明显的资源密集型、高能耗消费型和劳动密集型特征,入世后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进口冲击。我省建材产品主要是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大传统产品,新型建材较少,目前出口不多,主要是卫生陶瓷和石墨,进口也不多。加入WTO后,不会受到冲击,短期内也难有较大发展,长期看对新型建材的发展会提供机遇。2001年,我省规模工业生产水泥2496.02万吨,产量在全国排第9位,且价格已形成对周边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价格优势,但由于水泥是销售半径不宜过大的产品,国外水泥进口不大可能,我们出口也受到限制,加入WTO后,我省对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出口会有所增加。近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调整产业结构,平板玻璃的生产将逐步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为我省玻璃行业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提供了机遇。卫生洁具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等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将为我省卫生陶瓷的发展,扩大出口,提供极好的机遇。2001年我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2.47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2位。
    烟草业:我国卷烟产量和消费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可谓世界烟草大国,但与世界烟草强国相比,在规模经营、科研开发、管理水平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加入WTO后,卷烟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混合型卷烟将进一步挤压烤烟型卷烟,国外中高档名牌卷烟的市场价格会从目前的8—12元一包下降到5元左右,这将对我省名优卷烟形成的价格优势,造成巨大冲击。但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不允许外国公司进入国内建立分销体系和进入卷烟零售业,暂时冲击不会很大。2001年我省完成烟草加工业增加值109.03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2位。
    冶金业:该行业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行业,市场化、开放度和成熟度一般,主要从事钢铁制造,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市场已被若干大公司分割,国内需求潜力较大。目前,世界钢生产能力约10亿吨,需求量为8亿吨,有近2亿吨的闲置能力,国外钢铁跨国公司急于进入我国市场。我省钢铁行业规模实力较弱,资源缺乏,品种结构差,成本高,产品主要是大路货。加入WTO后,随着钢铁关税税率的下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下降,我省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将被压缩,甚至面临亏损。特别是随着美国钢铁201条款的正式启动,美国将在今后3年内对12种进口钢材加征8%到30%的进口关税,以保护国内钢铁企业,这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出口将造成更大的冲击。但铁矿石和废钢铁等冶金原料进口关税的降低,也有利于减少我省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铁合金生产历史悠久,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发达国家很少生产这种高能耗、有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铁合金行业的出口市场将更加广阔。2001年,我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2.68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13位;
    (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机械、石化、医药
    机械业:机械工业是制造业中系统性、综合性技术要求较高的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向前”和“向后”关联性,全球化特征明显,但开放度和产业成熟度一般,国内需求程度较大。由于我省机械工业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上落后15—20年,入世后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具体来讲,汽车工业:加入WTO后,小汽车进口关税将减至2005年的30%。汽车零部件平均税率将相应下降,并逐步增加进口配额直至取消。我省整车(含摩托车)工业在国内市场本来就不具有竞争力,更缺乏国际竞争力,但汽车零部件工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已有汽车零部件进入美国市场。在零部件的进口平均关税降到10%左右时,大部分零部件采用直接进口方式比在国内生产成本低,对我省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会产生冲击。工程机械:我省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以浦沅为代表,其生产的汽车起重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准,加入WTO后,冲击不大。机床行业:普通机床冲击不大,且有利于扩大出口,数控机床等高精机床将受到严重冲击。农机行业:我省农机产品大多为小型农机具,发达国家很少生产,入世后,不仅没有冲击,反而有利于扩大出口。总体来看,机械行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 2001年我省机械所涉及的6大行业完成增加值83.62亿元,占全省制造业总量的16.6%,但仅居全国同类行业第18位。
    石化业:石化业作为我省传统的支柱产业,曾经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全行业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不经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精细化率低,新技术开发以仿抄为主,新产品开发以仿制为主,加入WTO后,将面临更大冲击,危及企业生存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从化肥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看,目前我省氮肥自给有余,磷肥有缺口,钾肥全部依靠进口或从青海调入,高浓度化肥比重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成本偏高。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剂等虽具有价格优势,但我省农药基本上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能力弱,入世后,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将对我省农药起约束作用,仿制之门被堵死,购买专利的成本上升,企业和行业均面临生存危机。石油加工情况则更糟,由于中国石化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而我省唯一的炼油企业巴陵石化公司因中高档产品少,油品质量和价格都缺乏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将面临较大冲击。精细化工一直是我省的薄弱环节,比重低、档次低、开发能力低,加入WTO后,受冲击大,但对全局影响不大。2001年我省石化行业所涉及的5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75.97亿元,居全国第14位。
    医药业:我省医药工业欠发达,2001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为11.12亿元,在全国排22位,处于中下水平。加入WTO后,我省医药工业喜忧参半。喜的是我省中药材资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五大医药集团中有四家是中成药企业,集中了湖南医药行业的大部分利税,入世后有可能加快走向世界,扩大出口,但要消除一些国家技术贸易标准障碍,中药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所接受,还有一个较长的市场开拓过程;忧的是我省乃至我国化学药品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我国被世界公认的创制新药只有青霉素等个别药品,目前生产基本以仿制为主,仿制比例达97%以上,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化学药品产业的致命伤痛,加入WTO后,仿制之门被封死,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新产品开发很难及时跟上(新药创制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化学医药行业将面临两难境地。

三、提高我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省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强省富民之梦,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根据受WTO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我省近期和中长期都具有竞争优势的有色、电子、建材等行业,要充分发挥其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优化结构,推动产业重组,使行业内大企业尽快做强做大,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大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近期受一定冲击,优势不明显,但中长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可在某些领域重点突破的冶金、机械行业,应加快与跨国公司合作,寻找发展空间,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竞争力不强,没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要收缩战线,加大产业调整和援助政策力度,确保产业退出过程有序和安全。
    (二)运用WTO有关规则和条款,适度保护竞争力较弱但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要认真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充分运用这些条款保护我省相关产业的安全,给特定工业部门以必要的政府援助。按照《反倾销反补贴条例》,防范和制止外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抑制国外产品过量进口的冲击,争取时间促进国内产品提高竞争力。
    (三)行使行政职能,为增强我省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省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重要。在引进大型成套技术设备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进行多方面、跨部门的统筹协调,联合相关企业参与投资,消化吸收,再通过技术的运用创新推广,带动相关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要协助企业从事全球性信息的收集和出口促销活动,建立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宣传我省的优势产品,为企业建立贸易往来牵线搭桥。引导和支持企业努力开拓新的市场,改变我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的状况,以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四)创新企业技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并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在世界贸易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比重持续上升。但我省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整体竞争力不强。如果不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我省企业就无法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站稳脚跟。因此提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要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省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和优势、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实现各种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产品的新品种、新功能而出新制胜。
    (五)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内在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转效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机制,创造出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方式,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才能有效组合企业内外资源,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生产组织全球化、技术更新加速等诸多方面的严峻考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承办:工交处
执笔:李  群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