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鼓劲顺气春风化雨 苦干巧干秋实盈庭

--怀化市弘扬“燕子垒窝”精神的调查

(2002年第6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09-1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做人是如此,搞建设也是如此,怀化人民正在实践的“燕子垒窝”精神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2000年底,怀化市委书记欧阳斌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动情地讲起“燕子垒窝”的故事,不久又在《怀化日报》发表《燕子垒窝》专文,热情讴歌了燕子垒窝表现出来的自立自强、锲而不舍、团结协作的可贵精神,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世纪加快怀化发展、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弘扬“燕子垒窝”精神的重要意义,号召全市人民发扬“燕子垒窝”精神,都来做衔泥垒窝的“春燕”,使怀化一天一天发生变化,让群众一点一滴得到实惠,用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垒起怀化山区现代化之“窝”。“燕子垒窝”精神在怀化深入人心,既鼓舞了干群士气,又理顺了干群心气;既培育了脚踏实地的作风,又开阔了工作思路。

鼓劲:搞建设需要一种精神力量

    在弘扬“燕子垒窝”精神的实践中,怀化注意宣传自己的优势、亮点和建设成果,以鼓舞人们建设好怀化的信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怀化市就总结推广了“靖州现象”,走出了一条加快山区城镇化的路子;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怀化通过着力宣传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以及自己土的特色和自己穷的潜力,使人们看到了工业强市的曙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怀化更注意宣传多年来山区开发的成果,山区农林产品的优势和潜力,使人们有了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决心。
    辰溪县的田湾镇,两年前还是怀化有名的“烂田湾”,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项工作落在后面,乡政府破烂不堪并负债数百万元,干部想走,群众也怨声载道。这时,市委欧阳斌书记来到这里,语重心长地引导大家发扬“燕子垒窝”精神,再穷不能“穷”志气,只要依靠群众,实干巧干,田湾就有走出困境的一天。干群的信心鼓起来了,精神振奋了,工作也有劲头了,办法思路也有了。两年间,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多元,乡财政年增收60万元,每年减债90万元。短短两年,田湾由乱到治,从衰到兴,振奋精神树立信心是首功。
    怀化市统计局办公条件极差, 全局几十号人挤在100余平方米的仓库里办公,旁边是臭气熏天的臭水塘。加之工作清苦,干部职工士气低落。刚上任的市委欧阳书记看到这种情况,鼓励大家要象燕子一样做无名英雄,要积极想办法改造环境。在书记的鼓励下,全局的干部职工增强了信心,不但各项工作上去了,而且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自己的努力和上级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改观,信息化建设也从全省最后一名跨入了先进行列。
    在“燕子垒窝”精神的鼓舞下,今年来,怀化市有210余名各县(市、区)部门干部自愿申请到乡、村挂(任)职,430多名曾不安心工作的乡镇干部主动收回了请调报告,452名村干部打消了“撂挑子”的念头。
顺气:正确心态优良环境一个不能少

    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怎样化解矛盾、理顺人心、凝聚民心、优化环境,让大家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来“垒窝”,而不是让有怨气存私利的人来“捅窝”。怀化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弘扬“燕子垒窝”精神,建设先进文化,使每个市民都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现代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教育广大干部以民为本,深入基层,亲民、富民、安民,为民办实事,并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教育广大干部。
    例如,怀化街头有数千辆“慢慢游”,虽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方便,但严重影响了市容,阻碍了交通,几年来一直想清理但一直得不到解决。今年怀化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开展整顿,6月28日,数千辆“慢慢游”一夜间消失了,却没有发生一起闹事事件。 这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工作做得细、防范措施得力,另一方面是广大市民在“燕子垒窝”精神熏陶下, 有了一个正确的心态, 大家甘愿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为垒好怀化现代化之“窝”尽一份责任。这样的事例在怀化已不是个别现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芷江艾头坪乡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周福坤,长期扎根基层,热爱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并且刻苦钻研水果栽培技术,用一把“果树剪刀”,无偿地为农民办实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剪刀”书记,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芷江晓坪乡司法助理员李登福以一个多病之躯,在艰苦条件下,数十年如一日,进百家门,解千人怨,暖众人心,将一个又一个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只有落后的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这条朴素的道理已成了广大干部的座右铭。目前,怀化市各乡镇的领导都建立了爱民日志,群众一点一滴的疾苦都记在干部的心头,6万多名基层干部分7批次走村入户,走访村组的面达到100%,走访农户的面达到60%,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6万多条。不少县市实行了“四访工作制”: 春访村民春耕春种,夏访农村庄稼长势,秋访农民收成,冬访贫困五保户。在深入了解民情的同时,广大干部还苦练富民之技。全市农村基层干部有75%掌握了一至二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成为了深受农民欢迎的“田秀才”、“土专家”。
    环境的优化带动了发展。浙江客商投资的芷江宏宇水泥厂因与周边农民有矛盾,曾一度想撤资,而今因周边环境得到整治,不但不走了,还要扩大投资900万元。 坐落在怀化辖区的省维尼纶厂一度想到外地办一个投资上亿元的电石厂,看到怀化环境的变化,果断地把工厂办在怀化境内。
    心态正了,心气顺了,环境好了,凝聚力增强了。现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都能象“燕子垒窝”一样团结一致抓工作,促发展。全市顺利完成了对各县市、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调整以及318个乡镇党委的班子配备和换届选举。
苦干:没有垒不成的窝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垒窝靠一口口衔泥。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口一口衔泥,没有垒不成的窝。怀化弘扬“燕子垒窝”精神用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体现出的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燕子垒窝”的精神渐渐成了怀化人的信念。
    苦学改变了一个乡的面貌。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赵小林,面对贫穷与落后,不是怨天尤人,不是远走高飞,而是自费到省农大进修,并虚心向“土专家”请教,经过数年苦学,掌握了几十种农村实用技术,通过普及、培训、推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使这个昔日的贫困乡,变为“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乡”、“全省科技示范乡镇”。
    “苦居”贴近了老百姓的心。辰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至今仍在一栋五十年代修建的外号称“苦居”的平房办公,没有任何装修,更没有豪华的气派,甚至比不上普通农民的房子。这两年他们商议着修建一栋广大干部盼了多年的办公楼,但看到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又把修楼的资金用到更应该用的地方。
    苦心打造“聚宝盆”。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边陲,资源也不丰富,怎样发展经济?靖县人选择了从建造好县城、改变人居环境入手,再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路子。搞城建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一个“苦”字,道透了靖县人当时的处境。苦是吃尽了,汗是出透了,一座美丽动人的边城也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全县的经济活跃起来了,全省创建小城镇工作现场会也在这里召开,“靖州现象”也象春燕一般飞出了县境、飞遍了全省。
    苦干赢来满山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会同县若水“三八”林场场长梁辉秀夫妇二十年来一直组织发动群众“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将一 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郁郁青山,如今35000亩林场遍布湘、黔两省三县九乡三十一个村,成为中国南方集体林区面积最大、办得最早的农民股份制合作林场。 2001年4月在全国绿化劳模表彰大会上,朱总理紧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你是我们湖南的骄傲,也是全国妇女的骄傲,刚分田到户,你就大胆地尝试股份经营,比厉以宁教授提出的这一经济模式还早,了不起”。
巧干:没有垒不好的窝

    “垒窝”并非易事,既要埋头苦干,更需科学巧干。怀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开拓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十分注意启发和鼓励一切适合山区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他们在实践中始终围绕一个“巧”字来做发展的大文章。
    巧突重点。从“八亩山地奔小康”到“建设五省(市、区)周边中心城市”,怀化人始终有一条摸准了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山区经济发展主线。例如,从环怀化城区这一“圈”到新洪江市的黔城镇一“线”,这一区域人口为怀化市的十分之一,面积为百分之一,经济总量却达到全市的三分之一。怀化紧紧扭住这一重点区域,把“一线一圈”做成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联动的窗口和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在千头万绪的经济建设中,怀化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达到8.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增收工作也成效显著,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达到11.3 %,高于GDP增长速度,是多年来少见的。
    巧用资源。怀化人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燕子垒窝”用泥就行。怀化林竹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合理,怀化市抓住与上海中机公司合作筹建20万吨造纸厂的机会,申请国债资金,改造百万亩山林,现在前期准备工作已经铺开。新晃县兴隆镇大群村是个贫困村,平均海拔900多米,人均耕地不足0.5亩,全村人守着4700多亩草场过着穷日子。去年初,以副镇长杨兰芝为首的干部们帮助村民们实行黄牛人工冷配,并帮助贷资金、建草场,使该村养牛业迅速发展起来,现在,部分村民年收入已突破2万元。溆浦县龙庄湾乡利用山地优势,巧辟致富路,农民栽种金银花收入人平达到1500元。2001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种植品种170余个,建立科技示范片、示范园140多个,开发中高档优质稻150万亩,稻田改制近200万亩。怀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过去一直得不到开发,现在怀化市将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来抓,去年到怀化旅游的人数达到了280万,旅游收入突破了6个亿。
    巧借外力。怀化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在弘扬“燕子垒窝”精神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发扬这一传统,为建设好怀化服务。一是巧引资金。他们用山里人特有的感情、真情、信誉、朴实打动客商,用怀化的资源优势吸引投资者。一位客商说,我到怀化投资,就是看重怀化人的诚实,不欺诈。会同、靖县、通道林木资源丰富,外地客商办的木地板厂、竹胶板、中、高密度板厂已达二十多家。沅陵人文资源丰富,通过申办全国龙舟赛活动,既提高了沅陵在全国的知名度,又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数千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外资34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3.0%;引进内资383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0%。二是巧引人才。怀化在千方百计引进高科技、高学历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吸引经商管理人才。怀化城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包容性很强。只要是帮助“垒窝”的春燕,怀化都热情相迎。来这里开厂经商以及打工的外地人没有受歧视的感觉,更多的是有一种受尊重感、主人感。在这里,各地口音如邵阳话、湖北话、温州话就象怀化口音一样流行。现在怀化市区经商的个体私营工商户、私营企业家中有40%是从外地来的。

承办:研究室
执笔:高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