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政策措施显成效 企业景气创新高

——2002年度企业经营景气形势回顾与2003年走势展望

(2003年第1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2-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在2000年我省国有企业整体上实现三年脱困、生产经营出现实质性好转之后,2001和2002年,我省为推进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下大力气对经济环境进行优化整治。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我省企业景气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2年,GDP继续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宏观经济景气预警综合指数在绿灯区稳步上行,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也呈现出一片喜人景象。据全省1430多家企业调查显示,2002年我省企业产销两旺、效益稳步提升,企业景气指数延续上年走好的趋势,全年以近乎直线式小幅度稳步上扬,并连续四个季度创出新高。全年四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4.06、106.50、108.98和111.6,比上年同期分别提升3.30、6.32、9.65和10.43点,全年景气气候指数达107.80,比上年同期提升7.43点。同时,企业家信心也保持平稳上行,2002年四季度为109.29,比上年同期提升6.72点。预计2003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仍然继续稳步上行。这些都表明我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已处于一个新的周期的上升时期。


    一、全年企业景气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景气指数走势稳健,逐季上升,屡创新高
    2002年,由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在出现了实质性的改善之后,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又得到了优化,市场需求也在政府加大投资、促进消费等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扩大,因此企业经营状况持续表现出良好状态,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走高,到2002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已达到111.6,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2.62和10.43点。从走势来看,四个季度逐季上升,每个季度分别比上一季度提升了2.89、2.44、2.48和2.62点,提升幅度较为稳定、均衡,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起大落,全年走势十分稳健。这种走势在全国和我省近几年走势中都是很少见的,表明我省对企业生产经营制订的政策措施比较温和、实际,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从种类型企业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业企业成为全省企业景气状况走好的发动机
    我省虽不是工业大省,但工业企业在我省企业中的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据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全省企业中,工业企业占51.3%,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的45.5%,因此工业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全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正因此,我省在2001年做出了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决策。从2002年我省工业企业全年的走势来看,由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等重大决策和相关措施的影响,我省工业企业景气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景气指数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到2002年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达121.37,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6.44和19.47点,提升幅度远远超过全省企业总体水平,全年景气气候指数比上年提高了8.67点。从走势图来看,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一路拔高,形成有效突破,在六大行业中,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之势最为明显。可以说,工业企业景气指数的走高成为全省企业景气状况走好的发动机。
    2.国有企业景气度稳中有升,成为全省企业景气状况走好的中坚
    2002年,国有企业景气稳中有升,到2002年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06.64,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了5.59和7.72点,全年景气气候指数比上年提升了7.98点,提升幅度在各种类型企业中虽不是最大的,但由于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我省景气状况走高的贡献却上最大的。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也保持了稳定的好转,因此,国有企业景气状况的好转成为全省企业景气状况走好的中坚。
3.大、小型企业景气状况差距较大,分化明显
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愈大愈强、愈小愈弱”的特点更加突出。大、小型企业的景气指数差距仍在扩大,分化明显。2002年四季度,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53.07,已达到较高景气状态,指数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11.27和31.59点,全年气候指数也比上年提升了16.36点;而中型企业景气指数则只有109.19,指数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4.87和11.47点,全年气候指数比上年提升12.64 点;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则仍只有93.55,仍处在不景气区间,指数只比上期提升了0.33点,比2001年同期则下降了0.15点,全年气候指数也只比上年提升了2.57点。
    (二)宏观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家信心较为乐观
    2002年,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也保持平稳上升,四个季度分别为109.44、102.93、109.83、109.2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1.03、-3.47、6.35和6.72点,全年气候指数比上年提升2.65点。这表明我省企业家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GDP继续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的良好形势下,对宏观经济走好的信心持续增强,对宏观经济发展态度乐观。从各行业来看,主要仍是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乐观,其信心指数分别达114.59、110.66、129.68,工业企业、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则信心有很大增强,信心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1.81和10.36点。从企业类型来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信心较足,信心指数分别达139.29、118.9、138.86和100.36,比上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企业规模来看,除小型企业外,大中型企业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信心也都比较足,信心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只有小型企业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信心不足,信心指数也有所下降。
    (三)各项指标景气指数全部走高,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全面改善
    1、生产平稳增长,效益逐步提高。2002年四季度,企业生产总量景气指数为118.42,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5.95和2.78点,显示企业生产总量平稳扩大。其中,工业企业生产景气指数为123.97,比上期提升了5.25点,工业设备利用率为73.6%,比上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也在逐步提高,2002年四季度,企业利润景气指数为102.07,分别比上期和2001年同期提升了7.2和1.98点。其中工业企业利润景气指数达到112.0的较好水平,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了9.43和10.28点,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外,其他行业利润景气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劳动需求增加,投资意愿增强。2002年四季度,我省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94.91,虽比三季度微微回落了0.2点,但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6.03点,全年气候指数也达到92.31,比上年提升了5.66点。由此可见我省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劳动力需求也得到了有效的扩大。分行业看,除社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下降外,其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都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这说明我省企业就业状况比上年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由于企业效益的逐步改善,企业的投资意愿也得到了加强。2002年四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达到112.46,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提升了1.81和8.55点。

二、2003年企业景气状况全年展望

    企业景气调查数据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尔科夫性质,很适合马尔科夫概率预测。我们通过建立马尔科夫概率预测模型,计算各期转移概率矩阵,对2003年企业景气走势做出了一个基本预测。由于我们在计算景气指数过程中采用了按业务收入加权的计算方法,而在预测模型中无法按业务收入加权进行计算,因此,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我们分别按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建立模型预测,然后将大、中、小型企业业务收入的比重加权预测全省总体景气指数。通过预测,2003年全省景气指数仍将保持平稳的上升态势,但由于已出台措施的政策效应逐步减弱,景气指数上升幅度将比2002年有所减小,预计全年四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将分别为110.80、109.96、111.52、117.52,分别比2002年同期提升6.74、3.46、1.69、0.92点。全年气候指数将达到112.45,比2002年提升3.2点。另外,由于我们的预测中没有将政府在2003年将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考虑进去,而随着十六大后中央和我省对经济工作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可能采取更多的经济发展措施,这将会对我省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由此,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也将可能出现比我们预测数据更大一些的升幅。

三、企业经营中仍需注意的问题

     从2002年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出现的问题来看,2003年我省企业生产经营中仍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一)市场开拓力度有待加大,企业资源使用效率需要提高。虽然近年来我省在扩大内需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内需求也有所增长,但省内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仍然不够,开拓市场力度仍然偏弱。如2002年全年工业企业的产品订货指数一直在不景气区间运行,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2002年四个季度,工业企业产品订货指数分别只有95.14、85.78、86.68、90.19,设备利用率分别只有69.6%、72.5%、71.6%和73.8%。这说明我省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仍低,有待提高。企业用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也仍然处在不景气区间,全年用工景气指数分别为89.19、90.03、95.11、94.91,这表明企业劳动力资源也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二)经营成本依然偏高,价格竞争能力偏弱,需要着力解决。目前我省绝大多数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经营粗放,许多企业的产品仍靠价格进行竞争。而近年许多工业产品价格一直低位徘徊,有的产品价格还在持续走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将会给经营粗放的企业增加更大的竞争压力。而据调查,我省企业的成本一直偏高,大多数行业成本景气指数仍处在不景气区间,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经营成本,值得重视。
    (三)科技创新意识亟待增强。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面临着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许多企业特别是沿海企业的竞争能力已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而我省企业中传统行业过多,绝大多数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创新的意识仍然不够强,科技创新能力偏弱。因此大力倡导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非常必要。
    (四)小型企业状况仍然堪忧。前面已经分析过我省大、中、小型企业的景气状况,“愈大愈强、愈小愈弱”的特点更加突出。随着2002年中央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后,从景气走势可以看出,中型企业景气状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景气指数已迈入景气区间,但小型企业景气状况却没有多大起色,仍然处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大、中、小型的景气状况差距越来越大。这与国外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国外企业活力、创新意识最强的往往是小型企业,成长性极强。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之后,往往就成长为大型、超大型甚至跨国公司,典型的如微软公司、戴尔公司等等。因此,如何改善小型企业状况,促进小型企业发展,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2003年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建议

    (一)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继续加大开拓城乡市场的力度。目前,我省居民消费欲望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居民收入相对偏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二是由于对未来的支出预期过大,如子女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购买能力,从而扩大有效需求。二是采取措施消除居民对未来支出过大的顾虑,并加强对居民未来消费能力的保障。对企业而言,则要采取更多灵活有效的营销措施,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的销售。
    (二)以倡导科技创新活动和促进企业降低成本相结合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优势,降低成本有利于消除企业的竞争劣势。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将有利于切实提高我省企业的竞争能力。建议在全省倡导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在立项、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并促进企业加快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三)继续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省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资金景气指数仍处在深度不景气状态。一些有效益、有活力的企业面临着资金的困境,有的企业因资金紧缺而开工不足。因此,要继续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有还贷能力的企业可放宽信贷政策。

承办:企调队
执笔:陈  梗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