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第13期)
2002年,在努力改善经济环境、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高新技术又一次以经济增长“领头雁”的风范展示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全省经济发展起着主要推动作用。
一、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对全省经济发展作用日益显现。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4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比1996年增长4.38倍,年均增长32.4%。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8%,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51个百分点。
(二)地区分布比较集中,长、株、潭的核心地位基本确立。长、株、潭三市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经济、科研实力,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对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02年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的69.2%,高新技术产业利税占全省的70.7%,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收入占全省的72.5%。
(三)国有企业比重逐渐降低。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企业占首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渐降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积极介入高新技术领域。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值中,国有企业占22.17%, 比 1996年下降了33.73个百分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企业占51.26%, 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14.81%;集体及其它企业占11.76%。
(四)重点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立足我省技术和资源优势确立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四大重点支柱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投入产出比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2002年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产值120.76亿元,占全省的16.23%;新材料领域214.02亿元,占全省的28.17%,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169.82亿元, 占全省的22.83%, 生物医药领域124.03亿元, 占全省的16.67%。
(五)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稳步提高。200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收入67.66亿元(人民币), 比1996年增长5.2倍。 省科技厅与外贸厅合作实施的科技兴贸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六)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增强。我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致力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力度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25.33亿元,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18%,比大中型工业企业高2.53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先进省(市、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的,尽管发展速度较快, 但与发达省、市比较,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200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值为606亿元, 不到广东的五分之一, 每个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仅为4785.43万元, 每个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也只有1.76亿元。
(二)地区发展差异大。由于经济、交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不平衡。长株潭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利润占全省70%左右, 而其它市州只有零星的高新技术产品,根本谈不上产业化,如张家界、怀化和湘西自治州三市州只占全省的2%左右。
(三)长株潭“核心极”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形成阶段,辐射作用尚不明显。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付诸实施不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核心极”初具雏形,对全省的辐射作用还不强,尚需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仍有少数企业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批普通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却有少数高新技术企业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被淘汰出局。
三、影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政治、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国内许多地区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时,也纷纷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来对待。地区之间对高科技人才和成果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这些都给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压力和挑战。因此,正确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便在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克服遇到的困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因素
1.科技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省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我省有60所普通高校, 一大批中央和省属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0.33万人, 约4.2万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在湘两院院士43人。2002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965项, 批准专利2347项。 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都将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股票上市、费用负担、人才流动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九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湘”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素质,使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骨干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各级政府和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通过组织重点企业厂长(经理)考察、交流、学习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
4.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和互连网的普及缩短了我省与省外、 国外的距离,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1.制度创新滞后。我国目前还处于体制转换时期,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还缺乏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不可避免地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强。抗风险的能力弱,与市场机制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体制、制度上仍存在一定缺陷。
2.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工业整体实力有待提高。虽然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基本处于生产应用状态,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不多。另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地区工业的整体实力。目前我省工业竞争力还不强。2000年, 我省全部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全部工业产品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1.86% 和1.9%,在全国各省(市、区)分别排18和17位,我省工业竞争力在全国也只排在18位。
3.地区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从全国情况看, 几乎所有省(市、区)都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和战略构想,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省(市、区)对高科技人才及成果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会给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压力和挑战。由于投资环境特别是税费政策的差异,创智科技公司注册地已经迁往深圳,公司总部设到了北京。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自身优势有重点地选择发展领域。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软件产业又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我省国防科大是全国最大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发展软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软件产值约占全国的13%左右, 因此利用我省计算机人才、技术优势,重点扶持软件产业,从而带动信息产业和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在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体制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构筑市场竞争新优势。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来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焕发活力,要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通过现代制度创新,建立一批具有活力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表面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随着中国成为WTO中的一员,国内外企业、机构与我省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的竞争将日益加剧。为此应在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和措施,真正体现人才和知识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留住人才。同时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政策,重点吸引留学人员、外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湘创业,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力度。
(四)努力做大“核心极”高新技术产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依托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开发区的集聚作用,制定较宽松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一批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科技项目,迅速发展长株潭“核心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而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承办:人口社科处
执笔:蔡冬娥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