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叫板SARS
—湖南引资情况前景分析
(2003年第38期)
面对SARS突发性灾害的挑战,湖南瞄准年初预定目标不松懈,积极采取应对举措,在灾变中主动把握引资契机,千方百计扩大引资渠道,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力促外商入湘投资,1-5月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随着SARS疫情的滞后影响逐渐显现,欲实现2003年预期目标仍有困难,亟须采取有效对策,确保湖南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预期目标实现。
一、1-5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态势
1-5月,湖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整体规模继续扩大,其主要特点是:
(一)引资三大主要指标增长四成以上,合同外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月,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9个,签订合同外资4.9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6%、54.6%和42.6%。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比,湖南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新签合同外资增幅分别高出24.6个百分点和12.4个百分点,但实际利用外资不及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差5.6个百分点。与中部地区比较,湖南实际使用外资绝对值在江西、湖北之后,居第三位,增幅居第四位(见表一)。
(二)外商独资企业增长势头迅猛。
今年以来,外国企业以独资形式大举进入湖南,其势头有增无减,无论是合同外资、还是实际到位外资,外商独资企业均遥遥领先。1-5月在新签订的合同外资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76.1%的份额,绝对值达3.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倍,远高于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幅;而中外合作企业则趋于萎缩,下降57.3%。同期外商独资企业在湘实际投资2.3亿美元,增长65.8%,分别比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增幅高47.2个百分点和2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1.5%。
(三)外商投资大户增加,投资热情不减。
今年以来,外商在湘实际投入的大中型项目明显增加,到5月底止,全省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外资金额达1.74亿美元,约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四成,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2.9倍。投资额最大的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如期加大了投资力度,1-5月实际投资4000多万美元;华生(湖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湖南外商国际活动中心有限公司、湖南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和湖南南华大酒店有限公司实际投资额均在800万美元以上。
在今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中,新增500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17个,合同外资金额3.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占全省总额的比重达67.9%;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合同外资金额2.57亿美元,增长28.0%,占据全省合同外资额的半壁江山。
(四)外商投资产业格局出现新动向。
从外商在湘实际投资情况来看,呈现出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趋缓的格局。1-5月,外商实际投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资金分别为1.92亿美元和0.25亿美元,均成倍增长,占全省总额的比重均相继提升。外商实际投向第二产业的资金为2.3亿美元,仅增长7.6%,所占比重缩减16.7个百分点。而新签订的合同外资则是另一翻景象,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合同外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快速下滑,呈现反向发展格局。1-5月,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新签合同外资3.31亿美元和0.23亿美元,增幅均达1倍以上,占总额的比重均得到提升;第三产业新签合同外资1.4亿美元,下降23.8%,所占比重滑落29.1个百分点(见表二)。
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农业已开始受到外商关注,成为新一轮国际直接投资亮点。1-5月,全省新批农、林、牧、渔业项目11个,新签订合同外资2331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489万美元,增幅均在1倍以上。其中,涉及农业项目的实际外资增长2倍多。制造业则凸显出“稳”字,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加剧各国制造业向外转移,使湖南制造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1-5月全省制造业签订合同外资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实际到位外资1.98亿美元,增长9.1%。
(五)外资来源渠道发生明显变化。
由于SARS疫情袭扰,我省传统外资来源地在湘新签约项目的合同外资紧缩,但美国、殴盟和日本对湘投资增势不减,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则新涌现一批入湘投资者。1-5月,传统外资来源地香港在湘新签订的合同外资仅1.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1%,所占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56.5%下降到30.7%;实际在湘投资因前期(一季度)签约项目较多,所以1-5月仍有2.16亿美元,增长82.1%。美国、欧盟和日本1-5月新签订的合同外资分别增长69.9%、54.9%和10.7倍;实际在湘投资除美国有所下降外,日本和欧盟都是高增长,增幅飙升4倍以上,荷兰在湘实际投资增长较快,增幅高达6.7倍,投资额占据欧盟的76.9%。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文莱、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阿联酋、南非等成为新兴入湘投资国。
二、外商在湘直接投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1、世界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尽管中国经济遭受了SARS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连年持续高速增长奠定的良好发展后劲,日益健全的市场增长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世界权威经济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和大企业集团对中国经济依然乐观看好,中国作为全球最佳国际投资目标国的地位不会因SARS而撼动,许多富于战略眼光的投资者进军中国不会因SARS所止步。《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说,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普遍疲软的情况下,美国制造商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视为一个罕见的亮点,仍对中国情有独钟。路透社一项对基金经理的调查发现,SARS没有打击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的热情,中国仍是他们短期内最钟爱的亚洲市场。一些投资者认为,SARS属自然灾害而不是经济危机,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根基,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机制依然存在。尽管“非典”疫情可能在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为中国经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更可贵的是,由市场力量驱动的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3年中国GDP仍将保持7.5%-8%的增速,这种高经济增长率是吸引外商投资最关键的因素。
2、我国政府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大为增强。过去六年,我国政府积累了对付外部冲击的丰富经验。在这次抗击SARS疫情的特殊考验中,中国政府赢得了世界的信任和尊重。全球著名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题为《中国的警醒》的报告中认为,中国领导人奋起应对危机的努力,反映出他们崭新而独立的领导能力。经受SARS危机考验后的中国会更加成熟和强大。这是外商直接投资青睐中国的重要的因素。
3、中国原有优势并未因SARS而丧失。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大量丰富的劳动力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外商在中国投资办企业回报丰厚,也是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基本因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政策的透明度和成熟度大大增强,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虽然合同外商直接投资因近期外资公司代表纷纷推迟他们访湘的商务活动难免会有所延误,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将会继续照常进行。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SARS仅具有短期性的影响,不会根本改变企业的营利能力。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认为,如果SARS在第三季度内得到控制,第四季度的外商投资活动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4、下半年世界经济将复苏,国际环境仍有利我省进一步扩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减少,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信心也有所增强。4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9.6点,欧元区回升3点,日本回升1.7点,世界经济存在着加快增长的积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初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3.2%,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虽然近两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下降,但国际资本在国外寻求投资场所的愿望仍较强劲。一是国际股市虽近期不断恢复,但仍处于低迷。6月5日道琼斯指数为9041点,虽比前一阶段有所上涨,但仍比2000年末10787点下降16.2%;日经指数同期也下降了37.2%;二是利率水平较低,促使资金向实体经济的转移。经过近几年来12次连续不断的下调,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由2000年的6.50%回落到目前的1.25%的水平。根据目前的形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期仍有可能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欧元区6月5日又把欧洲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由2.5%下调到2.0%。日本的官方利率目前仅为0.1%。三是产业的国际转移助推外国直接投资扩张。适应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的需要以及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势头仍较明显,为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了“由头”。投资者将积极寻求投资场所,嫁接项目,预计下半年的引资环境将比上半年要好。
5、SARS疫情正在消退,湖南是投资安全区。全国SARS疫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撤销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
湖南属非重点疫区,无原发SARS病例,且大多数地区无疫情出现,5月份就已解除疫情警报,可以说湖南是最安全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重大利好消息将有利于支持外商直接投资下半年走强。
(二)不利因素分析:
1、SARS疫情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具有滞后性。由于合同外资增长的惯性及SARS疫情主要发生在4月下旬,SARS对湖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步显现,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今年一季度,湖南新签订的合同外资成倍增长,而4月份下降14.9%,5月份又降至27.9%。接踵而来的是实际到位外资增幅回落,4月份全省实际到位外资增幅高达70.9%,5月份增幅急剧下滑,仅增长26.3%,比4月份跌落44.6个百分点。这种减缩势头的延续,无疑是影响湖南今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预期增长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
2、商务往来受阻影响签约率。由于人流物流暂时中断,人员物资来往受阻,大量外商来湘的投资洽谈活动被取消或推迟,境内外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也被迫延期或取消,引进外资的机率将明显下降。据调查,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来湘考察项目的投资商已经减少;港澳台商投资信心受挫将削减在湘投资项目;有些外商原计划在湘投资的项目可能暂缓或转向其他国家投资;预计引资期望值较高的“欧洽会”不能如期举行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势必影响湖南下半年新批外资项目与合同外资的增长。
3、资金履约率滞后不利于扩大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由于SARS影响,外商对湘已签约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导致外资到位滞后。这种被动局面如不尽快扭转,将会影响下半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及增长速度。
4、国际投资者对SARS的心理恐惧未完全消除。完全控制SARS疫情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虽然国内外科学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研究,但要面世需尚待时日,且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冬季将出现SARS疫情反弹,因此,国际投资者对SARS的疑虑和恐惧不能完全消除,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外商投资力度。
三、把握时机,努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为了确保湖南2003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认清形势,完善和改善投资环境,克服SARS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做好对外的增信释疑工作。重点宣传SARS疫情在湖南得到较好控制的情况,消除外商的疑虑心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SARS疫情的反弹,保证客商的卫生和身体健康,确保招商引资活动正常进行。各级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实际,了解基层和企业利用外资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努力使其少受影响。
(二)进一步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外商最为看重投资环境,应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吸引外资的最重要的举措,既要改善环境卫生、城市建设等硬环境,也要在法律环境、行政效率、政府信誉、信息披露机制等软环境的建设上抓出成效。提高全省公民的法律意识,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社会氛围,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和文明举止,形成人人讲卫生、讲文明、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政策调整的力度,加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改革,使国际投资者提高对湖南改善环境的信心。通过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切实有效控制疫情,同时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在国际投资者面前建立起湖南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从而使国际投资者对湖南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立良好的稳定的预期,保持对湘投资的热情。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简化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的审批手续,尽量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审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尽力利用电子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招商引资,为外商投资企业在SARS结束之后尽快投入生产经营抢占商机,鼓励和激活外商直接投资。
(三)积极开拓招商引资渠道,扩大外资来源。眼下不仅美、日、欧有潜力可挖,而且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都大有前景。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条件,注重对美、日、欧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和中小项目的招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同时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联系,争取他们来湘投资。可以借助以贸易促投资这一渠道,吸引美、日、欧企业来湘投资于这些地区需要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在发展对美、日、欧贸易中挖掘项目潜力点,培植招商载体。对韩国应抓住其国内产业调整升级,有些产业向外转移,对外投资速度加快的契机,根据韩国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既要尽可能地吸引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瞄准韩国技术密集型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台资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一方面主动赴台敲门招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搜集台湾岛以外的台资企业分布信息,加大联系和招商力度。吸引港资的重点应是已在湘投资的企业进行再投资,并争取把香港在长江、珠江三角洲投资的轻纺、服装、工艺、食品、家用电器等产业转移过来。建立新加坡工业园区是对新招商的最佳选择,应争取新方在湘设立园区,集中规划、成片开发建设一批标准厂房,集中吸引新加坡的企业入驻。对拉美、非洲、独联体、东盟等各国招商,应根据其经济架构、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的包装、策划、信息发布和协调工作,全方位吸引各国客商来湘投资落户。
(四)放宽市场准入,拓宽引资领域。各级政府在继续保持各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尽快出台特殊时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财政、金融政策及其他激励措施的调控力度,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刺激外商来湘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尽快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当今世界国外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跨国并购,大胆引进风险投资,加快电信、银行、保险等领域的开放进程,打破垄断行业利用外资屏障,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外商投资,从而赢得全省外资引进大势。
(注:FDI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英文缩写。)
承办:贸外处
执笔:王忠好
核稿:周曙东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