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世界经济近期运行特点及对湖南的影响

(2003年第3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7-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一、世界经济近期运行特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2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2.8%,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今年将好于去年(见表1、图1)。然而,进入新的一年,美英联军最终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突然遭到SARS的袭击,这两大事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影响。因此,近期世界经济的走势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运行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美国经济运转不畅

    美国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自2001年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的谷底以来,复苏的道路颇不平坦:受个人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以及公司丑闻和对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时高时低,近半年来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据美国商务部6月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速度为1.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5%的增长速度下降了3.6%,仍在低位徘徊(见表2、图2)。

    工业生产仍不景气,其环比增长速度1月份为0.7%,2月份为零增长,3、4月份则分别下降0.5%,尤其是制造业在4月份环比下降了0.6%,同比下降0.7%。疲软的工业生产数据反映美国企业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仍对经济前景持谨慎心态,因而进一步削减库存和雇员,预计制造业在下半年仍维持疲软状态。

    失业问题不断恶化。美国劳工部6月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升至6.1%,为9年来最高水平。目前困扰美国的就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在低谷进行结构性调整所导致的。在经济复苏比较困难的时候,千方百计提高生产率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成为不少美国企业节支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尽管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但劳动生产率的增幅高达4.8%,是1950年以来的最高涨幅。生产率提高导致用工人数减少,不少岗位包括一些管理和高技能岗位就不再需要了。在最近这次经济衰退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制造业,裁员最多的也是制造业,而服务业的就业情况则好得多。比如,过去两年中制造业裁员总数高达170万人,而保健行业则增加就业52万多人。但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毕竟是两回事,因此不少制造业裁减下来的人员虽然有技术有文化,却因缺乏服务业的相关技能和知识而无法找到工作,或者出现高技能失业人员被迫干低技能临时工作的情况,目前美国许多人都面临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是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见表3、图3)。

    除此之外,对外贸易也不景气。美国4月份贸易账赤字420.3亿美元,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2.1%,出口总额810亿美元,为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同时,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美国5月份生产者物价下降了0.3%,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率由3月份的3%,下降到了2.2%(见表4、图4)。因此,美国经济能否摆脱困境,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还有待观察。

    (二)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日本和欧盟,经济增长乏力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减弱。2002年,日本结束经济负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率达1.6%,但2003年第一季度只增长了0.1%。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产品出口和工矿业生产增长放慢,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日本共同社最近对日本100家大型上市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7家企业认为日本经济已经进入徘徊阶段,加上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处于衰退或正在缓慢衰退的16家企业,认为经济前景暗淡的企业占到93%,只有6家企业认为景气在缓慢扩大。

    日本经济目前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支出增长不力,物价持续下降。一季度家庭实际消费支出仅增长0.2%。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连续4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滑。据日本统计信息网5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8、97.7、98和98.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0.4%、0.2%、0.1%和0.1%(见表5、图5)。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1~4月份平均失业率高达5.4%(见表6、图6)。三是国际市场需求的低迷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疲软导致企业盈利下降并减少投资,一季度的国内企业物价指数在连续11年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了0.8%。四是企业破产增多,不良债权问题雪上加霜。日本2月份破产企业涉及的债务总额达1.53万亿日元,环比增长25.8%,创近60年新高,并随着股市的持续走低,破产企业还会大幅增加。针对不良债权,日本政府开始实施银行国有化方案,并已对资本充足率只有2.07%的理索纳金融控股集团注入1.96万亿日元公共资金,使该集团的政府股份达到50%以上,成为实际上的国有银行。日益增多的不良债权决定了日本经济今年复苏乏力,IMF最近预计日本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为0.7%。




    据欧盟统计局5月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欧元区GDP增长率,由去年四季度的1.2%,回落到0.8%;欧盟15国由1.4%,回落到1.0%;德国由0.7%,回落到0.2%;法国由1.5%,回落到1.0%(见表7、图7)。最近,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新闻公报中对今年欧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调整。根据这份新的预测,2003年欧盟15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由去年年底预测的2.0%下调到1.2%,欧元区12国的国民经济增速由去年年底预测的1.8%下调到1.0%。其中法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由原来预测的2.0%下调到1.1%,德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来的1.4%下调到0.4%。欧盟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其国民经济增长预测,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伊拉克战争给欧盟各国经济带来了冲击。欧盟中除英国生产石油外,其它成员国都是石油进口国。由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自今年一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油价上涨导致工农业、交通、电讯等领域的发展无一不受到影响。其次是欧盟经济两大支柱法国和德国今年以来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德国的公共赤字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个数字超过欧盟所规定的底线0.6个百分点。法国最近也宣布,2003年财政赤字将会达到3.4%。第三,美欧贸易矛盾不断加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双方以抵制为主要方式的贸易战愈演愈烈。由于欧盟主要国家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发出了与美国不同的声音,美国开展了抵制法德进口商品的运动,一时间法国的香水、奶酪、葡萄酒,德国的汽车、巧克力、香槟酒、啤酒等在美国根本无法销售,法国和德国向美国的出口订单大幅度下滑。美国是欧盟国家第一贸易伙伴,美国对欧盟主要成员国商品的抵制大大影响了欧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而进出口贸易又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美欧贸易矛盾使欧盟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

    (三)美元大幅度贬值,国际汇市动荡

    近段时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国际汇市动荡不安。欧元兑美元由去年1月31日开盘的0.8892,一直攀升到今年6月14日收盘的1.1862,升幅为33.4%(见图8)。特别是1月2日开盘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涨了13.1%。美元兑日元也由去年1月31日开盘的131.55,下降到今年6月14日收盘的117.40,下降幅度为10.8%(见图9)。美元大幅度贬值,主要是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同时不排除此举系美国政府为避免通货紧缩,而采取应对措施的可能。但对世界经济复苏是福是祸,尚难预料。

    (四)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拖累世界经济增长

    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3月份,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37美元。随着战争的结束,国际油价应声下跌。但近期,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在多哈召开的会议上,决定维持生产配额不变;同时,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原油库存最近大幅下滑,国际原油价格又出现了上涨的势头。6月11日,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近月原油价格突破了32美元。居高不下的油价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见图10)。

    (五)国际股市仍在低谷徘徊

    近段时间,美国道琼斯综合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英国伦敦指数、日本日经指数分别在2500点、1600点、4000点和9000点附近徘徊,从这四大股指的5年月K线图上可以看出,国际股市处于低谷。







    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的疲软,根源在于需求的疲软。按照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会刺激投资,投资会促进增长。但近一年来,通货紧缩的阴影笼罩着全球经济,这种价格下降和需求萎缩的相互作用,将会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近期,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美元贬值、油价高位波动为特点的世界经济运行的态势,给我省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给我省加快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迅猛展开。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务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近期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需求不旺和国际竞争激烈,更加快了这一进程。

    从全国来看,由于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加之有比较便宜且素质较好的人力资源,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日本最近有一位学者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非常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和2O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我国现在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世界各地到处可见“MAD IN CHINA”,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从我省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除了饮料烟草外,还没有形成在全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建树不多。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OO多年,而韩国实现工业化只用了3O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我省现在面临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积极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激活现有的生产要素存量,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与此同时,在对我省制造业发展水平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发展东部发达省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淘汰下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利用信息技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我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二)人民币相对贬值给我省吸引更多国外直接投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机遇

    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实行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随着国际市场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兑世界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也相应下滑。以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例,由去年1欧元兑8.4元人民币,变到了今年6月7日的9.8元人民币。人民币的相对贬值,增强了我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我省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因此,我省要抓住这一机遇,打好价格这张牌,加大产品推介和吸引投资的力度。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几乎有无限供应的劳动力供给,可以长时期地抑制工资成本的上升,从而支持“价廉物美”制成品的大量生产和供给。同时,我省低收入人口比重高,而收入较高的所谓“中产阶段”比重小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结构,也决定了我省工业品具有“价廉物美”的特点。所以,依靠价格优势和进行“价格大战”是我省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也是我省吸引投资、抢占市场的最为有利的武器。

    (三)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给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6月5日,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普遍上调,并且是汽油、柴油同步进行。调整以后的汽油标准品出厂价格是每吨3260元,每吨涨了190元。柴油标准品的出厂价格是每吨2690元,每吨涨了130元。汽油、柴油标准品的零售价格分别是每吨3813元和每吨3192元,汽油平均每升涨了0.14元,柴油涨了0.11元。我国的石油消费有将近三分之一依靠进口,因此,国际油价对我省燃油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可低估。目前,我省多数的企业规模不大,运营成本较高,无规模优势可言,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成本上涨,对经济发展无异于雪上加霜。从长期看,经济发展与石油储备减少的矛盾将愈演愈烈,油价高位运行的状况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应尽量避免发展高能耗的产业和产品。对现已形成拳头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高能耗企业或高能耗产品生产企业,也要注意加大节能改造的投入,加大节能产品的开发力度。

承办: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执笔:林德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