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生产快速增长 效益再创新高

—— 1-9月湖南规模工业形势分析

(2003年第6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10-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湖南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沉着应战,抗“非典”,战高温,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三产损失二产补,1-9月全省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 644.12亿元,同比增长21%,列全国第9位。与周边省份比较,我省规模工业增长速度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比湖北(12.1%)、广西(14.7%)、贵州(14.7%)、河南(19.7%)、广东(20.8%)、江西(20.8%)快8.9、6.3、6.3、1.3、0.2、0.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达119.86%,同比提高11.59个百分点,呈现出生产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省规模工业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9月当月增速一直保持在18.5%以上,9月份更是达到了22.7%,呈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1、重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稳步健行

    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加快,同时,为了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三产损失二产补的正确决断,加大了对工业的投入,带动了全省重工业的发展。1-9月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8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高于轻工业3个百分点;完成轻工业增加值2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其中: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长丰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株洲车辆厂、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产值增速均在70%以上。

    2、股份制、三资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增长的领头羊 

    1-9月,占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89.02亿元,同比增长30%,高出全省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47.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高出全省9.4个百分点,这些主要靠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株洲南方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湖南巴陵油脂化工有限公司、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湖南双汇正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拉动。由于城市家庭彩电的更新换代,家用电脑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外市场的加速开拓,给彩管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

    3、大部分行业较快增长

    全省规模工业所涵盖的37个行业的增加值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增幅在20%至40%的16个,增长40%以上的有8个,其中食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4.5%、51.2%和50%。

    4、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增长较快

    1-9月我省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699.83万吨,增长16.1%;糖果2.08万吨,增长93%;皮鞋388.35万双,增长45.4%;十种有色金属79.09万吨,增长14%;汽车3.06万辆,增长86.4%;彩色显像管690.12万只,增长33.5%。钢材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与当前建设重点紧密匹配的产品增长更快,如其他优质钢增长47.7%,轻轨钢增长24.8%,普通大型钢材增长71.6%。      

    5、各市州工业普遍快速增长

    1-9月,全省有13市规模工业均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其中增长20%以上的达8个。在全省14个市州中,有6个市州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永州市增长最快,达32.7%;其次为长沙市,增长26.5%。"长株潭"地区共完成增加值247.32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8.4%;三市增长22.7%,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2%,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6、"十大标志性工程" 工业企业增势强劲

     "十大标志性工程" 工业企业是我省的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骨干企业、传统产业中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项目,2003年以来这些企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1-9月累计完成增加值211.7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2.9%;比上年同期增长25.8%,比全省平均速度快4.8个百分点。

    7、新产品开发成绩喜人

    1-9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增长14%,完成新产品产值12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3%,新产品产值率达6.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为规模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增添了动力。

    8、出口渠道不断拓宽,出口交货值较快增长

    各企业克服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影响,不断拓宽出口渠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出口交货值大幅度增长,1-9月完成出口交货值10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其中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花垣县振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等出口交货值大幅度增长。

    (二)产销衔接良好

    受"非典"影响,全省规模工业4、5两个月份的产销率同比分别下降1.48、1.88个百分点,导致1-5月产销率较去年同期略有降低,但从6月份开始企业销售快速回升,1-9月产销率累计达到99.61%,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销率累计为99.87%,同比增加0.41个百分点;重工业为99.47%,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9月"三资"企业产销率最高,为100.45%,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最低,为98.3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三)效益稳步提高

    1-9月,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9.86%,比上年同期提高11.59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99%,同比上升9.8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呈效益提高、利润增加,亏损面、亏损额双降的良好局面。

    1、利润显著增加

    我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2.03亿元,同比增长47.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0.4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56.1%,同比增长39.2%。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六大盈利行业较去年同期新增利润13.16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新增利润总量的56.7%。

     2、减亏成效明显

     1-9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2.42亿元,同比减亏1.9亿元;亏损面为26.2%,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为17.75亿元,同比减亏1.54亿元;亏损面为40%,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

      3、优势企业贡献突出

      1-9月全省有12家企业利润过亿,共实现利润44.19亿元,占总量的61.3%,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21.7个百分点,这部分优势企业利润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0.69个百分点。其中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岳阳分公司、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利润增长均超过 1亿元。“十大标志性工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41亿元,占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5.6%,比去年同期增长46.7%。

二、增长原因

    (一)政府宏观调控、驾驭经济的能力增强

    今年以来,我省相继遇到了非典、洪灾及酷暑等一系列灾害,给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提出三产损失二产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回升。

    (二)投资力度加大,技改效果明显

    1-9月,全省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3.66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6.15亿元,增长55.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随着一些重点项目相继完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技术含量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三)优势行业强力拉动

    我省规模工业的生产主要依托优势行业的支撑,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五大优势行业1-9月共实现增加值300.91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6.7%,拉动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01.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15.8%。

    (四)骨干企业勇挑重担

    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产业重组和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一大批公司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增强。1-9月,我省规模工业有19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共实现产值551.73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4个百分点。

    (五)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

    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产品库存减少,销售快速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9月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明显增强,达123.47%,同比增加13.58百分点,下期预计将达126.28%,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更趋乐观。工业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指数也达117.04%,同比增长2.11个百分点,下期预计将达128.99%,工业经济将更加快速增长。

    (六)电力生产快速增长

    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加了对电力的需求,促使发电量快速增长。1-9月,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发电量39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其中,火电增长43.2%,其中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岳阳分公司、湖南益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鲤鱼江电厂、湖南省石门电厂、湖南省株洲电厂发电量增长幅度均在45%以上。完成供电量329.02亿度,同比增长16.8%。

    (七)交通运输业稳步提升

    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我省及周边省份的路网结构及道路等级有了明显的提升,为跨省、区的长途运输提供了条件,为工业企业加快产品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9月我省完成货运量4.15亿吨,同比增长13.9%;其中铁路、公路分别增长4.7%、16.4%。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

      1-9月,我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22%,比去年全年的比重(2.25%)低0.03个百分点,排第15位。1—9月累计生产成品钢材410.45万吨,占全国的2.41%,比重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79.09万吨,占9.27%,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350.69万吨,占2%,同比降低0.18个百分点。

    (二)多数行业存在价格“剪刀差”

    在规模工业所属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的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低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总量居前10位的支柱行业中,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产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指数,其余8个行业均存在价格“剪刀差”现象。这种情况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挤压了部分利润空间。

    (三)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1-9月,我省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仅为6.4 %。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5市的新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但永州、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等4个市州的新产品产值均不足3000万元。规模工业企业累计提取技术开发费5.08亿元,占现价产值的比重仅为0.27 %,增长速度低于现价产值增幅8.5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四)亏损面仍处高位

    由于部分企业改革、改制不到位,机制没有转活,多年积累下来的债务、人员包袱难以卸掉,生产经营处于被动状态,加上原材料涨价过快,而我省产品又多数大陆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出厂价格难以提高,企业获利空间狭小,亏损面仍居高位。1-9月规模工业亏损面仍达26.2%,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高40%,工业总体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依靠少数骨干企业支撑。

五、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资金面相对宽裕,流动资金周转较快,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在大力提倡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今天发展制造业尤为重要。首先要依据我省的特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把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快对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完善研发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使技术研发创新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再次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增强工业化发展后劲。

    (二)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型工业化上起着先导作用,要将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通过实现产品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来提高我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切实推动我省企业特别是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在未来几年里跨上新台阶。

    (三)坚持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提升产业水平

    对外开放、借力发展是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的重要经验,也是我省提升产业水平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抓住现阶段世界及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举,引进资金、技术与引进管理经验、专门人才并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要解放思想、观念创新,舍得拿出最好的企业、最优质的资产去联大靠强,同时鼓励外资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和在我省建立研发中心、制造基地、采购中心,将引进外资同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的综合素质。

    (四)继续扶优扶强,提高优势企业对规模工业的贡献力度

    近年来我省围绕"调高、调优、调大"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壮大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已渐趋成为湖南工业规模经济的主导力量。但从1-9月的发展趋势看,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比规模工业增速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下阶段要继续抓好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工作,通过政策、资金重点扶持,技术、信息及各项协调优质服务,支持、促进这些企业扩大优势,做大做强,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

    (五)创新企业技术,提高竞争能力

    我省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整体竞争力不强,提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要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省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产品的新品种、新功能而出新制胜。

    (六)继续搞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股份制改制、整体转让,关停、注销、破产、兼并重组等手段,把被束缚的生产力从那些“枯树”上解放出来,把能救活的“树”救活,进行新的布局,使其重新活跃,并腾出力量培植那些旺盛的“国企之树”,让它们迅速发展壮大,以便在市场经济中傲风斗雨,叶茂枝繁。同时,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也要实现控股权的流动性,产权结构要合理,要共舞,不能搞独舞,这样才能减少家族血缘关系的干预,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承办:工业交通处
执笔:李  群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