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03年第63期)
2004年,是湖南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年份,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年。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客观分析和正确把握湖南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正视现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变湖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为湖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
一、2003年1-9月湖南经济形势及全年预计
今年以来,湖南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非典”疫情和水旱灾害的情况下,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国民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呈现出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势头。表现在: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一季度,湖南经济继续承接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9%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为近5年来最高增幅。4、5月份,受“非典”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幅由一季度的9.6%降为1-5月的9.3%。但由于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坚持“两手抓”,湖南经济迅速恢复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增长9.4%,1-9月增长9.6%,高于年初经济增长目标。工业和投资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月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1%、30.8%,比去年同期高3.3个、9.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19.5%和13.7%。出口增长较快,内外资到位良好。1-9月湖南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内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0.6%、119.2%和32.1%。初步预计,全年湖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4%;第二产业增长12.3%;第三产业增长9.8%。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8%,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减少4.2%,双季晚稻播种面积减少7.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0.8%,其中药材、棉花和蔬菜播种面积分别增加25.1%、17.3%和5.7%。二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成效明显。1-9月湖南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增长19.2%和 22.2% ;“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增加值增长2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9.1%。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12.3%。三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在国有经济投资保持25.3%的增幅下,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增幅达36.1%;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780.76亿元,增长41.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增长56.4%,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企业效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1-9月,湖南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86%,比上年同期高11.59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2.03亿元,增长47.6%。财政收入持续增长。1—9月,湖南财政总收入363.9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5.09亿元,分别增长18.3%和21.1%。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9.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79.2元,分别增长10.0%和6.7%。预计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460.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1.96亿元,均增长9.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5.8元,分别增长9.8%和4.5%。
(四)非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对经济的推力增大。民营工业的活力逐步显现。1-9月湖南规模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0%、30.4%和42.1%,比规模工业增幅分别高9个、9.4个和21.1个百分点。投资自主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1-9月非国有投资增长36.1%,比国有投资快10.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3%。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1-9月湖南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46.2%,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增长41.9%,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68.9%。外商和私营企业出口能力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额分别增长36.9%和111.4%,增幅分别高于湖南出口平均水平20.4个和94.9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1-9月湖南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长期贷款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4.2%上升到49.3%,个人消费贷款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6%上升到12.8%。
(五)经济增长与外部支撑条件、景气回升基本匹配。首先,金融对经济增长给予了有力支持。9月末,湖南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834.74亿元,较年初新增523.37亿元,增长51.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55.09亿元,较年初新增262.90亿元,增长1.2倍。预计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904.37亿元,比年初新增593亿元。其次,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工业快速增长与外部支撑条件相匹配。1-9月,湖南工业投资233.66亿元,增长52.9%;工业技改投资146.15亿元,增长55.7%。湖南发电量391.73亿千瓦小时,供电量329.02亿千瓦小时,分别增长23.8%和16.8%,与全部工业增长11.7%的速度是相适应的。1-9月,湖南规模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906.14亿元,增长22.9%,比去年同期高6.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61%,同比高0.28个百分点。1-9月,湖南累计完成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1348.92亿吨公里,增长6.8%;预计全年为1801亿吨公里,增长7.0%。三是市场物价适度回升,经济景气继续好转。今年以来,在食品类、医疗保健服务收费和生活用水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市场物价持续回升。1-9月,湖南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1%,预计全年分别上涨2.0%、3.5%和2.3%。物价指数适度回升是经济景气好转的标志之一。三季度,湖南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9.23%和116.04%,分别比二季度高13.85个和19.6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0.28和7.46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景气曲线在“绿灯区”起伏攀高,景气分值由元月的28分,2月的30分,跌落到6月的26分,然后逐月上升,7、8、9月分别为27分、31分和33分。
客观地评价和判断,2003年湖南国民经济较高速度和质量的同一,为“十五”规划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1、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形势要比今年乐观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如中东地区爆发美伊战争,局部地区流行非典型肺炎疫情,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压力不减,全球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等。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与上述形势相比,尽管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等固有的困难和矛盾尚未根本缓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的加剧,非典型肺炎疫情存在反弹的可能,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对今年下半年和2004年世界经济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世界经济存在着加快增长的积极因素。美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9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今年下半年和2004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原先的估计,今年全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达2.6%,2004年将提高到4.3%,同为近几年中的最快增速。香港由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内地放宽“个人游”,经贸关系更加紧密,经济气氛近日明显好转,经济活动又开始蓬勃起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幅将比今年高0.5—1百分点。
2、从国内环境和湖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同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也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加快经济发展的信心。
二是湖南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对短期意外冲击的抵御能力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市场规则和秩序都在加快转变和建立,市场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将明显增强。这也是近三年来湖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因。
三是在湖南投资兴业营商成本较低,特别是水价、地价、电价、劳动力成本等都相对较低,且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优势,很适合劳动密集型、高耗能型企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湖南与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从长远来看,湖南正在开始起飞,即将进入大发展、大开放的阶段,各行业、各领域都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蕴含着很多投资兴业的机会。10月份湖南(深圳)投资洽谈会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也为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国家已明确宣布对近年来推出的外资优惠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将有利于2004年湖南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冷静面对湖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3年全国形势普遍较好,兄弟省市加快发展的来势逼人;湖南产业竞争力不强、工农业投资欠账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增收面临着新的困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的矛盾也在逐渐显现等;2004年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家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房贷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非典隐患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综上,从当前湖南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取向变化等给湖南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少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力争化不利为有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的目标选择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正确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短缺经济”已被“过剩经济”所取代,经济生活中结构性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结合起来。同时,由于湖南与全国及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经济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因此,湖南在确定2004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既要争取提高效益,又要力争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对今年的经济形势、2004年的宏观经济环境的综合分析,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我们认为2004年湖南经济增长速度以9.5%较为适宜。
1、2004年经济增长9.5%的支撑条件基本具备。从三次产业看,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出售的油料、蔬菜、猪肉、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也是湖南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将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此外,经历今年水旱灾害之后,各地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增强。因此,可以预计2004年农业将继续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3.5%。
2004年,第二产业依然是湖南经济成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加快,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技改投资大幅增长,为2004年工业生产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湖南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加大企业改组改制力度,工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此外,通过近几年经济发展环境的治理整顿,湖南投资兴业环境有所优化,“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对工业的贡献度增大。最后,省委省政府将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措施更加有力,中小工业给湖南经济增长“拖后腿”的现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总之,2004年工业在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第二产业增加值可达2032亿元,增长11.2%。
2004年,传统的第三产业估计还会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趋势,而更多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各种各样新兴的服务业,可能会加速成长。在经历过“非典”考验后的交通、餐饮、零售、旅游业,在进一步完善措施的基础上会有快的发展,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程度会继续相对稳定的上升。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2162亿元,增长10.5%。
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需求快速增长的条件仍然具备。一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估计2004年国家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发债搞建设的做法预计暂时不会全部取消。二是今年的部分投资工作量要结转到2004年。到8月底止,国家发改委安排湖南县际及到乡镇公路建设2800个项目,投资规模32.8亿元,估计年内完成投资17.8亿元。湖南开行已完成14个市州县城基础设施打捆项目的评审工作,总规模500亿元左右,国家开行审批后即可实施,目前已发放短贷19.5亿元。邵怀高速以及岳阳林纸原料基地、石门电厂二期、岳阳华能二期等年内可能开工项目,大量的工作量要结转到2004年完成。三是在2003年湖南(深圳)投资洽谈会上,湖南共签订了省级重点合同项目74个,合同引进外资和内资分别为20.9亿美元和119.15亿元;市州和省直单位签订的合同和正式协议项目572个,共引进外资41.52亿美元,省外境内资金567.78亿元。这次“深洽会”的签约成果将为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将有利于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预计2004年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7亿元,增长12%。
消费环境逐步改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消费支出将会增加。一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中40%的投资可转化为消费资金,县乡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消费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农村市场的启动;二是国办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务工农民子女上学享受市民待遇;自去年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现正发挥出积极的效果。三是企业效益的好转,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每月提高40元),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0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会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四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张。据测算,湖南城市化进程每提高1%,可转移43.3万农业人口和新增13.5亿元现实购买力。随着湖南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定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增加对水、电、路、通讯发展的巨大拉力,扩大消费需求新的增长空间。但受现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基数影响以及居民收入整体水平的限制,消费市场增幅的空间不会太大。预计2004年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8亿元,增长10.5%,基本上保持“十五”的平均增长速度。
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考虑到国家将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出口的地区以及财力较弱的省区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从近年来看,湖南外贸依存度不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预计2004年湖南出口额22亿美元,增长5.8%,低于“十五”平均增长速度7.1个百分点。
2、2004年经济增长9.5%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和确保地方财政稳定增长。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财政增收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都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需要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目前,湖南就业处于新增城镇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和第一届扩招大学生就业的“三峰叠加”时期,压力非常突出。据测算,1990年以来,湖南经济每增长1%可增加就业岗位3.75万个,2004年经济增长9.5%,可增加就业岗位35.6万个,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九五”以来GDP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为1.2,2004年经济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可增长11%以上,可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3、因势利导地利用经济向上冲的惯性。湖南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1%,“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7%,“十五”前两年均增长9%,今年经济自身发展水平和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为2004年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2004年整体经济环境有可能好于前两年。因此,充分利用经济良性加速的惯性,确定9.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适宜的。
4、2004年经济增长9.5%的目标符合湖南抢抓机遇的需要。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抢抓机遇,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继续加快发展,中西部一些省份经济增势强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湖南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否则就会面临更大的东西夹击压力,丧失经济发展机遇,在新的发展时期落伍。从今年1-9月外省经济增长的态势来看,外省200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都有可能定在10%左右。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定下的2010年湖南人均GDP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率要高于全国和中部省份平均水平的目标测算,2004年湖南将经济增长速度定在9.5%也是必要的。
综上分析,经济增长9.5%的目标是一个适中的目标,要完成虽然会有一定难度,但在正常年景下通过努力能够完成。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正好可以在没有太大速度压力的情况下腾出精力抓质量、抓效益,应对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以确保经济在新的时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尚不发达的内陆省份,要缩小差距,要赶上去,既不能急躁,也不能光靠拼资源,上速度,重要的是要改善湖南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即实实在在的速度。
四、对2004年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为:继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顺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改革,优化结构,突出效益,兼顾速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是今后若干年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湖南产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国内竞争力,使湖南产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内外需求结构转换的要求,为湖南优势主导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需求,满足需求。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国际产业资本加速调整转移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加快发展制造业作为湖南2004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正确的决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或某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经济的发展情况。大国的兴衰印证的是制造业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加快发展和壮大制造业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机遇感。
一是着力通过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湖南产业布局的优化。在发展工业制造业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自身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又要正确把握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沿,从而选定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关联度大的若干支柱产业。根据湖南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目标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湖南推进工业化选择的新兴主导产业为: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医药制造业。目前,这8大行业在湖南工业乃至全国工业中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实力,并打造出一批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其发展潜力和带动效应较强,已出现一批如长丰集团、湖南计算机产业集团、长沙九芝堂、中联重科、乐金曙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其他工业的发展。2002年,这8大行业企业个数、从业人员、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在湖南工业中占有的份额分别为22.2%、26.4%、17.3%、20.4%。从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工业化运行的轨迹来看,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湖南制造业的新兴主导产业,符合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二是实施名牌和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提升湖南制造业工业品竞争力。目前湖南名牌产品的数量、名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与省外的海尔、长虹、红塔山等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结合制造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争取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产品群。规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培育和发展一批带动性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为做大做强湖南现代制造业创造条件。现代经济发展愈来愈表明,经济愈发展,各种产业之间的关系愈密切,关联度愈大,制造业的大发展为其它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样现代制造业要获得更大更快更好地发展也离不开相关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等)的发展和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尽快形成与湖南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制造业高地建设相适应、相促进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湖南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政府应加强引导,为产业发展的整体推进服好务。政府应遵从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导向和做好服务工作,促其迅速发展,并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做大做强若干骨干企业。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和企业基础,以产权主体多元化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部分或整体转让股权或产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进企业转体制、改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放手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开搞活国有经济,扩大和提升湖南制造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从当前的经济态势分析,投资对2004年经济增长9.5%的目标仍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湖南投资自主增长的动力虽然呈现增强的态势,湖南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2000年为46.2%,2001年为48.9%,2002年50.9%,今年1-9月为53%,但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投资的总体格局仍很大程度上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经济增长对国债资金的依赖仍不可低估。同时,投资结构不优、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工农业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优。1990-2002年,湖南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6.8%,比全国工业投资年均增速慢3个百分点;1998-2002年,湖南工业投资总额1156.07亿元,居全国第16位,比全社会投资和GDP的排位均低4位。2002年,湖南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国技改投资的比重为3.7%,不及山东(12%)、江苏(7.6%)、辽宁(6.3%),比湖北(4.8%)、四川(4.6%)、安徽(4.1%)和河南(3.8%)分别低1.2、1.0、0.5和0.2个百分点。2002年,湖南支援农村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两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9年的3.26%下降到2.23%; 1999—2002年,湖南农业投资占农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7%,分别比湖北、江西和安徽低6.3个、1.9个和8.8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效益欠佳。“七五”以来,湖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年度间波动起伏较大,“七五”、“八五”和“九五”分别为0.664、0.849和0.364,2001、2002年分别为0.240、0.264 ,虽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九五”时期的水平。与全国比较,湖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偏低,其中,“七五” 时期高0.1,“八五”低0.23,“九五”低0.1。1991-2002年,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按现价计算的GDP增长率之比为1.054∶1,高于全国同期1.047∶1的水平,弹性系数明显偏高,说明湖南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靠投资规模的扩张来实现。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投资的良性循环,也不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因此,在新形势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建议:
一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及时发布相关行业市场供求和在建能力的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二是进一步放宽社会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重点建设;加强投资规划和引导,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是要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固然很重要,但要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地方经济的发展后劲,培植财源,最根本的还要靠产业发展,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产业发展为龙头,统筹安排好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带动其它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力度。着重配合县乡公路改造、小城镇建设,搞好乡村的规划布局,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实体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重点拿出一批有吸引力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形成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和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大对灌区主干渠道等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整个水利设施的综合抗灾能力。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推动增加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只有优化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才能确保经济增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三)适当提高消费率,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支撑投资和就业增长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也是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实现投资与消费协调增长及双拉动的局面,确保湖南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建议:
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政府要明确树立提高消费率相对降低投资率的观念。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积极地提高消费率,从扩大消费、使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入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下的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建议把消费率增长与GDP增长实行指标联动,即GDP年均增长9个百分点,消费率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湖南的消费率大致可以达到70%,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适当保持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比例,积极提高居民消费,适当控制政府消费;此外,要引导大多数居民逐渐告别节衣缩食传统思想,树立“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行讲便当”的消费观念。
其次要理顺收入分配机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由于目前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尚未健全,改革过程中政府对国民收入一次分配及再分配能力偏弱,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因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行为,调整不同收入群体分配结构,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特别要通过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子女就学和医疗等问题。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湖南最终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1990—2002年,湖南最终消费率下降1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分别上升1.5和3个百分点。2000、2001和2002年三年,湖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4.8%、5.1%和5.0%,大大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因此,湖南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做好直接补贴种粮农民试点工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要精简乡镇和村机构,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真正消除各种乱收费现象。
再次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降低居民支出预期。最近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调查数据显示,今明两年预计收入增加的家庭不到25%,预计支出增加的家庭达50%。居民收入增加预期明显较弱,支出增加预期较强。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优惠政策以及养老和失业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具体实施和舆论宣传上,尽可能具体化、数量化、透明化、让居民对未来支出数量心中大体有数,增强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承受能力。
四要着力改善城乡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目前,消费市场出现新的亮点。1-9月,湖南汽车、建材、通讯器材三大类高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9%、84.9%和68.9%。因此,必须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消除消费的政策性障碍,如要逐步取消一些限制汽车、住房等消费的一些政策,以促进汽车、住房在短期内成为湖南居民的消费热点;同时,要抓好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此外,在农村要突出加快水、电、路和电视接收与转播设备、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开拓传统和新型家电、通信和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市场。
五要优化供给结构。在现代经济系统中供给与需求具有同一性,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曾说,当今的需求本身就含有供给的成份。因此,必须依据消费结构变化,调整市场供给结构,提高湖南产品的竞争力,特别要充分发挥湖南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湖南优势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植和倡导具有潮流意识的“湖湘消费”文化,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增强物质和精神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四)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经济将更加深入、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湖南必须抓住我国正成为全球制造加工业转移的首选目标的有利时机,抓住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找准自身优势,有的放矢,加快湖南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1、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和优化环境上来。一要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真正做到严格规定审批内容、条件、程序、时限。要增强审批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提高审批效率。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大力推广“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要坚决制止“四乱”现象,规范行政行为。二要适应世贸组织规则要求,认真落实现行地方性法规和其他政策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工作,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完善的要及时完善,尽快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适应湖南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法规体系。三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规范、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欺行霸市等行为,严厉查处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银企配合、社会参与、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四是进一步改善湖南人文环境,优化舆论环境。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加快国企业改组改制步伐。湖南要根据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逐步取消企业的股比限制,要以产权主体多元化为核心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协议购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购并、股票市场购并、合资企业外方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购并等方式,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施股份制改造,盘活这些企业的存量资产;也可出台一批有发展潜力但缺乏资金技术的项目名录和国有企业向外商出售部分股权,实现省内企业以存量引增量的滚动发展。二要做好产业转移的配套工作,提高产业的承接能力。政府要在全面客观分析自身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正确把握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选取本地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关联度大的若干产业,做好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导向和服务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同时,要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产业投向态势和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不断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鼓励科技含量较高又有利于湖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限制一般外资项目特别是污染密集型项目,特别是要处理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三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湖南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和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要求,狠抓落实,真正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使湖南成为全国投资的洼地,创业的最优地。四是引资工作要树立整体观和效益观。在招商引资中,湖南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尽力避免各地为争资出现的恶性竞争。湖南要根据国际直接投资流向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化倾向,立足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经济技术基础,统筹管理,建立分层次的引资引进管理模式,形成引资的聚集效应。
3、努力扩大出口。当前,要认真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改革政策对湖南出口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措施。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品牌战略和进口促进战略,培育湖南出口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增强湖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要鼓励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省内外的各类招商洽谈活动和各类展销会和博览会,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推介和扩大洽谈项目,尽量挖掘广交会等大型交易会的商机,主动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和联合国采购部门的联系,努力扩大出口规模;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大监控力度,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和出口。要按照十六大报告中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精神,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带动省内产品出口。
承办:综研室
执笔:曾斌求 彭积龙
核稿:曾斌求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