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湖南制造业的对策研究
(2003年第64期)
在现代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支柱,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制造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欠发达、发展迟缓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制造业不发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共性。从一般发展规律来看,抓住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认真分析研究湖南省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制定湖南省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加快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重点对湖南省的规模以上制造业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湖南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特点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含全部工业中除采掘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的所有行业。按国家标准分类,全国有30个行业大类、172个行业中类、547个行业小类,目前,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有30个行业大类、153个行业中类、423个行业小类,有19个行业中类、124个行业小类在湖南省空缺,初步形成了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经济规模的制造业结构体系,对促进湖南“三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主力作用日益突出
200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95.6 亿元,占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1%,比1998年提高5.8个百分点;占湖南省GDP总量的13.72 %,比1998年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税金总额223.23亿元,占湖南省财政收入的56.28%。制造业是湖南省经济中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从30个工业大类看,湖南省制造业主要依靠经济总量占到七成的烟草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10大行业支撑。其中除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湖南省近几年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外,其余9个属于湖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烟草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品加工等6个行业同时也是依托湖南省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产业或原材料产业。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行业已具雏形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湖南省制造业通过抓大放小、改造重组、关停并转,特别是通过扶优扶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湖南省制造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柱行业已具雏形,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1、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上升。1998-2002年间,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增加值比重上升的有18个行业,其中有6个属于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长丰集团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得到了超常发展,4年间比重上升1.51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以石化长炼、巴陵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4年间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主力的专用设备制造业,4年间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
2、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型制造业比重下降。1998-2002年间,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的有12个行业,其中有8个属于生产消费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等4个传统行业的比重下降幅度分别为1.30、1.36、2.08和3.31个百分点。
3、行业集中度上升,规模效应显现。1998-2002年,造纸及纸制品业、烟草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4个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指某行业排名前4位的企业销售收入之和占所在行业的比重)呈逐步上升态势。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塑料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等7个行业的集中度分别提高16.3、15.8、12.2、7.0、5.5、5.3和3.5个百分点。
4、支柱行业比重逐步提高。2002年,湖南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10位的十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增加值434.73亿元,占制造业的72.95%,比1998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6个行业发展较快,占湖南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提高1.51、1.35、0.9、0.82 、0.78和0.78个百分点。
5、 高新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2000年和2002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由500亿元增加到744亿元,增长45.7%,比同期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速高12.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8.5%,销售收入增长39.5%,上缴税金增长20.5%,吸纳从业人员增长4.4%。以LG飞利浦曙光集团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制造业,已经成为湖南省制造业的生力军。
(三)就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担重任
与1998年比,200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劳动力份额上升的有16个行业,劳动力份额下降的有13个行业,持平的有1个行业。吸纳劳动力份额增长较为明显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其他制造、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食品制造、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饮料制造、食品加工和家具制造等8个行业,分别提高1.45、1.44、0.98、0.65、0.43、0.27、0.25和0.17个百分点。2002年,这8个行业吸纳从业人员37.92万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劳动力的24.9%。在劳动力份额减少的13个行业中,有9个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发展势头好,劳动生产率高,增加值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就业的增长。
(四)加工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为逐步形成湖南工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工业竞争实力,湖南省先后实施了“结构效益战略”、“支柱产业战略”,湖南省制造业整体加工能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
2002年,重工业中加工工业实现增加值151.39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达25.4%,比1998年上升3.5个百分点。为工业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装备的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4.68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达20.9%,比1998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湖南省规模工业经济整体效益快速提升。2000-200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93.54%、102.26%和110.18%,3年中提高了16.64个百分点。2002年,湖南省制造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3.32%,比2000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提升3位。
(五)大型企业作用显现,标志性工程企业贡献突出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势企业经过市场风浪的洗礼与砾炼,脱颖而出。企业个数仅占制造业企业总个数4.2%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按2002年前标准划分),对湖南省制造业增加值、利税总额、从业人员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3%、72.2%和32.9%。2002年,湖南省十大标志性工程所属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9.91亿元,占湖南省制造业的35%;增加值239.77亿元,占40.2%。长沙卷烟厂、石化长岭分公司、常德卷烟厂、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以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骄人业绩,成为湖南制造业的领头雁。
(六)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控股企业比重下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民营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扶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更加促进了民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2002年,湖南省民营制造业企业达3024家,比1998年增长67.1%,实现增加值223.95亿元,占制造业的37.6%,比1998年上升9.9个百分点。以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唐人神集团为龙头的民营制造业,支撑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力度加大,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企业单位数的比重由1998年的52.9%下降到2002年的33.6%,实现增加值的比重由72.3%下降到62.4%。
二、 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平均规模小
200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户均增加值为1301万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577万元)的82.5%,在全国排第23位,分别只有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等省份的66.4%、84.9%、70.2%和75.3%。同时,还有相当多企业是停留在一种低起点、低水平、低价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竞争力差。
2、市场占有率下降
由于湖南省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为大路货,营销能力差,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2002年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85%,比2000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15位,比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低13.57、11.59、7.99、7.68和6.14个百分点,比湖北、四川低1.41、0.54个百分点。
3、企业外向度低
2002年湖南省制造企业的出口交货值为124.03亿元,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仅为6.7%,不足全国平均水平(20.4%)的三分之一,且出口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企业和原料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9.76亿元,占湖南省总量的56.2%,而加工企业仅实现出口交货值27.75亿元,仅占两成左右,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生产外向度低,参与国际分工的实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
4、盈利水平低
2002年湖南省制造企业每万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332.4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8.06元,在全国排第20位,企业盈利水平很低。究其原因,一是交税比例高,每百元销售收入上缴税金9.9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4元,在全国排第3位;二是管理成本高,每百元销售收入管理费为7.43元,居全国第1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5.87元)高1.56元;三是销售费用偏高。湖南省企业多属中小企业,产品市场认同率低,其介入市场的成本相对较高。2002年,湖南省制造业销售费用率为4.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销售费用偏高,又挤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稀释了企业盈利水平,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02年人均创造增加值48698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4%,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6%。
(二)主要原因分析
1、 对制造业投入太少,企业竞争力不强
“九五”以来,湖南省对制造业的基建、更改投资共计656.64亿元,只相当于湖南省投资总额的17.6%,比全国21.3%的占比低3.7个百分点。2002年湖南省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尽管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更新改造力度,全年实现更新改造投资141.26亿元,占全国的4%,在全国排第9位,但比山东、江苏、上海仍低6.9、4.3、2.6个百分点。而新建的制造业项目仍显不足,全年制造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3.69亿元,仅占全国的1.1%,在全国排第24位,比广东、江苏、山东低13.9、6.1、11.3个百分点。投资量小,增幅不大,新上的规模制造业不多,这是湖南省制造业规模偏小的主要原因,也制约了湖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
2、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且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2002年湖南省制造企业的研究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3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3%,在全国居第14位,比广东、上海、山东分别低0.14、0.13和0.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156.05亿元,只占全国的1.4%,在全国排第18位。
3、科研与市场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企业要快速发展,需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2002年湖南省工程技术人员有14.4万人,在全国排第9位,但由于这部分人员大多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与企业、与市场接触少,难以开发出市场对路的产品。 2002年湖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仅为28.51亿元,居全国第11位,比工程技术人员数在全国的位次低2位,技术转换为产品的比率较低。
4、高技术产业比重低,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
2002年湖南省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0.34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仅为6.8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比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2.3%)低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功能高分子制造业、生物制品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仅占全国的0.6%、2%、0.4%和0.7%,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5、高级技术工人匮乏,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件产品在中国组装和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组装,其性能、使用年限等都有较大差别,主要就是职工技术素质的差异,根源在于受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差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湖南省高级技师、技师占企业技术工人实际在岗人数的比重仅分别为0.5%和3%,还有23.6%的技术工人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素质技术工人比重低,技师、高级技师严重匮乏,再加上湖南企业普遍工资待遇太低,人才流失严重,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三、湖南省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实力分析
按照区域经济理论,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可能在制造业的所有产业部门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不至于没有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业部门。因此,我们把某一地区有现实与潜在竞争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称为具有“竞争优势产业”。
为此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产值规模指数、市场占有率、相对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和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五个指标,由于五个指标相对独立,均能反映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且在数量上差别很大,我们按照常用的综合单一指标的方法,把这五个指标相乘得到一个总指标竞争优势指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2002年全国及各省规模工业制造业行业小类数据进行测算,把各同类产业的竞争优势指数由大到小排序,如果某省某行业小类的竞争优势指数在全国同行业中位于前5名,我们就认为此行业小类为该省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行业。
(一)优势行业分布
通过计算显示,湖南省有76个小类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占423个行业小类的18%,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其他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8个行业大类中。优势行业2002年共实现销售收入694.03亿元,占湖南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39.8%。
行业小类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的有:铁路专用设备制造业、锑冶炼业、铁路机车制造业、铅锌冶炼业、有色金属合金业、其他家具制造业、苎麻纤维初步加工业、铁制小农具制造业等8个行业。
行业小类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二的有:卷烟制造业、建筑机械制造业、客车制造业、包装装璜印刷业、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锡冶炼业、日用陶瓷制造业、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业等15个行业。
行业小类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的有: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主要为烟花鞭炮制造)、制药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搪瓷制造业、维纶纤维制造业等16个行业(优势行业见附表3)。
(二)优势行业特点
湖南省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大都是依托湖南省的原有资源优势或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行业,另外出现部分新兴行业。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如配合及混合饲料制造业、水果罐头制造业、制茶业、酱油酱类制造业、苎麻纤维初步加工业等17个小类行业,占湖南省优势行业总数的22%。主要代表企业有湖南正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洞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湘阴县兰岭茶厂、加加酱业长沙有限公司等。
2、以湖南省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型产业:如日用陶瓷制造业、铅锌冶炼业、锑冶炼业、锡冶炼业、有色金属合金业等15个行业小类,占优势行业总数的两成。优势骨干企业主要有: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湖南株冶火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怡丰锡业(郴州)有限责任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3、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如依托湖南省电力机车行业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技术研发实力成长起来的相关行业,以株洲电力机车厂为龙头的铁路机车制造业、以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以株洲时代集团公司为支柱的铁路专用设备制造业、以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为骨干的铁路货车制造业,以及烟花鞭炮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其他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以远大空调为龙头企业的空调器制造业和依靠湖南建机院的科研开发实力发展的中联重科为典型代表的建筑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
4、新兴产业也有亮点闪现:如以亚大新材料为代表的功能高分子制造业、以力元新材料为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以斯伦贝谢、长海数码等骨干企业支撑的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优势不足或优势减弱的行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该行业在湖南省支柱行业中总量列第三位,但在与全国同行业的比较中不存在明显竞争优势,通过测算其中没有具备竞争优势的小类行业,呈现出大而不优的态势。湖南省钢铁工业存在产品结构欠优,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主导产品以建筑用材为主,2002年线材、普通钢材占成品钢材的比重达76.7%以上,而市场紧俏的板管带材、优质型钢材比重偏低,其比重仅为23.3%左右。其全员劳动生产率(57709元/人年)仅为全国水平的76.7%,销售收入利润率(4.13%)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2个百分点。
——造纸及纸制品业:湖南省十大标志工程之一的林纸一体化项目所属的造纸及纸制品业在省内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目前在国内尚无显著竞争优势。该行业大类中所包含的小类行业竞争优势指数绝大多数在7位以后,且与本省的资源优势结合不紧。据调查,湖南省造纸企业所使用的造纸原料有四成以上是从外省购入或进口的,恒安纸业的原料全部从国外进口,湘江纸业50%的原料从外省购进。以岳阳纸业、湘江纸业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6%,在全国排第8位,销售收入利润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九成。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该行业仍然存在散小差的状况,涉足其中的121户企业的户均年产值3452万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该行业2002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800元/人年,每个员工一年创造的增加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44元。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在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9个有色金属行业中,仅有色金属合金业为深加工行业,其余8个行业均为有色金属冶炼业。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大省,湖南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加工产业的增加值只占该行业总量的19.6%,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7%,与湖南省拥有的资源优势反差太大。有色金属产品大多为原材料卖出,利润很低,全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1.7%,只及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部分私营业主无证采掘、低水平冶炼,造成该行业规模效应下降,2002年前4位企业的行业集中度57%,比1998年下降16.7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湖南省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中共有13个具备竞争优势的小类行业,但食品行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进行食品初级加工的食品加工业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2%,而食品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稻谷和猪肉产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分别居第1和第2位,但加工率较低,规模工业企业大米产量排全国第8位,鲜冻畜肉产量排第16位。2002年碾米业、面米制品业、肉制品加工业的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5.6%、2.6%和1%,与稻谷、猪肉产量占全国12.1%和9.2%的比例很不相称。湖南省是油料生产大省,油料产量居全国第2位,但食用植物油产量却不高,2002年仅为21.32万吨,排全国第13位,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户均销售收入不足行业平均规模的七成,竞争能力较差,2002年全行业亏损,销售收入利润率为-3.3%,比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2%)低5.3个百分点。湖南省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浙江和福建,位列第3,但知名品牌不多,低档茶比重高,高档茶叶产量太少,行业效益水平不佳,2002年销售收入利润率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
——烟草加工业:作为排在湖南省制造业支柱产业第一位的烟草加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2,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2002年其市场占有率为8.6%,比2000年降低1.4个百分点,比市场占有率第1的云南省(23.1%)低12.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率11.6%,在全国只能排在第8位,比利润率最高的上海(32.4%)低20.8个百分点。
四、发展湖南省制造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巨型企业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而开放的大市场,近年来,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地专注于高科技产业、金融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大量地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转移,在此环境下,湖南省应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在优化产业结构、突出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大框架下,高屋建瓴、富有建设性地设计规划出一批对外来投资者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制造业引资项目,力图将重点优势行业和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如利用湖南省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原有的竞争优势明显的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技术实力,积极引进在有色金属深加工行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与本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用高技术提升湖南省有色金属加工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提高湖南省有色金属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培育出几个百亿级的有色加工巨型企业,创出几个在国内或国际上叫得响的高端产品品牌。
(二) 优势产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产业,湖南省的优势产业是依托省内资源优势以及行业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优势产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应优先考虑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优势产业,政府和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在短期内努力造就几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做大优势行业。对于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要发挥在全国已有的竞争优势,增加投入,壮大规模,培育规模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上游和下游的产品发展。一是做大农产品加工行业,发挥湖南省农业资源优势。如能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几十、上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既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2002年湖南省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大米75万吨,在全国排第8位,产量排在前3家的大米加工企业共生产大米19.92万吨,只有全国最大的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年产量(年产56万吨)的35.6% ;2002年湖南省生产食用植物油21.32万吨,在全国排13位,湖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前3家企业共生产9.47万吨,只及全国最大的大连金石制油有限公司年产量(11.43万吨)的82.8%。湖南省有丰富的木竹草资源可作为造纸原料,特别是近年龙须草的制浆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它生产的纸张品质可达国际公认的高档纸——木浆纸的水平,生产成本比进口木浆低50%以上,这种能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应给予大力扶持。二是提高矿产资源型制造业深加工的能力。目前,湖南省冶炼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压延制造业不具有优势。因此,在发挥原有冶炼优势的基础上,要提高深加工能力,主要是把工业陶瓷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压延业做大做强,创出名牌。三是打造技术优势的行业劲旅。突出发展铁路机车制造业、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铁路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货车制造业、空调器制造业、建筑机械制造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7个行业。四是正确把握世界发展方向,努力做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高分子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2、做强十大主导行业。烟草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十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虽居前10位,但由于在与全国同行业的比较中,具备竞争优势的小类行业不多,表现出总量大而不优的态势,没有起到真正的支柱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要把这些企业、行业做大做强,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另一方面要推进新兴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其中增长潜力大和带动效应强的产业,推进新兴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推动企业间的购并、联合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内大型企业与国外大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发挥重点产业、大型企业对新兴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组织优化的带动作用。
(三)利用较低的人工成本和资源优势,吸引直接投资
湖南省具有有色、非金属、农产品等丰富的资源,在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已发现14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就有40多种。湖南省制造业平均每人每年的人工成本近13000元,制造业人工成本不足发达国家的3%。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入驻湖南省,基本集中在电子、电器、饮料行业。因此,首先要利用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湖南省制造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其次应大力引导投资,尤其是深加工的投资,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区位优势。把优秀项目拿出来招商引资,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第三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发达省份梯度转移的基地和窗口,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积聚产业规模,借助外资实现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
(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002年湖南规模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比2001年慢一个百分点,而全国2002年比2001年快3个百分点。湖南规模工业劳动生产率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5%。假如湖南规模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至少可以增加40亿。因此,湖南省制造业在注重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劳动生产率的同步高速增长,才能实现生产和效益的双高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在资源和劳动力的价格低廉,更在于管理。要探索高效严谨的科学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增收节支降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制定多层次人才培养战略
企业优势竞争力的提高,必然依赖于人员素质的提高,依靠以人才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要重视培养、留住和吸引人才,建立人才获取、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待遇;要注重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类职业教育。加强岗位培训、技术竞赛,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
(六)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烟草加工业是湖南省传统产业,当它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后,2002年比2000年不仅产品产量增长7.4%,劳动生产率提高30%,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成为了新的竞争优势行业。湖南省建材、化工、有色、食品、造纸等传统行业必须通过高新技术改造,进行智能化管理,才能成长为新的竞争优势行业。
(七)加强研发,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争取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政府对科研机构的拨款应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该走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的道路,做到谁投资谁收益,以实现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承办:工交处
执笔:唐素芳、赵敬明、殷智敏、李群
核稿:彭积龙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