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 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当前湖南经济形势分析及明年展望

(2003年第7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4-01-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突出产业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速度和效益、生产和需求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34亿元,增长9.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6亿元、1794亿元和1954亿元,增长3.6%、12.6%和9.6%。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供给、需求双双走高

    今年,湖南省经济增长自2000年来连续三年稳定在9.0%后开始加速,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GDP增长9.6%,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4至5月份,受非典影响,第三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GDP增长9.4%;但由于省委省政府坚持“一手抓非典,一手抓经济”,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6月份以后经济呈现回升态势,其间虽再度遭受严重的水旱灾害,但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态势,1-9月份GDP增长回升到9.6%。

    1、从供给看,工业是支撑经济加快增长的主导力量

    农业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但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3.6%。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外均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省粮食总产量2524万吨,减少2.4%;大豆40万吨,增长1.3%;油菜籽94万吨,增长8.2%;棉花20万吨,增长19.3%;烟叶19万吨,增长0.34%;蔬菜2308万吨,增长5.7%;水果510万吨,增长6.5%;出栏肉猪6659万头,增长3.3%;出笼家禽52387万羽,增长6.0%;出栏牛170万头,增长12.2%;出栏羊736万只,增长11.8%;禽蛋86万吨,增长4.1%;水产品157万吨,增长4.6%。

    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湖南省规模工业产销两旺,增速是近几年的最高水平。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07.14亿元,增长20.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95个百分点,其对工业的贡献率达94.5%,是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重工业继续快于轻工业的增长。1-11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2.65亿元,占总量的59.8%,增长21.9%,增幅比轻工业高3.6个百分点。“十大标志性工程”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十大标志性工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64.74亿元,同比增长26.5%,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8.7个百分点,是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较好。1-11月全省规模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2387.06亿元,增长23.2%;产品销售率为99.55%,较去年同期高0.23个百分点。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除湘西自治州增速较低外,其余13个市增幅均在17%以上,其中永州以29.7%的增幅居各市州之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增长15.4%,纱增长22.0%,机制纸和机制纸板增长34.8%,水泥增长10.7%,平板玻璃增长29.7%,有色金属增长17.3%,汽车增长79.2%。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12.6%。

    第三产业快速恢复。受“非典”影响,4、5月份湖南省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第三产业增速减缓,1-5月累计增长9.0%,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5月下旬以后,随着疫情的缓解,第三产业逐渐回升。9月份起举办的一系列“会”“节”活动,使全省旅游市场重新火爆,特别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升温。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可达1954亿元,增长9.6%。

    2、从需求看,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11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0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016.85亿元,增长39.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7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和更新改造投资增势强劲,均高于同期基本建设投资增幅。1-11月,全省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508.45亿元、277.52亿元和206.52亿元,分别增长23.8%、48.1%和77.7%。资金到位良好。11月底累计到位资金1120.84亿元,增长44.1%,其中自筹资金增长42.2%,比重达49.4%。新开工项目和大项目大幅增加。11月底,全省建设项目7235个,增长13.7%,其中新开工项目4946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8.4%;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95.95亿元,占国有及其他投资的29.1%。44个在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282.87亿元,增长7.9%。鲤鱼江电厂扩建、韶山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建设工程、五城会馆建设工程和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等项目投产、竣工,耒阳电厂二期、株洲电厂二期、湖南主电网建设、洛湛铁路永州以北湖南段、渝怀铁路湖南段和湖南电信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2亿元,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1130亿元,分别增长13.7%和20.6%。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1-11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3.2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78.21元,增长9.6%,其中用于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支出为629.97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72元,增长6.8%。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8.79亿元,增长10.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896.33亿元,增长11.6%;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32.46亿元,增长9.5%。商业的规模效应优势明显。全省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零售额215.09亿元,增长23.2%,增幅比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高14.8个百分点。汽车、通讯器材等消费亮点持续升温。1-11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通讯器材和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58.0%和45.3%。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690元和2528元,增长10.5%和4.7%;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6亿元,增长10.8%。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1-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3.58亿美元,增长29.0%,其中出口19.04亿美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4个百分点。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额17.24亿美元,占总量的90.5%,增长17.5%。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仍是湖南省的主要贸易伙伴,湖南省与上述四国和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15.67亿美元,占总量的46.7%;出口8.80亿美元,占总量的46.2%。预计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6.5亿美元,增长26.7%;出口20.5亿美元,增长13.9%。

    (二)企业效益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1、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11月,全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1.83%,比上年同期高12.1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企业效益考核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3.34亿元,增长47.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0.86亿元,占总量的54.5%,同比增长39.3%。亏损企业亏损额24.71亿元,同比减亏3.68亿元;亏损面为2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1%,比去年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8亿元,增长40.0%。

    2、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1月,全省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35.31亿元,为预算的94.6%,增长17.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2.29亿元,为预算的96.0%,增长20.7%。工商税收、农业四税、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增长18.5%、27.4%、54.5%和17.1%。税收收入是拉动地方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但非税收入所占比重仍较大。1-11月,全省税收收入共完成163.65亿元,增长22.1%,增量占地方收入增量的74.3%,是地方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非税收入为60.0亿元,增长17.1%,占地方收入比重为25.8%。市州地方收入增长和完成进度均好于省本级。市州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39亿元,为预算的96.4%,增长19.6%,比省本级分别高2.0个和1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467.53亿元,增长10.1%。

    (三)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

    1、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资产质量和效益有所好转。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929.94亿元,比年初增加618.57亿元,增长55.2%。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累计新增贷款303.57亿元,同比增长1.06倍;短期贷款余额2230.05亿元,新增贷款268.56亿元,增长9.2%。个人消费贷款新增77.87亿元,增长68.0%,其中用于汽车和住房的贷款分别增长87.4%和50.4%。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42.7亿元,比年初增加715.31亿元,增长2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93.5亿元,比年初增加429.78亿元,增长14.7%。1-11月,全省金融机构亏损6.0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20.29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770亿元和394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740亿元和630亿元。

    2、物价稳步上扬。1-11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3%。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涨幅为5.3%,其中鲜菜和肉禽及其制品分别上涨18.7%和8.4%。11月份全省食品类价格在10月中旬主要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其中粮食价格比10月上涨7.4%。受大米涨价的影响,其它粮食制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豆类、菜籽等油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促使湖南当月油脂价格比上月上涨12.8%。石油产品价格因湖南省久旱无雨,水上运输遇阻,加之天气变冷,各地进入用油、用气高峰期,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利用燃油发电增多,耗油量增大,全省石油及制品价格比上月上涨3.8%。预计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8%。

    3、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1-11月,全省合同外资金额为16.62亿美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8亿美元,增长35.9%,外资到位率为74.5%。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欧盟,分别为8.17亿美元和1.07亿美元,两地占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74.6%。资金主要投向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为4.51亿美元、2.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但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速仅为4.5%,远低于房地产业152.9%和社会服务业46.4%的增速。在全省14个市州中,长沙、郴州、衡阳、湘潭的招商引资来势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3.82亿美元、1.92亿美元、1.46亿美元和1.03亿美元,四市累计占全省总量的66.4%,增长38.9%。预计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5.51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21.4%。

    (四)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内在活力增强

    1、重点行业推动工业快速增长。从行业分布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8大行业累计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2.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速均在30%以上。

    2、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在粮食产量因灾略减的情况下,加大了种养结构调整力度。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比例为55.7:7.9:29.4:7,粮食播种面积4530千公顷,减少2.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1%,其中棉花、蔬菜和麻类播种面积分别增加17.3%、8.1%和0.9%。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预计全年60家国家及省级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3亿元,增长12.8%,实现利润7.5亿元,增长10.6%,共连接基地1300万亩,带动农户480万户,已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粮食、蔬菜、食用油、畜禽、水产品、竹业、水果六大产业链条。

    3、重点区域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预计全年长株潭三市GDP1578亿元,增长12.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占14个市州总量的33.2%,同比高0.4个百分点。“一点一线”加常德7市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26亿元,增长11.7%,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占14个市州总量的69.9%。1-11月,7市规模工业增加值627.03亿元,国有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735.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7.53亿元,分别增长21.1%、45.8%和11.1%,占全省比重均在72%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工业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点,1-11月,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为371.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0%,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6%;实现利润5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5.2%。从投资看,非国有投资迅速扩张,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非国有投资712.6亿元,同比增长27.3%,高出国有投资6.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4.0%,同比高1.3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月,全省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体制转变和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资源紧缺的矛盾较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湖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电大幅上升。而从今年夏季开始,湖南省一直干旱少雨,水库库容量减少,水电站无法满负荷发电,主要依靠火电的供应,1-11月湖南省火电发电量增长49.29%。火电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煤炭的供应货紧价扬。为降低成本,火电发电企业存煤量不大,受到燃料短缺的困扰、没有原料的电厂只能被迫拉闸停产。电力缺口对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由于电站建设周期长,在今后几年内,电力供需形势仍将总体偏紧,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2、农民收入增长较缓。1997-2002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6%,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3.8%的幅度,但与本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比,低2.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5.8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较缓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断走高,种植业利润空间不大,甚至无利可得;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盲目性大,信息闭塞,跟风现象严重,订单农业比重小,产品无特色质量也欠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乡镇企业严重萎缩,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3、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业企业盈利过度集中,整体水平较低。1-11月,湖南长丰汽车、常德卷烟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华能电力岳阳分公司、长沙卷烟厂等16家企业共实现利润52.27亿元,占总量的56%。但仍有1369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24.2%,亏损额为24.71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带动力偏小: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预计2003年仍占GDP的19.1%,农业增加值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5.7%,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的程度较低;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低。200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在全国排第27位,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只有19.2%。而且工业产业结构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三产业虽然占GDP的42.2%,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不足。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湖南省在全国属下游水平,2002年的比重为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在全国仅排27位,大大低于发达省市。

    4、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湖南省今年计划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万人,新增城镇劳动力15万人,上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多万人,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计达85万人;同时,湖南省今年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尚有近3万人未能实现就业。尽管今年湖南省先后出台了29个再就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预计全年可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但仍有30多万人的就业缺口。

    5、中小企业贷款难。近年来,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逐年下降,2002年全省中小型企业贷款比重为64.07%,较2000年下降8.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和县域贷款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区域性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发育滞后、功能弱小,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严格的审贷分离和风险防范制度,“恐贷”、“惜贷”情况较为突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全省14家担保公司总资本金只有1.9亿元,2002年累计仅担保1.3亿元,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需求。

三、对2004年湖南经济发展的展望

    从2004年经济增长的环境和条件看,尽管湖南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仍然是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政策稳定,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我国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考验,我国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二是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有创新,如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等,都将有利于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进一步激发;同时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就业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的深入以及新的消费信贷政策的推行,消费升级的条件和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三是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湖南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经济环境

    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上好转。美国经济在持续减税政策作用下增长加快,日本经济出现温和复苏迹象,欧盟经济也有望走出低谷,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趋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幅将比今年高0.5—1百分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9%,比2003年快1.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经济分别增长3.9%和1.9%,比上年高1.3和1.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将从2003年的5.0%提高到5.6%,加快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走势向好。据有关方面预计: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有望超过8%,基本接近潜在的增长率,增长周期由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发展。

    (三)湖南省经济具有快速增长的动力条件

    1、工业将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2004年湖南省将全力推进工业化,突出制造业发展,投入力度依然较大。据统计,1—11月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工业新增固定资产126.91亿元,占全部新增固定资产的1/3以上,这些新增固定资产将对明年工业生产提供新的动力;同时通过优化工业结构、加大改组改制力度,工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04年工业增加值1644亿元,增长11%以上。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首先是湖南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政策力度依然较大。其次有项目支撑。在2003年湖南(深圳)投资洽谈会上,湖南省共签订了省级重点合同项目74个,合同引进外资和内资分别为20.9亿美元和119.15亿元;同时今年部分在建项目的投资工作量要结转到2004年;明年还有如怀新和常吉高速、洛湛铁路永南段、湘潭电厂扩建、华能岳阳电厂扩建等一批重点新开工项目。这些都有利于全省投资总量的扩张。三是随着国家新的投资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湖南省投资兴业环境的优化,民间投资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28亿元,增长12%。

    3、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热点开始形成,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目前,湖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部分城镇居民已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级以上消费过渡的能力,以住宅、汽车、旅游、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热点开始形成;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需求的扩张。据测算,湖南省城市化进程每提高1%,可转移43.3万农业人口和新增13.5亿元现实购买力;此外,随着再就业优惠政策、农民工进城务工政策的落实和公务员上调工资政策的到位,加之部分企业效益好转,职工工资有所增长,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消费的增长。预计200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亿元,增长10.5%。

    此外,市场价格攀升,特别是农产品、原材料、燃料等的价格一定程度上涨,对于农业和原材料产品比重较大的湖南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当然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冷静面对湖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3年全国形势普遍较好,兄弟省市加快发展的来势逼人,湖南省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拉大;湖南省产业竞争力不强、工农业投资欠账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增收面临着新的困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的矛盾也在逐渐显现等;2004年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国家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信贷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非典隐患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明年湖南省经济仍具备较快增长条件。只要努力抓住机遇,树立积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湖南省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

四、加快湖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着力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

    目前,我国GDP总量不及世界的三十分之一,而每年消耗的钢、煤炭和水泥分别占世界的25%、30%和50%,经济高增长仍未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增长模式,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仍很严重。就湖南省来说,一是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八五”和“九五”分别低0.23和0.1。二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实力弱、效益低。2002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户均增加值为1301万元,仅相当于全国的82.5%,居全国第23位;制造业企业每万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332.47元,比全国少108.06元,居第20位;劳动生产率比全国低14.6%;制造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0.34亿元,占全国的1.0%;“九五”以来,湖南省对制造业的基建、更改投资累计为656.64亿元,只相当于全省投资总额的17.6%,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三是人口多,人均实力弱,环境日益恶化。很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又不损害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势头,首先必须统一思想,坚持统筹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优势地区的发展,加大落后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逐步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改变单纯以增加投资来追求速度的倾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三是着力培育财源,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财源的新增长点;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经济投入产出水平。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突出产业优化升级

    首先,要坚持突出重点,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全力改造提升食品、石化、建材、造纸四大传统产业。其次,要坚持项目驱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区域,按照专业化协作的要求,推动优质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造就一批“专、精、特、新”和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三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认真总结和吸纳各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加大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通过合资合作、部分或整体转让产权,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在强化政府规划、协调和服务功能的同时,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建设和管理等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真正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三)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湖南最终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1990—2002年,全省最终消费率下降1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分别上升1.5和3个百分点。2000、2001和2002年三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4.8%、5.1%和5.0%,今年预计增长4.7%,大大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因此,一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县乡公路建设和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二要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保持必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调整种养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大《湖南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落实力度,清理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要深化农村税制改革,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让取消农业特产税和补贴种粮农民的政策尽快落到实处;要精简乡镇村的机构,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真正消除各种乱收费现象。

    (四)努力改善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一是瞄准湖南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围绕“培育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战略重点,找准产业发展与信贷支持重点的结合点,加大银企双方的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二要加快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比重。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能力。三要认真研究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四要充分发挥票据整体功能,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省内优势骨干企业继续稳妥发展票据业务,鼓励省内大企业在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的中小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促使信贷资金向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倾斜。

承办:综研室             
执笔:曾斌求 彭积龙 唐颖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