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3年湖南规模工业发展状况及2004年展望

(决策咨询10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4-03-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3年,湖南工业战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沉着应战,抗“非典”,战高温,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年全省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886.52亿元,居全国第15位;同比增长20.7%,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达121.55%,同比提高11.73个百分点,呈现出生产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湖南省规模工业月度增速一直在18%以上,呈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1、重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稳步健行

    随着湖南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措施进一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为了克服“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三产损失二产补的正确决断,加大了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投入,带动了全省重工业的发展。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28.38亿元,增长21.9%,高于轻工业3.5个百分点;完成轻工业增加值358.1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长丰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值增速均在70%以上。

    2、股份制、三资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增长的领头羊 

    2003年,占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64亿元,同比增长27.9%,高出全省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65.83亿元,同比增长30.8%,高出全省10.1个百分点。

    3、各市州工业普遍快速增长

    2003年,全省有13市规模工业均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其中增长20%以上的市有7个。永州市增长最快,达27.9%;其次为长沙市,增长25.5%。

    4、新产品开发成绩喜人

    2003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增长15.4%,完成新产品产值171.57亿元,增长30.1%,新产品产值率达6.5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为规模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增添了动力。

    5、出口渠道不断拓宽,出口交货值较快增长

    2003年各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影响,不断拓宽出口渠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出口交货值大幅度增长,完成出口交货值150.13亿元,增长27.1%。在出口交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中,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湖南铁合金厂、湘乡市怀其制革有限公司、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嘉玛服饰郴州有限公司、花垣县振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口交货值增长50%以上。

    (二)产销衔接良好

    受"非典"影响,2003年全省规模工业产销率4、5两月连续下降,导致1-5月累计产销率较2002年同期略有降低,但从6月份开始企业销售快速回升,2003年产销率累计达到100.07%,居全国第一位,同比提高0.34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销率累计为100.34%,同比增加0.55个百分点;重工业为99.93%,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 股份制企业产销率最高,为100.34%,同比增加0.1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销率最低,为99.79%,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

    (三)效益稳步提高

    2003年,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1.55%,同比提高11.7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98%,同比上升9.8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呈效益提高、利润增加,亏损面、亏损额双降的良好局面。

    1、利润超过百亿元

    湖南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08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2.3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52.3%,同比增长33.8%。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七大优势行业同比新增利润21.81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新增利润总量的72.1%。

    2、减亏成效明显

    2003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9.64亿元,同比减亏1.93亿元;亏损面为21.2%,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为24.2亿元,同比减亏1.6亿元;亏损面为33.9%,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

    3、优势企业贡献突出

    2003年全省有18家企业利润过亿,共实现利润63.92亿元,占总量的63.9%。其中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岳阳分公司、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远大直燃机有限公司利润增长均超过1亿元。

二、2003年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003年,湖南相继遭受到非典、洪灾、高温干旱的影响,而对工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电力紧缺,煤炭、燃油供应紧张。

    (一)电力紧缺

    “十五”前两年,全省共完成电力投资141.3亿元,其中电源建设完成64.8亿元,累计开工电源建设是全国最多的省份。但电力发展的速度仍滞后于社会用电增长的速度,湖南省依然是缺电省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6%和57%。在限电的那段时间内,湖南省电网每天最多只能提供电量1.05亿千瓦时,而全社会日用电需求量已达1.25亿千瓦时,日缺电量2000万千瓦时,缺口达15%以上。

    湖南省电源以水力发电为主,统调电源中,水电就占到了55.2%,如果再加上各地的小水电,全省水电所占的比重超过60%,与全国平均24%左右的比重相比,要超出近2倍。水电依赖水能资源,2003年湖南省干旱时间过长,水库储水不足,有的已处于死水位或接近死水位,全省水电供应量骤减。同时,湖南省用于发电的水利设施大都还需承担防洪和抗旱职能,在对天气变化还不能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对储水量和蓄水时机很难把握,稍有差迟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应对电力紧缺难题,湖南省从2003年7月份开始实施避峰、让峰、计划用电、拉闸限电等一系列限制用电措施。从12月1日开始,湖南省又采取了将用电指标切块包干分配到各地市的非常手段限制用电。省会长沙,除49家一类重点用户外,自11月30日起,均已实行供电3天停电1天的限电办法。为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只能牺牲工业生产用电。根据企业效益好坏、订单多少和生产连续性强弱等标准,全市企业分成一、二、三类执行限电方案。16家经济效益好、国际订单多、生产连续性强的事关全市经济全局的一类重点企业按照“停一供三”的原则进行限电;效益较好、生产连续性强的20家二类企业则按照“停五供三”的原则限电;其余生产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均相对较差的三类企业将按照“停八供八”的原则分片限电。前段实行停产压电的小煤矿、小水泥、小冶炼等“十小”企业仍然严格执行原方案。这些对工业生产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近日来由于山火频发,部分线路不得不拉闸,全省用电形势更加紧张。

    (二)煤炭紧张

    湖南省煤炭贮存条件太差,煤层较薄,不宜建大矿、大井,煤炭生产只能小规模开采;地质条件在全国也最差,水、火、瓦斯、煤尘、垮顶等5大灾害并存,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省煤炭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煤炭开采与贮存比为1∶73,大大少于全国1∶770,采贮比仅及全国的1/10,各工业企业要正常运转,煤炭库存必须在180万吨左右,这样10天之内才不会“断炊”,低于此则会紧张。湖南省煤炭供应不足,品质差,占全省煤炭消耗总量近1/4的发电用煤本主要依靠从外省调进,由于连续干旱,全国均出现了电煤紧张局面,山西、河南、贵州等产煤大省都发生了缺煤停机的现象,湖南省电煤难以及时足额到位。而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能耗大户,随着产业高速运行,耗煤量也大为增加,缺煤形势难以缓解。

    (三)燃油告急

    2003年6月份底以来全省持续干旱,电力紧缺,燃煤和成品油用量剧增;国际市场每桶原油价格涨至30美元,进口原油也随之减少;加上五城会的召开,成品油需求量不断增大,各大加油站纷纷告急。虽然炼油企业加大负荷炼油,但东北地区许多油田减产,新疆地震、咸阳塌方也给成品油的采购、运输带来许多影响,导致河南、河北等原油主产省的成品油每吨涨幅超过10%,湖南成品油紧缺,许多加油站出现油料断档的现象。针对湖南成品油市场紧缺的现状,中石油湖南分公司第三季度从外省调入17万吨成品油,其中仅9月份就从东北地区调入成品油近7万吨投放市场,较8月份多1.3万吨,第4季度又从外省紧急调入15万吨成品油,以缓解湖南油品市场供应吃紧、加油困难的现状。由于内河水位一直偏低,铁路运输压力大增,能源运输出现紧张局面,中石化湖南公司由于采取水运多次转驳、公路直运等多种措施调剂资源,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为了保证能源供应,湖南对部分能源产品的中间环节价格进行了调整,汽柴油配送销售价格已从2003年11月28日起,供应给用油大户(每次提货在4吨以上)的汽油由原按批发价格执行改为按零售价下浮100元执行,柴油由原按零售价下浮100元执行调整为按50元执行(单位均为每吨)。

三、2004年工业经济发展展望

    从国际、国内和省内的环境来看,2004年,湖南省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速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据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预测,2004年美国经济增幅将达4%。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1%,较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较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出现好转、日本经济展露复苏迹象、欧盟经济也有望走出低谷,这些均有利于增加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拉动国内需求的增加和产品价格的上涨。

    二是中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机制将继续加强,经济的内在增长趋势不断增强。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以"吃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正在加快向"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转换,特别是2002年以来,居民对汽车、住房、通讯等新兴耐用产品的消费力在明显提升。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住宅业、通信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其次,国内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创新,保证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为2004年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国内环境。 全会明确提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2004年初中央的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2004年国家还有望出台一系列促进收入增长、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如个人所得税改革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消费的持续增长。 

    三是省内经济增长动力强劲。2003年湖南省GDP增速达9.6%,2004年湖南省经济仍处上升通道,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工业化进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工业发展的氛围更浓、环境更优。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湖南省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工业整体实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工业自主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尤其是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全省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2004年,湖南省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3亿元,比去年增长12%。在加强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今年将抓紧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包括湘钢宽厚板和新炼项目、江南风光轿车项目一期、中联重科扩建等工业项目,常德至吉首、长沙至湘潭西线、怀化至新晃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金竹山电厂扩建、岳阳华能电厂二期、湘潭电厂二期等能源项目,皂市水库枢纽项目,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电力投资建设,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2003年,湖南深受缺电的困扰,工业生产受影响,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计划在2010年前将大兴火电。按照规划,“十五”后三年,水电方面,东江、柘溪、五强溪均将进行扩容,合计172万千瓦,火电则多开工300万千瓦;“十一五”比原计划多投产水电172万千瓦,火电多投产240万千瓦。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湖南甚至没有水电项目,主要是发展火电和核电。另外,在电网建设方面,2010年前全省将建设长沙南500千伏变电站,形成长株潭益500千伏完全双环网,建成怀化至邵阳第二回500千伏线路,在邵阳和衡阳之间开辟一条新的“西电东送”通道,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

 (二)合理调配,科学规划,解决用煤难的问题

    要解决全省煤炭资源的瓶颈约束,首先要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投入,摸清后备煤炭基地的资源家底,创造建设新煤矿的条件。另外,必须加大煤炭基础建设的力度,走多元投入的路子,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省外资本,积极争取上市融资,破解后续煤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必须加大外省煤的调入,煤炭消耗大户必须尽快与产煤大户结成战略联盟,缓解煤炭供应压力。

    (三)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资金面相对宽裕,流动资金周转较快,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在大力提倡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今天发展制造业尤为重要。2003年,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以冶金、机械工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投资261.54亿元,增长55.3%,为2004年湖南省制造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湖南省将继续加快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依据湖南省的特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把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结合起来;其次要加快对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完善研发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使技术研发创新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再次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增强工业化发展后劲。

    (四)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型工业化上起着先导作用,与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要落到实处,要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通过实现产品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来提高湖南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切实推动湖南省企业特别是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在未来几年里跨上新台阶。

    (五)高度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

    在2004年全国能源生产上调20%的情况下,湖南省能源生产力度也会相继加大。因此,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瓶颈制约开始显现的情况下,要更加突出抓好产业政策引导,突出抓好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工作。继续搞好节约利用目标管理,加强对市州和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约利用情况的调度与监控。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重要能源的综合利用。淘汰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支持研发和推广使用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增强节约意识,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承办:工业交通处
执笔:李  群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