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面提速 问题仍须关注
(决策咨询23期)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省GDP为1142.4亿元,增长11.2%,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并首次回升到两位数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3.6%;二产业增加值435.18亿元,增长16.5%;三产业增加值563.62亿元,增长9.5%。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一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378.36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工业239.72亿元,增长26.7%,比去年同期高6.7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增幅。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重点骨干企业和支柱行业的突出贡献,“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完成增加值86.96亿元,增长37.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46.8%;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8大行业完成增加值153.76亿元,增长33.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8.3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704.6亿元,增长31.6%;产销率为98.68%,同比提高0.07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8亿元,增长27.9%。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26亿元,增长39.1%,比去年同期高16.7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三大渠道投资强劲增长,全省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为99.64亿元、51.85亿元和51.11亿元,增长44.4%、67.4%和5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比去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5.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4.92亿元,分别增长66.9%和44.2%。一季度,全省城镇以上新开工项目1104个,增长44.9%,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20个,累计完成投资44.8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的20.4%。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来势较好。一季度,全省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除家禽及禽蛋受禽流感影响下降外,畜牧水产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一季度全省出栏肉猪2021.82万头,增长4.0%;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51.76万头,肉用羊217.68万只,分别增长6.5%和8.4%;牛奶产量1.13万吨,增长37.8%;出笼家禽12237.39万羽,禽蛋产量16.01万吨,分别减少3.4%和1.8%;水产品总产量40.01万吨,增长4.6%。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萎缩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转。据省农办统计,4月10日止,全省共落实粮食计划面积7681.66万亩,比上年增加886.94万亩。
(三)内外贸易市场活跃,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59亿元,增长12.1%,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8.61亿元,增长35.6%;餐饮业零售额61.68亿元,增长17.0%。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1.64亿美元,增长49.4%,比去年同期高18.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54亿美元,进口6.10亿美元,分别增长25.1%和81.4%。由于一季度铁矿砂及其精矿和汽车及汽车底盘等产品进口数量激增,湖南省贸易首次出现季度逆差,为0.5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顺差1.07亿美元。
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3.7%,为近两年来最高,分月看,1月份上涨3.8%,2月份上涨3.1%,3月份上涨4.3%。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全省食品价格上涨9.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7%;原材料、燃料、动力产品购进价格上涨11.5%,创近四年来新高。
(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大幅攀升,增幅创近几年新高。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145.31亿元,完成预算的28.3%,增长38.5%,比去年同期高18.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46亿元,完成预算的25.9%,增长37.1%,分别比2000年、2001、2002和2003年同期高29.3个、20个、22.7个和18.1个百分点,上划中央“两税”63.35亿元,增长37.6%;上划中央所得税11.5亿元,增长53.4%。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湖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828.07元,增长14.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9个百分点,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16.68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6.7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5.08元,增长9.1%。工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一季度,湖南省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6.04%,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25亿元,增长68.2%。
(五)优势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湖南省“一点一线”地区GDP为696.24亿元,长株潭三市GDP为386.59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3.9%,比全省快1.5个和2.7个百分点。三市GDP分别为230.76亿、85.69亿和70.15亿元,增长14.8%、11.9%和13.5%,分别比全省快3.6个、0.7个和2.3个百分点。
(六)经济景气继续呈现上升势头。1—3月宏观景气分值继续上升,达33分,比1—2月高1分,继续处在绿灯区的上限。一季度,全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继续双双攀高,分别达到121.49和126.39,比去年同期提升5.85和3.72点,创历史新高;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达128.28,同比提升12.4个。
(七)就业和再就业及城镇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一季度,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45万人的2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32.9%。1-3月,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应发数21.14亿元,实发21.1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为100%;实发基本养老金同比增加1.27亿元,增长6.4%,至3月末,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7.6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50万人的35.3%;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6%;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
一季度,全省GDP增长11.2%,从各方面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经济快速增长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支撑条件。主要理由有:
第一、最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累计效应的释放。1997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湖南省加大投入,7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769.56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42.9%,特别是近300亿元的国债资金及其带动其他资金投入年均拉动湖南省经济增长在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加快“三化”进程,有效地聚集生产要素,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此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第二、经济增长周期的惯性作用。目前湖南省经济正处在第三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从目前经济运行的轨迹和先行指标判断,一季度经济增长11.2%,并未攀升至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临界点(前两轮周期的峰位分别为12%和12.6%),经济增长仍有上行空间;湖南宏观经济景气曲线显示,目前湖南省经济只是接近绿灯区的上限,仍未进入黄灯区,表明湖南经济正处在适度快速增长区间。
第三、具备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一是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明显。一季度,湖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推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推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强劲。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非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5%、32%和36.7%,比规模工业高5.8个、5.3个和10个百分点。一季度,非国有投资增长42.6%,比国有投资快8.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9%,比去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四是货币、资金供应量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185.5亿元,同比增长16.9%,虽低于去年,但仍是1997年以来的次高水平。一季度新增288亿元,同比多增18.6亿元。一季度,全省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增长29.0%;全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5.27亿元,同比增长37.8%。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在通缩有所缓解以后,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总水平适度上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目前湖南省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并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是企业成本上升,减利增亏因素增多。一季度,湖南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高于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5.2个百分点。在这种上游产品供应偏紧、价格上涨,下游产品销售偏淡、价格徘徊不前而导致两头挤压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扭亏增盈的难度增大,同时对企业家的信心造成较大影响。一季度,企业利润景气指数为107.44,同比下降13.63点;企业的投资意愿分别比上期和去年同期下降4.36和0.37点;企业成本景气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7.65点。目前,一些企业不得不以压产来降低损失,如湘潭金迪化纤一季度现价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20.7%。
二是化肥、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高,农民种粮收益面临挑战。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其中1月上涨6.8%,1-2月上涨7.1%。如果按目前的化肥价格,农民种一亩早稻化肥投入将从50元增加到66.5元,增幅33%。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农民支出费用增加较快。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增长12.4%,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长17.4%,高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个百分点,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直接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粮、油、肉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低收入户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按2003年城市低收入家庭月人均大米、猪肉消费量测算,仅此两项的消费支出人均每月增加7.97元,这无疑加重了低收入户家庭生活负担。
(二)能源紧缺和运输紧张的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湖南省能源消费与需求的矛盾问题已经凸现。一季度,湖南省主要能源消费继续大幅增长,库存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一季度,规模工业煤炭消费量增长49.6%,原油消费量增长17.5%,汽油消费量增长29.7%,燃料油消费量增长18.3%;全省发电量134.03亿千瓦小时,增长12.6%;全省用电量138亿千瓦小时,增长13.4%。3月末全省规模工业煤炭、原油库存同比分别减少35.41万吨和1.83万吨;4月12日,全省八大电厂总库存煤仅26万吨。据对全省140家重点工业企业调查,46.2%的企业认为当前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同时,从全国来看,今年以来能源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并呈加剧势头。一季度全国共有24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比去年全年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还多两个,预计全年全国预计缺电高达3000万千瓦左右,将是近几年电力缺口最大的一年。据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54家重点火电企业中,有63%的企业煤炭库存减少。此外,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 4月12日涨至每桶32.92美元,单日油价近一个月来第二次逼近每桶33美元。目前,美国每加仑已达到1.78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全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输状态,运力缺口较大,铁路运输对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影响也越来越大。今年广铁集团安排湖南省铁路运输计划5235万吨,比上年增加235万吨,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差距很大。3月份,长沙铁路总公司日均请求装车3000车以上,即日均实际装车只有1800-1900车,怀化公司日均装车缺口约为800车,特别是钢铁、煤炭企业反映强烈。一季度,全省货运周转量328.04亿吨公里,增长12.3%,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综合分析,由于目前湖南省经济运行仍处在绿灯区,经济持续增长的空间和惯性并存,且去年上半年由于非典的影响,GDP增长只有9.4%,基数较低。因此,只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上半年湖南省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三、几点建议
——采取积极措施,努力缓解物价上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一是有关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市场作用与政策措施相结合,强化居民生活必需品、重要的公用、公益事业及生产资料价格监测力度,防止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二是高度关注民生,重视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适时抛售储备粮食,避免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三是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农资价格上涨,严厉打击假化肥、农药的生产,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要抓住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产品市场热销的有利时机,在刺激企业扩大生产的同时,因势利导,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提高,增强自身消化上游产品涨价压力和抗风险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能源紧缺和运输紧张的压力。一是加强对煤电油运情况的监测。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在煤、电、油供应短缺的情况下,要加强能源的储备和调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潜在生产能力,合理安排供应顺序,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注重人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二是增加技改投资,改善电力供给结构。三是要根据湖南省能源消费大户主要是工业企业的现状,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行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限制能耗高、产出低、粗加工的小企业开工生产,减少不合理需求;特别是要警惕“五小”趁当前部分原材料、燃料涨价之机,死灰复燃;同时,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产品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强化紧缺物资的运输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发电用煤,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湖南省经济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开始全面同步复苏,世界经济形势好转。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人士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4.75%,为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佳表现,其中美国经济增长4.7%,日本为3%左右,欧元区为2.2%;世界贸易在2003年增长4.5%以后,今年可望增长7.5%。同时,中国经济继续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一季度经济增长9.7%;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迅猛,对湖南省来说,这既有利好的一面,但同时给湖南省带来较大的压力。一方面,全国和各省市区经济加快,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生产要素的流动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由于湖南省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较低,周边省市加快发展对湖南省的波及效应和挤压将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全国经济增长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作用凸现,国家也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所有这些,对经济扩张时间和速度都慢于全国的湖南来说,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湖南省所需要的资源和资金供应紧缺等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今年全国新增信贷规模2.6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000亿元。同时,国家对部分行业和项目的审批进行限制,不少项目前期工作难度加大,国债计划下达也比往年晚3-5个月。一季度,湖南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国慢4.3个和3.7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产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增长8.4%,国内贷款同比下降1.4%;国家今年下达给湖南省的土地计划也比去年实际使用量减少1/4。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湖南省经济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承办:研究室
执笔:高勇 彭积龙 曾斌求 周曙东 唐 颖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