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工业处于上升通道 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
(决策咨询42期)
2001年以来,湖南省规模工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生产增幅年年跨越新台阶,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除元月份受春节放假因素影响,增幅仅13.0%外,其余各月生产增长均在20%以上,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增速逐月有所回落。上半年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545.13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增幅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1—5月实现销售收入1215.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4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5.79亿元,同比增长58.9%。
一、 规模工业发展回眸
(一)重工业强势发展
2002年以来,轻重工业基本保持同步发展的态势,但重工业的发展势头始终比轻工业强劲。今年上半年,重、轻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45.51亿元和199.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21.3%,重工业比轻工业快5.3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3.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重化工业特征较为明显。
(二)股份制、三资企业更具活力
由于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与使用上更趋合理,机制上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更灵活,其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近3年来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生产增幅均远远高于国有控股企业,今年以来其增速均在30%以上的高平台上运行,而国有控股企业增幅基本在20%附近徘徊。
(三)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攀升
近3年来湖南省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基本呈现出逐月攀升的势头。今年1-5月份,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1.38%,比上年同期提高17.77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27%,同比上升19.9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
(四)亏损面逐年下降
规模工业亏损面近3年来呈逐浪下降态势。今年1-5月,规模工业亏损面为23.2%,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五)支柱行业、骨干企业贡献明显
支柱行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多年来一直是推进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湖南省工业的5大支柱行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增加值259.09亿元,同比增长25.3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 49%;1—5月实现利润32.75亿元,增长56.8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3.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7.4 %。
“十大标志性工程”工业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增加值185.74亿元, 同比增长28.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6%;1—5月实现利润27.48亿元,增长28.3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1.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6.8 %。
二、当前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因素分析
(一)前期资金投入带来的延迟效应
近年来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投资对湖南省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且存在延迟效应。2003年湖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376.5亿元,增长36.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39.8亿元,增长44%。今年上半年工业完成投资217.57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分别增长151.8%、65.2%。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近三成增幅超过100%,完成投资过10亿元的建材(24.68亿元)、化工(14.77亿元)、冶金行业(26.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4%、127.9%和25.7%。截至6月末,工业企业新增短期贷款40.92亿元,技术改造贷款新增3亿元,增长68.3%。由于近年来投资的高速增长,金融信贷的强力支撑,为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省工业整体实力和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今年,湖南省将投资440亿元,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着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技改项目尤其是“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实施,如湘钢宽厚板项目、江南风光轿车项目一期、中联重科扩建等工业项目,常德至吉首、长沙至湘潭西线、怀化至新晃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金竹山电厂扩建、岳阳华能电厂二期、湘潭电厂二期等能源项目,皂市水库枢纽项目,都将极大地促进湖南省工业经济的继续快速增长,为推进湖南省工业化进程写下新的篇章。
(二)出口高速增长的带动效应
2003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2004年大部分国家的多数经济指标上扬,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全面转好,湖南省出口形势转旺,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2.24亿元,同比增长44.2%,比上年提高19.2 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同期最高增幅。6月份,实现出口交货值20.7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49.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南省出口创汇最多的5个行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61.6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6.8 %。
(三)当前消费结构升级的联动效应
近年来,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商品房销售旺,带动家居商品高速增长;汽车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电子通讯、生活日用品和节庆食品需求明显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产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住宅业能带动45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湖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达352.56万平米,同比增长52.7%。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467.3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5%。其中:交通费支出增长129.3%。由于汽车关税下调,市场价格大幅降低,各种新款轿车面市,极大刺激居民购买欲望。个人购买家用汽车是近两年城镇居民消费的亮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也扩大了市场化投资的空间,进而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国有企业改制的拉动效应
近年来湖南省国有企业大范围的改制、重组,盘活了存量资产、卸下了包袱,企业微观环境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显著增强。5月末,湖南省国有工业企业1244户,比上年同期减少316户。大量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国有企业的退出,大批高效、灵活的小企业的进入,激活了市场这一池春水,使规模工业更具活力。
三、当前制约工业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1)煤、电、运供应依然紧张
煤:湖南省煤消耗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4个行业,这4个行业占全省消耗总量的60%,其中电煤占30%。自4月份湖南省进入雨季后,全省水电机组陆续开启,电煤库存逐步回升,截至7月12日,全省8大火电厂库存电煤仅90.44万吨,平均可供天数超过警戒线水平,要保证火电机组的正常生产压力较大。尽管国家对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几个行业实施宏观调控,生产增速有所减缓,但受市场需求拉动,生产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主要耗煤行业对煤炭需求仍呈上升趋势。
电:近年来湖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89.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预计今年省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950万千瓦、最大日用电量1.9亿千瓦时。湖南省电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水电比重大, 加之今年降雨偏少,上半年仅完成水电生产量114.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3%。5至9月国家未分配三峡电能入湘,周边省份电力供应都较紧张,预计今年电力供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今年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长株潭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运输:由于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运量增长很快,运输紧张。由于5月1日正式施行《交通安全法》,各地加大了对汽车超载的查处,公路运输能力在短期内受到明显影响,使铁路运输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目前请求车满足率不足40%,湖南省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往年更加突出,省内装车困难,发运外省(主要是醴口)紧张,外省煤炭、矿石等原燃材料调入也十分困难。
(2)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
在增加值总量列前10位的行业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4大行业为高耗能行业,上半年共完成增加值155.23亿元,占10大行业总量的40.8%。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作保障,在现实能源短缺,“瓶颈”制约仍旧存在的条件下,高耗能企业因能源供给跟不上,造成停产的情况时有发生。
(3)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能力低端化
除烟草、钢铁、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点多面广,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大量存在,行业集中度较低。如湖南省规模工业企业水泥生产能力达5000万吨,但代表先进工艺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仅960万吨,不足两成,而工艺落后的立窑生产线有700余条,占生产线总量的90.6%。国家鼓励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只有3条。330户规模水泥生产企业中,1—6月生产水泥20万吨以上的仅4户。
(4)产品结构不优
湖南省产品大路货较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比重低,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有限,抢占市场先机的能力不足。尽管涟钢薄板项目的部分达产,湖南省成品钢材的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板管带材产量为 78.83万吨,占成品钢材总量的22.7%,同比上升了5.4个百分点,但湖南省钢材的板管带比仍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5)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上半年湖南省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达113.0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5.56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涉及的38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于其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矛盾加剧。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这两者的逆向差额更是高达10%以上。
四、对策建议
(一)努力开源节能
开源方面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省外资本,加快电源建设;立足于核能、太阳能、风能、空气热能和地下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加大湖南省煤炭资源的勘探投入,摸清后备煤炭基地的资源家底,创造建设新煤矿的条件,加大煤炭基础建设的力度。要大力发展火电,同时抓住国家优先发展水电的机遇,加大水电的梯度开发力度。
节能方面一是要在全社会树立一种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观念, 加大节能产品的研发力度,努力推广应用节能产品;二是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耗能单位节约利用情况的调度与监控。强制性淘汰高能耗、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三是要通过时段电价措施,平抑用电高峰,缓解能源瓶颈问题。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在湖南省总量居前10位的行业中,有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4大行业为高耗能行业,其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总量的四成以上。
从全省工业战略布局来看,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将战略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因此,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信贷管理,从严控制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的贷款,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进入标准。
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在大力提倡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今天发展制造业尤为重要。为此,要立足湖南省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扬长避短,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推广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来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湖南省工业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1—5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7.82亿元,占亏损总量的66.2%;亏损面为4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刻不容缓。因此,要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鼓励国有企业从一般性的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积极实行股份制改造,努力扩大盈利能力,改变湖南省工业利润总额倚仗少数企业支撑,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的现状。重点发展大型股份制企业,要进一步抓好抓落实“十大标志性工程”的股份制改造,努力做大做强湖南省制造业。
(四)关注部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大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上半年湖南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5.56个百分点,38个工业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这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加剧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影响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克服短视行为的影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调控政策,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扭转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关停并转那些争能源、争资源的小企业、小作坊,遏制原材料等价格过快的增长势头,确保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确保工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承办:工业交通处
执笔:殷智敏
赵敬明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