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4年湖南市场价格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决策咨询0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5-02-0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4年,在全国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循环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湖南与全国一样,粮食价格上涨带动市场价格开始了新一轮剧烈的结构调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9%。主要类别商品价格上涨、平稳、下跌共存,且涨跌差异较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价格结构调整年。

    一、2004年消费市场价格结构调整的特点

    2004年,湖南消费市场价格变动呈现明显的结构性调整态势。在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中,价格涨幅超过1%有三个大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11.6%)、居住类(上涨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2%);价格涨、跌幅在1%以内、属于基本平稳的有四大类,分别是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价格下降超过1%的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

    如果从商品零售价格的角度来考察,价格结构调整的特征更加明显。调查的十六大类商品中,呈“九涨七降”态势,剔除消费价格中的服务项目部分后,食品、燃料、金银珠宝价格上涨更加突出,分别上涨11%、10%和9.7%;工业消费品价格向下调整更加明显,交通和通信用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7.7%、3.7%、1.7%、1.6%、1.5%;大类之间最高涨幅与最大跌幅的差距有18.7个百分点,比居民消费中的差距高5.9个百分点。

    (一)农产品价格和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商品价格以及能源产品价格是这次价格结构调整中的上涨部分

    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水产品、鲜菜、鲜果是食品类中直接用于消费的产品,糕点饼干面包、奶及奶制品、在外用膳食品是食品类中经过工业加工后消费的产品,这两类产品价格均呈上涨态势,致使全省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1%,占全部价格涨幅的80%,其中直接用于消费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1、粮食、肉禽蛋、水产品等直接用于消费的产品价格均以两位数的幅度上涨

    2004年,全省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27.5%,其中大米价格上涨34.2%,面粉价格上涨15.9%,面条等粮食制品价格上涨12.3%。

    油脂价格上涨25.4%,其中植物油脂价格上涨18.6%,植物油制品价格上涨11.4%,茶油价格上涨37.4%。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1.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8.8%,活鸡价格上涨12.3%,活鸭价格上涨18.4%,鲜蛋价格上涨20.1%。

    水产品价格上涨22.5%,其中淡水鱼价格上涨28.3%,海水鱼价格上涨7.1%。

    2、糕点饼干面包、奶及奶制品、在外用膳等加工工业消费食品随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涨幅低于粮食、肉禽蛋价格

    2004年,全省糕点饼干面包和奶及奶制品价格均比上年上涨3.3%,在外用膳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3.5%,食盐、调味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1.7%和1%。

    3、能源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

    2004年,是能源价格涨幅较大的一年,除管道煤气价格受调价控制上涨2.6%以外,其他品种均以1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中汽油价格上涨11.9%,柴油价格上涨10.8%,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2.7%,煤炭价格上涨9.1%。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平稳,部分类别商品价格还有下降,为这次价格结构调整中的下降部分

    据商务部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市场大多数商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供大于求商品主要在工业消费品方面,这种供求状态决定了我省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平稳,甚至部分类别商品价格还会下降。2004年价格的实际走势也印证了这种观点。

    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是工业消费品价格中上涨幅度最大的类,但涨幅较低

    2004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2%,但这种涨幅主要是由教育收费和文化娱乐收费价格上涨引起的,属于物质消费部分的商品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在下跌。文娱用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4.1%,其中电视机、影碟机、摄像机、照相机价格分别下降6.6%、3.8%、1.5%、2.2%。

    2、衣着价格微幅上涨

    2004年,衣着价格微涨0.3%,其中服装价格上涨1%,衣着材料价格上涨0.9%,鞋袜帽价格下降1.5%。

    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小幅下降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中占比重最大的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9%,其中空调器、电冰箱(柜)、洗衣机价格分别下降5.6%、4.3%和0.9%。另外三个中类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室内装饰品价格上涨0.3%,床上用品价格上涨1%,家庭日用杂品价格上涨0.4%。

    4、治理药价虚高初见成效,医疗保健价格小幅下降

    有关部门多次调低药品价格,加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平价药房雨后春笋般出现,治理药价虚高初见成效,医疗保健价格小幅下降。2004年,西药价格下降2.4%,其中胃药、感冒药、抗菌药片剂、心血管病用药价格分别下降0.9%、0.5%、4.2%和4%;中成药价格下降1.9%。

    5、交通和通讯价格降幅较大

    入世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加上汽车进口税率降低,汽车价格连续下降。手机等通信产品价格更新换代快,价格也下降较大。2004年,全省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2%,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3.8%,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1.5%,汽车价格下降4.2%,摩托车价格下降6.7%,固定电话机价格下降7.5%,移动电话机价格下降17.5%。

    (三)服务项目价格在结构调整中稳中有涨

    2004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受部分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控制调价措施的两条“红线”,主要是控制了服务项目的调价,因而2004年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小。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4.7%,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4.2%,车辆使用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4%,教育服务价格上涨3.9%,旅游及外出服务价格上涨1%,通信服务价格下降0.7%。

    二、如何看待2004年市场价格结构调整

    2004年的市场价格结构调整,从政策上是积极的、从方向上是正确的,价格结构调整应当充分肯定。

    (一)价格结构调整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目的

    一是2004年市场价格结构调整符合治理通货紧缩目的。这次价格结构调整,是在我国1997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经历通货紧缩之后开始的,在通货紧缩时期,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为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市场价格结构,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升,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宽松的环境。2004年消费品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可以肯定是前段时期治理通货紧缩的成果,完全符合党中央的宏观调控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党中央实行宏观调控,调控的主要对象是生产领域部分行业如钢材、水泥、电解铝等,消费领域还存在的偏冷现象,政府的目标仍是鼓励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2004年市场价格结构调整符合提高农民收入目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农”工作,特别重视提高农民收入,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农民增收作出专门的政策。2003年以来,以粮食价格为龙头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湖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不但大大高于前几年,而且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因此,200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仅是早些年价格长期下跌后的回归,更是符合党中央的提高农民收入目的。

    三是2004年市场价格结构调整符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目的。这次价格调整有涨有跌,跌的主要是国家着力治理价格虚高的商品和反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商品。治理药品价格虚高是广大老百姓的愿望,也是政府的一贯政策,2004年中、西药品价格下降,初步反映出治理的成效。电子产品,特别是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消费,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这些产品价格下降,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的消费,特别是移动电话和汽车价格下降,使得移动电话成为老百姓的普通消费品,汽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据住户调查统计,2004年湖南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4.85台,比2003年提高21.6%;每百户拥有汽车比2003年增长1倍多。

    (二)价格结构调整过程中价格总水平涨幅处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控制在1%-3%的幅度以内是适宜的。我国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价格问题需要解决和理顺,我国通货膨胀控制在1%-4%的幅度以内是适宜的。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到4%,湖南省虽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由于农产品涨价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大,是过去几年超跌之后的强烈反弹,具有修复和回归性质。如果按照西方主要国家计算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湖南省的核心CPI只上涨0.5%,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虽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户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但对居民整体的生活影响较小。据城镇住户调查,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增长7.9%,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43元,而食品价格上涨只增加支出230元。因此,2004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完全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市场价格结构调整基本到位,总体价格结构更加优化

    商品价格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准是工业、农业产品比价合理,服务收费价格基本反映行业发展,市场价格体系给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较好的价格环境。

    市场价格结构调整是有方向性的,从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长期趋势是向上变动的,工业品消费品价格特别是电子产品类价格则主要是向下变动的,服务收费价格也主要因人力成本提高而逐渐上涨。2004年价格结构调整充分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之所以认为市场价格总体结构调整基本到位、总体结构更加优化,主要是指过去几年农产品价格过低的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经过2003年底以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大幅度缩小,湖南省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2003年缩小6%的基础上,2004年又缩小26.7%。当前的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在农民务农比较合算、种粮有较好收益、城市居民能够承受、和国际市场价格比较接近的水平上,保持这种工农产品比价水平是一个多赢局面。2004年,服务项目价格也稳中有涨。从最终消费市场来看,到2004年底,各类商品价格基本平稳,生产和消费价格环境基本稳定。

    (四)2005年市场价格结构将继续调整,但幅度趋缓

    价格结构调整是经济生活中永恒的主题。2005年市场价格结构将继续调整,但调整幅度趋缓。一是影响2004年价格上涨较大的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再度上涨的空间有限;二是农产品、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经过工业加工后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在市场供大于求的顶托下的传导力度减弱,难以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三是服务项目价格在早些年大幅上涨后也难以再度大幅上涨。因此,在2004年涨价对2005年“翘尾”影响上涨1.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确定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4%的调控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价格上涨幅度将明显地低于2004年。

    三、进一步改善价格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把握分类商品价格长期变动规律,科学调整价格总水平

    农产品、能源等消费品价格和服务收费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是向上的;一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虽然也呈向上趋势,但幅度较小;另一部分业消费品价格则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价格总水平长期呈现上涨规律。但在不同时期,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农产品、能源等消费品价格并非总是上涨,有时可能下降,有时可能涨幅过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分类商品价格长期变动规律,科学调整价格总水平。一是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或上涨过大、偏离正常运行轨道时,就要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策作用进行调整;二是当价格总水平变动较大,则使用服务收费作为杠杆进行调整。

    (二)切实稳定粮食价格,防止农产品价格逆向调整

    农产品价格长期变动趋势和党的“三农”政策是要求农产品价格稳定向上,2004年的农产品涨价是一种顺势调整,目前农产品价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水平,因此,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暂时稳定和维持这种水平,防止农产品价格的逆向调整、向下调整,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避免农产品价格的逆向调整尤其重要。粮食是极其重要的农产品,是决定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商品,稳定粮食价格特别重要。因此,一是要切实执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二是建立和健全稳定粮食价格的政策、市场机制;三是保持粮食供求动态平衡。

    (三)做好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准备,开发能源和节约能源并举

    能源价格长期上涨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当然希望其价格越低越好,但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一厢情愿的事情,虽然2004年石油价格涨幅较大,年末有所回落,但难以长期大幅回落。一是要大力开发能源,如建设核能、多上水电等;二是大力鼓励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三是进行能源储备。

    (四)适时适度提高服务项目价格,理顺商品与服务价格关系

    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两条“红线”,部分调价项目被压了下来。部分行业过快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工资成本上涨,又形成了新的服务价格上调压力,服务收费涨价的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暂时预计没有突出的、明显的价格上涨情况,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相对较小。有关部门应当利用机会适时适度提高服务项目价格,理顺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关系。

承办:城调队
执笔:彭建霞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