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半年湖南经济形势
(决策咨询40期)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湖南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湖南GDP为2834.32亿元,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5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为1227.38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为1229.38亿元,增长10.9%。
一、上半年湖南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速度与效益增长同步
今年一季度、上半年湖南GDP分别增长11.9%和11.6%,仍保持两位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业形势发展良好,上半年,湖南春夏粮食种植面积为4796.51万亩,比上年增加141.32万亩,增长3%。生猪出栏3428.98万头,增长6%。工业继续高位运行,上半年湖南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08.26亿元,增长21.0%。其中十大优势产业共完成增加值542.49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76.6%,同比增长22%,高于湖南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1%,贡献率为76.7%。财政收入形势较好。上半年,湖南财政总收入382.3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94.29亿元,分别增长24.2%和25%(考虑取消农业税因素),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同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71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95.05元,分别增长10.4%和17.9%。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经济内在活力增强
一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上半年,湖南三次产业比重为13.3︰43.3︰43.4,与去年同期比较,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湖南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84.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15亿元,增长30.3%。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上半年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8%;旅游总收入171.1亿元,增长32.4%。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湖南规模工业中民营企业增长33.2%,比上年同期增速快0.8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21.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3.6%。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07.2亿元,增长39%,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8.5个百分点。
三是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湖南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0.35亿元,增长3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5.42亿元,增长30.5%。需求拉力中的消费、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56亿元,同比增长14.2%,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达29.29亿美元,增长17.4%,其中:出口18.09亿美元,增长41.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1.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9.1个百分点。
(三)经济外部环境改善
1、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湖南积极开拓引资新空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湖南新签订合同外资15.84亿美元,增长39.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8.52亿美元,增长17.1%,比去年同期快7.6个百分点。
2、金融支持重点突出。6月末,湖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34.4亿元,实际增长11.8%,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虽然贷款总量少增,但工业、农业信贷投入增加。上半年,湖南新增短期农业贷款96.2亿元,新增短期工业贷款73.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7.7亿元和24.7亿元。
3、消费物价趋于平稳。上半年,湖南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低1.1个和0.8个百分点。
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湖南城镇新增就业32.7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50万人的65.4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32万人,完成全年计划30万人的64.4%。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3.4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70万人的76.39%。
总体看,湖南上半年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高位增长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经济运行中一些隐忧不容忽视。主要有:
一是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上半年,湖南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1.2亿元,增长14.4%,增幅同比下降4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96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60.74 %;亏损面为18.7%,比去年同期拉大0.2个百分点。在湖南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的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其中有8%的行业亏损。
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6月份湖南农村集贸市场籼稻、优质籼稻价格为每公斤1.45元、1.65元,分别比上月下跌1.76%和1.2%,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2.74%和2.05%。生猪价格也在回落。6月份湖南农村集贸市场生猪(毛重)、猪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8.05元、13.54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4.57%和2.59%。
二、对当前湖南经济增长速度及走向的看法
上半年,湖南GDP增幅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增幅略有回落。对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从增长周期看,经济增速回落是合理的
1977年以来,湖南经济大体经历了三轮快速增长周期:第一个周期是1981—1989年,峰位为12%;第二个周期是从1990—1999年,峰值为12.6%; 2000年以后,湖南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过三年的能量蓄积,2004年经济增长高达12%,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表明湖南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最高平台。从2004年1季度到今年2季度,湖南GDP分别增长11.2%、11.8%、12.3%、12%、11.9%和11.6%,说明湖南经济增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从2004年3季度后逐步回落,其运行轨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势基本吻合。综合判断,目前湖南经济仍处在加固调整的高增长平台上,并没有陷入周期性低迷阶段,增速略有减缓是正常的、合理的,是经济快速增长中的阶段性细微调整,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
(二)从增长因素看,经济增速回落是正常的
第一、与信贷规模增长是匹配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准确的先行指标是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而且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变化一般领先于GDP变化6~9个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从2004年初开始,全国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开始下滑,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4月末的20.4%逐步下降到2004年12月末的14.4%,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去年底开始显现,去年全国四季度的GDP增长9.5%,低于去年一季度的9.8%和二季度的9.6%;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在平稳中略有回落,表明国家控制信贷规模效果显现,经济增长随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应地减速。今年6月末,全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1.3%,比去年同期低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6月末,湖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增长11.8%,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表明国家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依然很紧,短期内湖南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是一种正常现象。
第二、与消费价格涨幅基本吻合。今年以来,湖南消费价格总水平由今年2月份上涨5.4%降低到6月份的2.8%,降低2.6个百分点;目前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已经低于2002年8月份价格起涨时的上涨幅度,也就是近35个月以来的最低涨幅;但上半年湖南居民消费价格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涨3.5%,涨幅较高,仍未低于2%的水平;同时,目前湖南生产资料价格(PPI)仍然走高,上半年湖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11.1 %,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从物价涨幅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湖南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并未滑落到收缩期。
第三、与需求变动基本协调。从三大需求看,上半年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增幅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回落5.7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增长41.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但外需对湖南经济影响有限,2001—2003年,湖南年均净出口率只有0.18%。以上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投资增幅正常回落,经济增速回落应在情理之中。
第四、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依然强劲。今年以来,湖南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湖南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2%,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快21.1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为62.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反映微观经济中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25.35和128.08,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4.34点和6.81点,仍保持在中度景气区间内,但比上期均有所回落,特别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下降5.79点。
第五、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一是电煤供应形势较好。截至6月28日,电煤库存178万吨,供应较为充裕,但煤炭供应总体偏紧的局面没有改变;二是电力供应形势有所改善。今年湖南的降雨来得比较早,特别是5、6月份,降雨量比较大,水力发电比较充足,加之当前电煤库存比较充裕,湖南上半年电力供应形势较好;三是当前铁路运力形势较为宽松;四是各类成品油供应充裕,上半年湖南消费210万吨,增长10%。
(三)从外部环境看,继续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目前全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由过热峰顶向合理水平的转换期,湖南当前经济增长的减缓是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发挥作用的直接结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同时,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的可能性增加,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中的减缓苗头开始显现;加上经济发展受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石油和铁矿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国际汇率波动和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对湖南经济特别是出口带来较多的变数。
(四)从长远发展看,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总体来说,当前湖南已经跨入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国民经济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将给湖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是湖南农业和交通、卫生、环保等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湖南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3位,落后GDP在全国的排位;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上半年,湖南农业、交通、卫生、环保完成总投资83.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45%,低于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3.1%)。二是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将是拉动湖南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引擎。重大建设项目在经济增长中往往起着“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计划投资规模60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6.46亿元)、衡炎高速、益阳电厂二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华菱技改等一批产业项目的开工或即将陆续开工,将有力地拉动湖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力地提升湖南消费需求。据有关方面测算,如果2004年湖南城镇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湖南GDP将增加150亿元,增速将加快3个百分点,即2004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5%;如果考虑消费的乘数效应和农民进城带动投资增加的因素,湖南GDP将增加更多。四是轻工业、有色工业还有大的发展余地。2004年,湖南粮食总产量2810.26万吨,占全国的6%,居全国第6位;湖南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117.43万吨,占全国的8.6%,居全国第2位;湖南规模工业中轻工业所占比重只有35.7%,比广东低7个百分点。因此,湖南轻工业和有色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五是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给湖南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总体程度不大。一方面,虽然国家产业调控政策对湖南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但由于湖南一直坚持在宏观调控中抓结构调整、抓产品提升,这些行业的产品有市场、有销路,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如涟钢的薄板项目,1—5月完成产值44.13亿元,占涟钢的72.4%,同比增长497.2%;实现利润3.35亿元,占涟钢的49.7%。另一方面,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对湖南建设规模的影响不大。2004年,湖南人均房地产投资为514.9元,约为全国1012元的一半。 目前湖南商品房屋平均价格1585元/平方米,只比2004年底上涨4.9%;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948元/平方米)的53.7%;居全国倒数第5位(仅高于江西、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六是中部崛起战略和泛珠三角合作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既有利于湖南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又有利于湖南充分有效地开发矿产资源,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有利于湖南科教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条件;还利于湖南进一步发挥“长株潭”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和发挥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作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是湖南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湖南经济仍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高平台上的稳定增长区间,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趋利避害,错位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内,湖南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当前,湖南经济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高峰后的调整阶段,建议下阶段对以下几项工作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要高度重视企业利润的新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标志性工程企业、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市州利润进一步下滑,不断提高企业效益水平。
(二)要密切关注粮食价格走势,及早考虑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避免粮食价格在新粮上市后出现大幅回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要关注房市变化。今年4月底,国家针对当前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等主要问题,出台了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项措施。总体来看,湖南房价基本稳定,开发结构基本合理,与沿海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国家房地产新政的大背景下,湖南对居民经济适用住房应继续进行扶持和引导。
(四)要密切关注利用外资的变化。今年以来,湖南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已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势必影响实际使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世界产业向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在一定阶段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要重视和加大项目筛选和开发力度。特别要抓住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合作机遇,发挥湖南优势,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围绕产业发展,突出抓项目筛选、培育以及跟踪监测,千方百计加大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力度,夯实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进一步重视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从经济发展的环境来看,经济发展受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石油、铁矿石价格,纺织品等贸易摩擦,汇率问题等不确定因素增大,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预警监测,及时发布各类商品的国际市场行情信息,引导企业科学决策,提高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变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密切关注能源、水资源、运输、重要原材料和环境污染等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这些年,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在快速积累。有的地方社会矛盾积累的速度可能很快。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矛盾的积累。失去稳定的基础,发展就无从谈起。四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彰显政府公信力。
承办:研究室
执笔:马 勇 高 勇 曾斌求
彭积龙 周曙东 殷智敏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