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形势分析及对明年发展的思考
(决策咨询60期)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抓住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五"计划主要目标有望胜利完成。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如何客观分析和正确把握宏观环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及全年完成"十五"计划的预计
(一)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市场物价继续走稳。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基本延续了上年快速运行的良好趋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9%、11.6%和11.9%,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且波动幅度显著缩小。至9月份累计,全省已完成GDP4496.8 亿元。分三次产业看,前三季度增加值分别达到827.61、1936.49 和1732.7亿元,分别增长5.7%、15.6%和10.7%。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效益提高,政府财力增强,居民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2.4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0.8%,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553.26亿元,考虑农业税制改革因素,增长22.4%(下同)。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50.6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02.72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449.3元,同比增加347.69元,增长16.5%;预计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分别实现9500元和3118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达到8250元和2780元的目标,考虑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8%和7%。
在供给快速增长和执行国家"双稳"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市场物价总体水平进一步趋稳。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2.8%和2.5%,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3.8%;粮食价格上升0.3%;肉禽及其制品上升3.7%。
(二)投资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增强。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1.31亿元,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省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在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不同行业实行有保有压中实现的。一方面,对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行业加大投资,如:前三季度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69.9%,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55.1%,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0.1%。另一方面,对国家重点监控的行业,则控制投资,如:对钢铁、电解铝的投资仅增长23.8%和7.4%,明显低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幅度;对水泥的投资则下降了18.6%;对房地产的投资增长32.3%,已远远低于前几年的速度。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全省消费品市场趋旺。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8.75 亿元,增长14.2 %,比上年同期快0.5个百分点。今年消费品市场的突出特点:一是餐饮业"火爆"。前三季度已实现零售额220.6亿元,增长17.2%,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各地各种特色餐饮如中西式快餐、咖啡厅、茶座生意红火,农家乐等带有湖南地方色彩的餐饮业更是吸引了大批居民外出娱乐就餐。二是佳节盛会成为消费品市场的加速器。如:在长沙举行的"2005湖南家用车博览会",参展人数60余万人,现场成交车辆千余台,成交额达2.05亿元。三是石油、通讯器材、汽车、建筑装潢材料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动力源。前三季度,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零售额中,这四类商品分别增长47.4%、69.9%、37.4%和73.7%,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也达到19.3%。这反映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汽车、电子通讯、住房已形成新的"三大件"。
(三)"三化"进程推进加快,优势产业贡献突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全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的一号文件精神,继续保持了农业产量稳定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主要特点:一是农业普遍增产。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7.61亿元,同比增长5.7%。二是在农业税全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下,粮食又获丰收,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822.73万亩,增长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237.38万亩,增长3.2%。三是由于规模养殖的示范效益,价格继续有所上升,养殖业继续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出栏肉猪5259.42万头,增长6.3%;出栏牛137.57万头,增长10.8%;出栏羊521.24万头,增长7.2%;出笼家禽38813.84万羽,增长8.9%;禽蛋产量59.67万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117.08万吨,增长7.9%。全省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已接近50%,成为拉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地、协会、企业继续发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34.0%、38.4%和39.6%。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166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利润13.2亿元,上缴税金8.3亿元,分别增长10.2%、10.8%和8.3%。
在工业化方面,突出抓大项目、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表现在:一是规模工业发展快。今年以来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达700家,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1106.28亿元,同比增长21.0%。二是优势产业贡献大。前三季度,十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837.27亿元,增长21.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7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好。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0.09亿元,增长25.4%;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23.01亿元,增长33. 3%。四是产业聚集速度高。前三季度,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郴州7个高新区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58.6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2.9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分别增长18.6%和26.0%,已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53.9%和53.6%。
在城镇化方面,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功能增强,城镇人口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2.97亿元,增长36.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46.8亿元,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4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74.47万人,其中许多成为城市居民。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突出体现在: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527.88亿元,增长34.3%,增速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3.7个百分点;完成非国有投资1068.67亿元,增长41.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2.1%,较去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出口27.4亿美元,增长29.6%;进口1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
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取得成效。前三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59个,同比增长3.6%;新签订合同外资金额26.41亿美元,增长59.51%;实际利用外资12.68亿美元,增长34%。前三季度,全省实施与兄弟省市合作项目3073 个,合同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38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9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
(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州经济全面增长。前三季度,在全省各地GDP增长中,最高的娄底市达16.2%,最低的湘西自治州也有9.4%。在区域分布上特色突出:一是优势地区加快发展。前三季度,"一点一线"地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70.87亿元,增长12.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的63.8%。其中,长株潭三市完成GDP1597.87亿元,增长13.6%,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1.7个百分点,占到全省总量的35.5%。二是大湘西开发稳步推进。今年是我省实施大湘西开发战略的头一年,前三季度,大湘西地区完成生产总值519.98亿元,增长10.9%,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特别是一些有湘西特色的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8月,在大湘西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中,农产品加工增长34.4%,水力发电增长10.5%,林业及竹木加工业增长35.5%,中药材加工业增长26.8%,矿产开发增长19.6%。湘西开发初见成效。
(六)惠农政策效应显著,八件实事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政策支持农业的力度继续增强,预计全年全省对农民下发的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全免农业税等,可相当于为农民人均减负增收52.3元,比上年的39.2元多增13.1元,增长33.4%。分项目看,今年的减免和补贴情况是:一是今年农业税全部免征,全省免征农业税13.6亿元,农民人均可减负25元左右。二是良种补贴根据早、中、晚稻的实际播种面积维持上年每亩10元、15元、7元的标准。三是粮食直补由上年每亩11元提高到今年的13元,且凡是种植了一季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都有补贴。四是全省农机补贴由上年的91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五是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实行信息化发放,补贴资金以存折方式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六是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全省共下拨"两免一补"经费3.22亿元,其中免费教科书约有175万学生受益,免杂费约有78万学生受益。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继续把切实办好八件实事作为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截至9月底,省8件实事25个项目中,完成目标任务在90%以上有16项,其中,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增长率、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乡镇敬老院扩改建等5项全部完成任务或超额完成任务;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45万人,为全年目标的96.9%;全省新建与改造县际及县到乡镇公路完成路面1018公里,为全年目标的67.8%;全省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9万人,为全年目标的83.8%;全省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185.88万平方米,为全年目标的96.5%。
二、经济运行中显露的主要问题
一是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尽管仍有不少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的价格稳中有升,但上升幅度明显减缓。从全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为111.3%、100.5%、93.8%,总体上已呈现回落态势。特别是粮食价格已经出现了先涨后跌的势头。从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调查看,进入5月下旬以来,粮价跌幅有加快之势,6月下旬籼稻和籼米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45元和2.5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4%和0.71%,比5月下旬分别下降1.76%和2.41%。7、8月份继续走低。到9月份,籼稻和籼米价格已分别降为每公斤1.4元和2.44元,较上年同月分别下降5.7%和4.5%,一些地方的早稻已跌破保护收购价。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在持续上涨。据统计,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在去年涨幅突破两位数的基础上,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上涨14.7%、14.7%、14.1%。显著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制约了纯收入的增长。
二是产成品的价格稳中有降而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部分行业效益下滑,甚至有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市场供应较为丰富,国家实行"双稳"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今年以来,市场工业品的价格也开始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为6.4%,涨幅较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其中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仅上涨1.2%。实际上,近几年来多数工业品价格一直是稳中有降,价格给企业提供的营利空间变小。然而,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房地产等某些投资需求拉动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上游产品价格在去年高幅增长之后仍继续攀升。前三季度,我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其中,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价格分别上涨18.9%和12.5%,涨幅比上年同期还分别提高了8.7和3.1个百分点。这种价格一涨一跌,两相挤压,对我省企业造成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造成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成本费用上升,效益恶化。前8个月,我省规模工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已出现行业总体亏损,去年同期盈利2.61亿元,今年1-8月却是全行业累计亏损1.66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实现利润4.21亿元,同比下降6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22.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15.03亿元,同比增长仅5.9%,回落119.1个百分点;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6.32亿元,增长11.7%,回落33.3个百分点。二是打击了部分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下降1.03%,加上市场竞争等其他因素,我省公路客车、轿车、家用电冰箱、电话单机、显示器、彩色显像管等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这对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的信心无疑是又一次打击。三是在当前价格信号引导下,投资进一步向采掘业、原材料业等产业倾斜,助长滥采滥挖,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比重上升,反过来加重我省对外调煤电油运的依赖风险。
三是资金仍旧紧张,土地资源控制趋严,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大。今年来,虽然全省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信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但企业融资难度仍然很大,资金紧张状况没有改变。据对3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的企业占56%,67.6%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由于资金紧张,许多企业不得不放慢其发展速度,有的甚至不能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资金因素困扰了全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个人的消费贷款出现了紧缩,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新增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额比上年减少了54.7%,而短期消费贷款余额更是比年初减少1.68亿元,这不利于购房、购车等大宗消费热点的成长。加上土地资源控制趋紧,房地产开发势头已经减弱。前三季度,商品房建设投资额、土地开发投资额已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了8.3%和13.9%。这对于拉动建材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不利。
四是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隐藏着社会不稳定因素。尽管从城乡居民收入看,随着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贯彻实施,农民增收已经突破了连续多年的徘徊局面,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我省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33.8%。即使是从城镇居民内部收入来看,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中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比已由上年同期的6.48:1扩大到9.56:1。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无疑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是一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三、对明年全省经济走势的判断
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从增长周期看:目前我省经济运行仍处于自2000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波动期,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从2004年第三季度后逐步有所回落,其运行轨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势基本吻合,若按其惯性发展,今年四季度和明年GDP的增长可能略有回落。但促成经济增长继续上行的有利条件和导致增长下滑的不利因素都同时存在。
(一)有利条件分析: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较好
从发展条件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累积效应和改革效应逐渐显现。"十五"期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倍多,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建设、市政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全省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投融资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将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已基本形成。从消费需求看,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之消费环境和消费理念日益改善,为消费需求的扩张、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从投资需求看,我省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仍比较大,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张,加上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仍比较高,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三是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支撑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目前,我省工业化正在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国际经验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阶段的更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会加快,加之由于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内需将会从量和质上全面扩大,从而支撑我省经济新一轮的发展。
从国内、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时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较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相对缓解,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增强。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五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将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从而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我省经济的加快发展。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总体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
(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国内和国际经济增长都有可能减缓
一是连续实施了几年的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政策空间已经不大,对今后农业发展的效果将变小。二是国家仍将坚持宏观调控中实行"双稳"的基本政策,严把土地、信贷关,经济发展中的用地与资金紧张的矛盾仍将突出。三是世界经济面临着石油价格居高难下、贸易保护情绪上升和金融市场可能收缩等三大近期危险。目前国际油价在66美元左右徘徊,IMF预测今年世界石油价格将保持在平均每桶54.23美元的价位,明年的价格将达61.7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21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5年和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均为4.3%,低于2004年的5.1%。美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3.5%和3.3%,低于2004年的4.2%;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1.2%和1.8%,均低于去年的2.0%;日本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速度均将为2.0%,低于去年的2.7%。基本趋向是略有减缓。
四、继续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现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综合上述分析判断,我们认为2006年争取保持全省经济增长10%以上,还是可行的。为此,除了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这些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外,还需要针对新情况,因地制宜地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在当前的国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政策下,继续依赖投资拉动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变小。同时,今后一段时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将使得出口充满不确定性,长期持续猛增不太可能。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不得不把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最稳定因素。目前,我省居民消费水平、层次与东部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扩大消费需求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按2004年计算,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95.8 %和广东省的64.4 %。近期内扩大消费需求,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居民购买力,从源头上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落实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及时把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减免到位,坚持实现农产品收购保护价,遏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坚定不移地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二是要深化教育、医疗体制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降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逐步降低对农民和其他困难群体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额收费。三是要适度放松消费信贷,鼓励新的大的消费热点及早形成规模,包括购车、购房等。
(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适应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的能力。今年以来,我省规模工业效益之所以大幅下滑,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适应政策调控和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嬗变,它意味着: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为此,我省必须要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及科技创新,加大工业技改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推进深加工,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在产业延伸、产品拓展中壮大支柱产业。三是构建节约型发展模式,抑制重复建设,降低能源消耗,坚决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现在下降20%的目标。
(三)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近年来,燃料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推进成本上升,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资源紧缺的警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条根本出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和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重点抓好矿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再资源化;二是加强政策激励。按照"市场选择,政府扶持"的原则,采用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医药等低资源消耗的制造业,对以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财政贴息或免息贷款。
(四)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加大的力度。"十五"的经验表明,投资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1-2004年,投资对我省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左右,比"九五"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尽管目前几年来全省投资率提高不少,但在全国仍不算高。按2004年计算,我省投资率为35.3%,比全国平均水平尚低8.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既必要,也可行。因此,首先,我们要抓紧"十一五"期间重大投资项目的储备工作,早日争取国家、银行的资金支持。其次,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投资增长的内生机制,促进社会投资特别是非国有投资的快速增长。第三,要因地制宜,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把握好分寸,继续促进我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按2004年统计,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占到社会总投资的约16.2%,对整个投资形势,以及对建材、钢铁、建筑、装饰业、物业管理等一大批国民经济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与全国总投资中房地产平均占18.8%的水平相比,特别是北京58.3%、上海38.5%、重庆25.6%、广东23.5%的更高比重相比,我省应并不属房地产过热的重点控制区。要避免控制过度,一哄而下,造成房地产业"崩盘"而危害经济增长。
承办:综研室
执笔:张世平 周曙东 曾斌求 刘雁
核稿:赵敬明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