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省R&D经费投入的理性分析与思考
(决策咨询03期)
R&D活动(也称研发活动)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单位科技水平的核心内容,也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单位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国际上一般用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来考量。
2000—2006年,湖南省R&D投入总量从19.2 亿元增加到53.6 亿元,年均增长18.7 %;强度由0.52%上升到0.72%,同期全国R&D投入总量由896亿元增加到3003.1亿元,年均增长22.3%,平均投入强度由1%上升到1.42%。显然,湖南省R&D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6年,湖南省R&D投入总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7 位,在中部6省中排第4 位;投入强度在全国排第20 位,在中部排第5位。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湖南省的R&D投入水平,产生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十一五”目标能否实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进行调研走访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影响湖南省R&D投入的几个主要因素
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影响R&D投入强度。现行科技活动统计主要由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和其它四大块构成。2006年其构成比例分别为66.0% 、12.1%、21.2%和0.7%,而在企业中工业企业又占95.9%;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71.1%、18.9%、9.2%和0.8%,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7%。这说明在整个R&D经费投入中,工业企业投入占63%以上(湖南省为63.3%,全国为65.9%),是投入的主体。而湖南省2006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6%,在全国排第25位,在中部排倒数第1位。由于工业在GDP中的份额不大,尽管湖南省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是很低(2006年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强度为0.757%,全国平均为0.759%,在全国排第13位。),但占GDP的比重却很低。
2、第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其中很多行业为“零”投入,影响R&D投入总量和强度。目前科技活动统计中企业和其他部分除第二产业外,仅包括第一产业和医疗卫生、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和软件等几大行业(2000年R&D清查时的口径),且其投入量不到10%(2000年为8.8%,2006年为4.1%),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娱乐、餐饮、党群等服务性行业均为“零”投入。2006年,湖南省GDP中第二产业占41.7%,在全国排第27位,在中部排倒数第1位。由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占比高,R&D投入总量和强度都受到影响。
3、工业企业中传统行业经济总量大,研发投入强度低。2006年,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中,仅采矿业、金属冶炼业和烟草制品业就占34.8%,而同期三大块(用大中型工业企业代替)的R&D投入量只占25.7%,投入强度只有0.5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
4、统计制度不健全。目前湖南省科技活动统计中有常年报表制度的只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普通高校。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数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数代替,规模以下小型工业企业和其他单位数仍用2000年R&D清查数代替。但从全国来看,已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建立了常年规模工业企业报表制度,有的还不定期组织开展小型企业抽样调查,而按国家规定,有最新数据的用最新数据代替,这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单位多年“零”增长现象。
二、实现“十一五”目标的现实基础
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R&D投入占到GDP(“十一五”规划突破1万亿)的2%,即总量至少达到200亿元,也就是在2006年53.6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39%以上。要达到这一目标,从目前的统计结果看,难度很大,但仔细分析一下,也不是不可能。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促进企业R&D投入。从2007年起,湖南省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并进行考核奖励,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初步统计,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达到5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8%,投入强度约1.3%,在整个R&D投入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6.9%提高到64%左右,进而带动整个企业投入比重由66.0%提高到76%左右。如果以2007年为基期,今后3年只需年均增长30%左右,且工业企业投入强度保持在1.1%左右(省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要求达到3%—5%),就可以完成“十一五”目标。
2、钢铁、冶金等一些传统行业正面临“二次创业”,进入研发关键期。据《当代经济》2007年3月14日李建强“新型工业化与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文章载:“落后的技术装备已成为钢铁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结构问题,按生产能力统计,落后的技术装备约占总能力的50%左右,在国内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中,达到国际水平的装备,炼铁占25%、炼钢占8%、机械化焦炉占7.9%、转炉占9.4%、电炉占9.7%、轧机占11.3%,其他各工序均为10%左右。”基于这种现状,以及新型工业化考核对“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湖南省钢铁、冶金行业正进入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的关键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2007年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湘钢、涟钢、株冶的R&D投入均在2个亿以上,衡钢投入在1.4亿以上,投入强度均达到1%以上,衡钢达2%以上。
3、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R&D投入还有潜能可挖。目前,湖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企业科技活动大多属于成果应用的模仿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6年,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59亿元,其中R&D支出25.12亿元,占40.8%,而同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51.3%,湖南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在未来的工业化进程中,现有以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为主的技术供给模式的发展空间日趋狭小,要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供给模式。
综上所述,湖南省R&D投入强度力争2010年达到2%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三、几点建议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最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谁能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控经济的主动权。而R&D投入强度通常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确保湖南省R&D投入水平,提高竞争能力,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尽快制定和出台湖南省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配套政策,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如税收优惠(国家财税[2006]88号)、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实施细则;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专利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对国家有关政策的梳理与衔接,协调部门利益,启动湖南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国科发计字[2006]539号);四是建立健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加强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入、重复研究;六是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使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继续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初步核算,2007年湖南省三次产业构成为17.6:41.6:40.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7%;全国三次产业构成为11.7:49.2:39.1,其中工业为43.5%。尽管工业在GDP中的份额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差距缩小0.8个百分点。所以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支持和引导工业发展,特别是民营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湖南省相当长时期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
3、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省形成了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的重化工业结构,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节能减排”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和改、扩、新建工业项目时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投入以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基本形成,政府投入不断减少。2000—2006年,湖南省R&D投入中政府资金的比重由21.5%下降到7.7%,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由33.4%下降到10.0%。尽管趋势是一样的,但湖南省政府投入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加强政府在一些共性关键性技术、公共平台等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供稿:人口处
执笔:蔡冬娥
核稿:贺 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