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7年湖南省消费品市场特点及2008年展望

(决策咨询0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4-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7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湖南省消费需求活跃,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达到3356.49亿元,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快水平,实现十年来最大增幅,总额在全国排名第12位,增幅居第9位。

    一、2007年湖南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7年,全省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942.53亿元,增长19.0%,占全部零售总额的57.9%,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0.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也在逐步升温,全省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13.95亿元,增长17.7%,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县级消费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成为2007年消费品市场的亮点,其增速从2007年6月份开始一直超过城市,12月份增长22.2%,增幅超过城市市场1.3个百分点,全年与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差距2006年为1个百分点,2007年缩小到仅0.2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热点频现

    1、居民享受和发展消费支出明显上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湖南省居民消费性支出大幅增长。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90.72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77.38元,比上年增加364.33元,增长12.1%。在全省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1017.59元,比上年增长17.2%;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为315.82元,增长10.8%,其中用于金银珠宝首饰、手表和化妆品的支出分别增长96.9%、114.9%和10.5%;人均用于文教娱乐的消费为1285.24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交通消费支出1227.08元,比上年增长82.4%。全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人均交通通讯支出278.78元,比上年增加29.08元,增长11.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19.95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11.9%。 

    2、消费热点不断,层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商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加速了以住房、汽车、通讯电子、教育、旅游休闲为主要消费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进程,商品市场销售亮点频现。一是住房热销带动了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五金电料类等商品零售额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3.5%、21.5%和20.5%。二是汽车消费逐步成为湖南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1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汽车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08.42亿元,增长20.1%。三是通讯器材类销售大幅增长。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增速比上年快5.6个百分点。四是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选择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内容逐步扩大到娱乐、休闲、文化、旅游和健身等方面。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6%、72.3%、40.9%和3.9%。

    (三)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705.24亿元,增长25.6%,增幅比整体零售市场快7.2个百分点,比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高出9.8个百分点。2007年末湖南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法人企业1063个,比上年增加36个。销售总额15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13家;5亿元以上的零售企业13家;50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7家。

    2、餐饮市场持续火爆。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591.37元,增长8.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9.76亿元,增长2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3%,有力地拉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3、连锁零售引领潮流。2007年,全省拥有限额以上连锁企业47 家,门店总数3625个,实现零售额401.7亿元,增长12.9%,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51.3%,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拥有限额以上超市230家,实现零售额165.9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22.6%。作为长沙重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点的快乐电视购物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2007年12月份销售额达1.9亿元, 全年累计零售额8.35亿元。

    4、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湖南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有力推动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全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达207家,比上年增加19家,总成交额为1184.37亿元,增长17.9%;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26家,增加7家,成交额为657.00亿元,增长27.9%。商品交易市场专业类别齐全,特色明显。全省共有专业市场128家,比上年增加35家,其涵盖了纺织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烟酒、建材装饰材料等19类市场,全年成交额826.66亿元,较上年增长89.3%。 

    二、2008年消费品市场展望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随着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有望实现。湖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购买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必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热点转换,湖南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展。展望2008年,尽管湖南省年初遭受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市场物价在去年持续上涨的基础上又有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步加大,将对消费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市场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消费品市场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1、经济快速发展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几年,湖南省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GDP、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的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随着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正式运行,富民强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湖南省将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这将为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经济条件。

    2、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低收入群体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2006年以来,政府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失业人员补贴、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多项惠民措施,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得以改善。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大大提升了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有效购买力增加。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消费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2007年全省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56.61万人,比上年增长2.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8.00万人,增长0.4%;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20.50万人,增长10.7%;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56.20亿元,增长18.9%;全年共筹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98亿元,保障对象达到110万人。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即期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潜在的消费顺利地转化为现实消费,为消费品市场消费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4、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为消费的增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湖南省城镇人口新增135万人,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据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推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的增长。

    (二)消费品市场需直面的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大,居民收入不稳定因素多。2007年, 城乡收入比较由2006年的3.10:1扩大到2007年的3.15:1(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额为8389.28元,与上年相比,差额扩大1275.58元,是近十年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农村市场购买力偏低,直接影响到湖南省消费需求的稳步上升,不利于转化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为现实购买力。

    2、储蓄意愿强,消费倾向不足的问题难以在近期内解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城乡居民的储蓄和投资倾向显著增强,即期消费的欲望得不到彻底的释放。近年来湖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2005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8.8%,2006年下降至77.8%,2007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近十年来的新高,平均消费倾向则较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仅为73.1%。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足,对未来经济收入缺乏自信,是目前制约湖南省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

    3、消费结构相对狭窄,热点商品发展阻力大。从湖南省消费情况看,虽然目前消费市场上的亮点不少,但这些消费热点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或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对消费品市场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汽车、住房等商品的销售已逐渐成为消费品市场的新亮点,但油价的持续上涨使老百姓对汽车消费仍持观望态度;严格住房消费信贷及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的不断提高使得许多消费者的购房热情也大打折扣,现阶段能够支持湖南省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新消费热点并没有真正形成,这些都将是制约今后消费增长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4、消费环境尚不理想,居民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商品质量问题、生产经销商的诚信低、消费领域信誉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以上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比如汽车消费,由于目前的道路建设情况,购买者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被拥挤的交通、存车状况浇灭;农村的用水、用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的消费受到极大的限制,家电、通信产品的销售相应受到影响。另外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虚假广告、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行为都使消费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即期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三、积极发展湖南省消费品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当前要围绕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目标,通过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措施,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尽快落实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政策,为满足人们的各项基本生活需求、创造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居民消费空间。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

    要高度重视休闲产业的培育,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要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破除传统的消费观念,敢于消费,善于消费,提倡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提高发展性、享受性消费的比重,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消费中的比重。

    (三)加强市场监管,改善市场环境

    一是构建诚信市场。在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法规和政策的同时,要加大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为城乡居民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三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企业。要引导湖南省零售企业整合优化供应链,注重与供应商结成策略联盟,获取采购成本优势;其次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提高集中配送率;再次要建立以供应链整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四是积极培育大型卖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出台有利于扩大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税制改革力度,积极推出消费退税制度。要吸收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地的经验,对消费达一定数额以上的公民支出,按当时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返还,此举将有力拉动消费市场。二是改革消费信贷制度,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三是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消费权利。四是逐步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保障制度。既要从商品源头把好关,又要规范处理质量投诉,形成有效的和有力度的消费品质量保障体系。

供稿:贸外处 
执笔:曾晓林、刘雁、吕燕
核稿:贺  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