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湖南规模工业有喜有忧
(决策咨询11期)
今年初,湖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电力供应紧张、交通运输受阻,工业企业产能发挥不足,直接导致工业生产回落、效益下滑。面对突如其来的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全省人民积极开展了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目前,大部分市州、大部分工业企业已经恢复正常生产,全省规模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运行态势。
一、规模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增速较快回落
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28.29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3月份生产基本恢复正常,增幅快速回升到1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2月份提高14.6个百分点。
1.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重工业回升明显。近年来,湖南省重工业增速一直快于轻工业,由于抗冰保电,重工业用电受到限制,致使1-2月重工业增速仅为2.3%,比轻工业低14.6个百分点。冰灾过后,重工业生产逐步回升。一季度,全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3.98亿元,同比增长8.1%,比1-2月提高5.8个百分点,但仍比轻工业增速低9.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224.31亿元,同比增长18.0%。
2.各类型经济均有增长,股份制企业发挥中坚作用。一季度,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5.00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9%,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另外,国有企业、外商港澳台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3.07亿元、43.88亿元、6.66亿元、1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9.8%、8.9%和6.8%。
3.大部分行业实现增长,高耗能行业大幅回落。一季度,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实现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通信计算机设备制造等6个大类行业同比增长30%以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8个大类行业增长在20%-30%之间,农副食品加工、造纸纸制品等17个大类行业增速在20%以下;有7个高耗能行业为负增长,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5.5%,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16.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7.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3.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1%。
4.产销率有所下滑,近五成工业品减产。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3%,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全省统计的工业产品中,有44.7%的产品产量下降,高耗能及资源型产品尤为明显,其中,原煤产量756.71万吨,同比减少8.5%;铁矿石原矿量34.98万吨,减少66.7%;钢材272.24万吨,减少11.1%;十种有色金属30.08万吨,减少8.8%;白银82.29吨,减少32.4%;汽油27.7万吨,减少12%;水泥887.31万吨,减少7.1%。同时,部分生活物资用品增幅较大,其中,大米67.11万吨,增长36.6%;精制食用植物油16.01万吨,增长30.2%;糕点0.48万吨,增长42.5%;饼干1.05万吨,增长16.8%;毛巾8420.72万条,增长15.3%。
(二)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5.56亿元,同比增长20.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60亿元,同比下降46.2%。其中,1-2月利润总额10.8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85亿元,同比下降79.9%。
1.大部分行业实现盈利,十大类行业利润减少。全省38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利润增长,1个行业利润与去年持平,10个行业利润减少。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是:烟草制品业实现利润26.09亿元,同比增长23.9%;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3.30亿元,增长3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61亿元,增长20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2.33亿元,增长228.2%;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3.57亿元,增长75.0%;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2.83亿元,增长65.5%。利润减少较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32.6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29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亏损1.7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46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1.7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17亿元。
2.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扩大,国有企业亏损明显。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5.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52.82亿元,同比增长3.3倍。其中,由于几大国有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和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企业亏损较大,使全省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33.64亿元,增长12.7倍;股份制亏损企业亏损额15.27亿元,增长1.2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亏损企业亏损额3.03亿元,增长44.3%;集体亏损企业亏损额0.34亿元,增长36.0%。
3.综合效益指数明显回落,成本费用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5.67%,比上年同期降低9.7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全省规模工业企业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分别增长25.3%、24.7%、24.9%,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2%,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48个、3.77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生产、效益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规模工业生产回落、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冰灾影响。冰灾期间,许多工业企业停水、停电、停产,一季度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大类行业增速在18%以下,这22个行业的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3.4%,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1.9%,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特别是严控重点耗能企业用电,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7个高耗能行业为负增长,影响规模工业增长速度降低2.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伴随生产回落而同步下滑,加上冰灾造成企业固定资产损失和刚性支出增加,一季度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有色行业亏损企业亏损40多亿元,其中,电力行业亏损企业亏损34.23亿元、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3.43亿元,石油加工亏损企业亏损2.8亿元,若剔除这3个行业,其它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9%。
二是物价影响。由于能源、原材料持续涨价,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4.9%,快于主营业务收入4.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增长较快,企业盈利空间下降。特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于原油、铁矿石、煤炭、运费价格上涨,主营业务成本增幅分别快于主营业务收入16.8个百分点和11.1个百分点,形成较大的亏损。物价上涨压缩企业盈利空间,一方面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向下游产品转嫁成本,进一步加大价格上涨压力。
三是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美国次贷危机、国际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上升、关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2%,比上年同期低55个百分点;受股市低迷影响,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0.1%,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生产和企业效益。
三、规模工业发展亮点和支撑条件
虽然一季度工业生产、效益有所下滑,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当前规模工业运行中也有许多亮点,支撑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特别是随着冰冻天气的消退和灾后重建的推进,进入3月份,全省规模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产,当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8.0%,比上年同月提高0.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正在明显回升,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分别比1-2月提高32.99亿元和33.7个百分点,表明全省规模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比较牢固。
(一)装备制造、烟草制品等优势产业发展来势喜人
冰灾期间,装备制造、烟草制品等优势产业的正常生产得到较好的保障。一季度,全省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487.28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卷烟制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1.84亿元和83.4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8.9%和19.9%,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9个和5.0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7.0个百分点。同时,这些优势产业的速度、效益保持同步协调增长。一季度,全省装备制造和卷烟制品产业分别实现利润24.27亿元和26.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5%和23.9%,为全省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15倍。
(二)优势地区的支撑作用强劲
随着抗冰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全省大部分市州一季度规模工业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3+5”地区支撑全省规模工业增长动力强劲,一季度“3+5”地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10.12亿元,同比增长16.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81.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1.4%,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特别是其中的长沙、常德、益阳等地规模工业增速在20%以上,从而支撑全省一季度规模工业实现两位数的增幅。
(三)园区规模工业贡献突出
一季度,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02.97亿元,同比增长19.7%,比全省水平高8.2个百分点;总量占规模工业比重的32.3%,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后劲继续增强
2006年和2007,全省分别完成工业投资1113.82亿元、159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43.3%;今年一季度,全省完成工业投资228.03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9.08亿元,同比增长66.6%,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些投资项目陆续竣工达产后,将为全省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五)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信心逐步增强
一季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调查表明,全部被调查企业中,68.3%的被调查大中型工业企业预计二季度生产会进一步好转,53.3%的企业预计利润增幅将提高,有46.8%的出口企业预计产品出口增幅将提高。
四、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全面完成规模工业发展目标
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促进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工业重建补损,促进企业全面复产
冰冻灾害使全省规模工业生产增速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回落,虽然目前大部分市州、大部分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但是仍有许多工业企业因受灾或安全整顿等原因而停产,少数县市区全面恢复正常供电尚需时日,特别是受灾严重的郴州、湘西和衡阳等市州和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一季度规模工业生产仍为负增长,规模工业全面复产的任务仍很艰巨,同时表明工业复产增效的潜力也很大。为此,要及时调度工业企业灾后重建情况,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调度,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实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工业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争取新上一批产能
项目建设是做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要认真落实领导联系产业、联系项目制度,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项目施工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投产受益。一是力保续建项目尽早开工达产。一季度全省续建项目未开工率达31.4%。要重点抓好续建项目建设,特别是“双百”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新增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做大规模工业总量。二是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千方百计使签约的项目尽快落户、落户的项目尽快开工、开工的项目尽快建成受益。三是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继续深化区域经贸交流合作,重点支持湘南三市和一点一线地区,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步伐。
(三)稳定物价上涨预期,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一季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调查反映,47.7%的用煤企业、44.3%的用电企业、52.9%的用燃料油的企业、19.3%的用天然气的企业认为煤电油气供应紧张,21.9%的企业认为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有64.8%的出口企业、76.0%的亏损企业分别认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企业产品出口和利润减少的首要因素;还有48.1%的企业认为一季度流动资金供应比去年第四季度紧张,生产要素供应趋紧已经制约工业生产经营。为此,一是要科学调度煤、电、油、运的供需情况,做到早计划、早预见、早部署,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供应;二是要稳定物价上涨预期,严格控制企业超出成本增加幅度的不合理涨价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三是要切实发挥好政府搭台的作用,继续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鼓励和规范企业民间融资行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
(四)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虽然一季度全省高耗能行业增速大幅回落、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主要原因是冰灾期间限电政策的强制干预,而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自发结果,因此,冰灾过后的3月份当月,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上月的负增长提升至11.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增速达34.4%和27.3%,高耗能行业增速反弹力度比较强劲,全省节能降耗的压力仍然较大。从长期来看,一是要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制定系统的产业布局规划,特别是园区布局规划,采取一手抓“限制”、一手抓“鼓励”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二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视产业内的集群集聚发展和产业间的融合配套发展,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杜绝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恶性竞争,发挥好人力资源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大力优化经济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湖南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永续发展力。
供稿:工业交通处
执笔:李春华 谭兵农 罗彬
核稿:贺 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