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决策咨询2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1-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客观、科学地反映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00年以来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一、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

    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或子体系)23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按照在整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给出权重,6个方面的权重值由各自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出,整体指标体系权重值为100。总体实现程度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即单个指标评价结果结合该指标权重加权计算,单个指标的评价分正指标、逆指标和区间指标。依此方案对湖南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监测评估,2007年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74.8%,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6.6个百分点,7年来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体现全面小康内涵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均在稳步推进,发展势头良好。

    (一)经济发展方面。2007年实现程度为56.1%,比2000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子指标中,2007年人均GDP14492元,比2000年的5425元,增长了1.1倍,实现程度为37.1%,年均提高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7%,实现程度为79.4%,比2000年降低3.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为40.45%,实现程度为67.4%,比2000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4.25%,已控制在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100%。

    (二)社会和谐方面
。近年来,湖南努力构建惠民安民的政策环境,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社会逐步走向安定和谐。2007年全面小康社会和谐方面的指标实现程度为77.2%,比2000年提高3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18,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96.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5,实现程度91.6%;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42.7%,实现程度为47.4%,比2000年提高36.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5.2个百分点。

    (三)生活质量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全面小康生活质量方面实现程度为79.1%,比2000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4平方米,已超过了人平27平方米的全面小康目标值,实现程度100%;平均预期寿命也超过了75岁的小康目标值,实现程度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48‰,实现程度为96.2%,比2000年提高53.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44.1%,实现程度为90.6%,比2000年提高9.2个百分点。

    (四)民主法制方面
。2007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为94.1%,比2000年提高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随着政务公开和民主建设的推进,人们对民主法制建设的满意度稳步提高。2007年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为87%,比2000年提高20.3个百分点;社会安全情况大为改善,刑事犯罪、交通、火灾、工伤事故控制在全面小康目标水平,实现程度为100%。

    (五)文化教育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省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7年,全面小康文化教育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1%,比2000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3.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8%,比2000年提高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7.1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3年,实现程度为78.4%,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1.8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3.8%。

    (六)资源环境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湖南省注重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全面小康资源环境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9.2%,比2000年提高6.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的单位GDP能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57.8%;环境质量指数为86.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6.4%;耕地面积指数为96.62%,超过94%的目标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二、与全国比较:有超前,有滞后,总体超过2个百分点

    与全国水平比较,2007年全国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2.8%,湖南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来看:

    高于全国水平的方面依次为:一是文化教育。2007年,全国实现程度为66.6%,湖南省为86.1%,高于全国19.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独具优势,是湖南省的亮点。反映文化事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实现程度,湖南省为98%,比全国高46个百分点。二是资源环境。2007年,全国实现程度为72%,湖南省为79.2%,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其中"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为86.4%,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三是社会和谐。全国实现程度为72%,湖南省为77.2%,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实现程度为96.7%,比全国高29.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实现程度为91.6%,比全国高29.7个百分点。

    相当或略高于全国水平的方面为生活质量和民主法制。2007年,全国"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78.3%,湖南省为79.1% ;"民主法制"目标实现程度,全国为93.2%,湖南省为94.1%。略高0.9个百分点。

    落后于全国水平的方面是经济发展。2007年,全国"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5.5%,湖南省为56.1%,低于全国9.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GDP"全国实现程度为47.3%,湖南省37.1%,低10.2个百分点;"R&D占GDP的比重"全国实现程度为59.5%,湖南省32%,低27.5个百分点。

    三、湖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大难点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从监测结果看,湖南的经济基础仍然相当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2007年全省人均GDP为14492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11349元,只完成了全面小康目标值的36.1%,人均GDP若要按期达到目标,08年起,每年须保持8.1%的增长速度,如提前5年达到全国目标,须保持13.6%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6078元,只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的40.5%。湖南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二)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突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自2000年以来,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376扩大到2007年的0.418,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2.83扩大到2007年的3.15。这些指标的实现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逆向而行。

    (三)自主创新能力尚弱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湖南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注重科技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投入的强度仍明显不足,全省大部分工业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重引进、轻消化,重加工、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2007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8%,离全面小康2.5%的目标值还差近三分之二,实现程度为32%,是23个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指标。

    (四)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2007年,湖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42.7%,比2000年大幅提高了32.8个百分点,但与全国比较,全国实现程度达到53.9%,湖南省为47.4%,低于全国6.5个百分点,要实现全面小康90%的目标值,困难仍然较大。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点在于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及新型合作医疗,完善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体制和制度。

    (五)节能降耗仍有很大压力
。节能降耗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湖南省经济结构整体上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占很大比重,2000年以来,单位GDP能耗呈上升趋势,2007年虽有所好转,仍未达2000年水平。节能降耗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不能有丝毫松懈。

    四、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得到全面提高,各种关系更加和谐,民主权利、法制建设、生活环境更加完善,生活保障、素质能力、自主创新等全面提升。而湖南省目前总体上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基础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社会事业缺口较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发挥优势,主攻难点,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并力争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1、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经济相对落后是当前湖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大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中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继续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抓住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农村土地改革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长期看好的机遇,发挥好湖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发展,推动农村进步。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使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就医、就学、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同步保障。当前要加大投入,完善体制,积极推进惠及全体居民的医疗、养老制度,提高覆盖面。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要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工资水平,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和离退休养老金;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落实农产品保护价收购政策,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4、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虽然湖南省现阶段环境状况总体好于全国,但环境污染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湖南省工业的部分支柱产业如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纺织、造纸、建材等行业在工业中比重大,对环境影响大,加上当前沿海地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少数地区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时存在饥不择食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增加,对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值得重视。保护环境,一要加大投入,严格执法,加强治理,新开工企业要强化环境评估审查;二要注意有选择招商,防止高污染企业落户,特别要加强对市、县招商引资项目的环评审查。

承办:统计科研所
执笔:李  波  周曙东
核稿:贺  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