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8年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回顾及2009年展望

(决策咨询0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3-1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8年,湖南旅游业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国际化视野,突出项目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发展质量,克服年初冰灾和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接待游客12830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实现旅游总收入85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08.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

   一、2008年湖南省旅游市场运行特点

   (一)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到2008年底,全省星级宾馆达到 569家,同比增长16.7%。其中,五星级14家,四星级45家,三星级215 家。全省共有旅行社624家,同比增长21.3%。其中国际旅行社61家,国内旅行社563家。首家境外品牌旅行社--香港永安国际旅行社落户湖南省。等级旅游区(点)126家,同比增长18%。其中,5A级旅游区(点)2家,4A级旅游区(点)36家,3A级旅游区(点)54家;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5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0家。2008年,随着邵怀、常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全省实现了长沙至其他13个市州的高速公路通达,各主要景区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连接。到200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1公里,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要素结构更加优化。从国际旅游业看,"食、住、行"和"游、购、娱"一般各占50%是较合理的。近年来,湖南在产业结构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完善,更趋合理。据省旅游局2008年抽样调查显示: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花费比重分别为15.5%、21%、18%、14.5%、18%、13%,即"食、住、行" 占54.5%,"游、购、娱" 占45.5%。

   (三)市场拓展成效明显。一是强化了境内外市场的促销力度。精心组织了赴欧洲、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境外旅游促销和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使入境旅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二是提高了旅游节会活动的促销水平。2008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又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节暨平江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加快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乡村生态游成为旅游新宠。据调查,湖南拥有各种乡村旅游区(点)达4126个,2008年旅游收入创102亿元。乡村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人员,间接增加5个就业岗位。乡村游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强了城乡之间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

   二、2009年旅游业发展展望

   2009年国家将会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这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09年湖南入境旅游市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国内游市场仍将保持增长。

   (一)湖南旅游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1、"拉动内需"将有效改善旅游条件。2009年湖南省将投资262.61亿元,建设凤凰至大兴、醴陵至攸县等14条、总里程达1012公里的高速公路。改建、新建铁路10条,计划投资120.13亿元,里程2015.2公里。这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湖南省旅游业形成新的热点和吸引力。 

   2、国家刺激旅游措施有利于旅游发展。为了配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需要,确保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陆续提出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计划"、"藏区旅游发展推动计划"、"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入境旅游发展计划"、"上海世博会全球推广计划"、"全国十万导游培训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鼓励福利旅游、奖励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旅游等旅游活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市场营销、提升旅游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拉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湖南省在积极落实国家这些措施的同时,还适时地推出了旅游消费券、文化休闲游等各种促销措施。    

   (二)制约湖南旅游发展的因素

   1、入境旅游不确定因素多。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2008年,湖南省接待外国游客71.1万人次,同比下降18.8%,其中:接待韩国游客35.6万人次,同比下降27%;接待香港、台湾、游客的增长幅度与上年比有所减缓。

   目前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经济发展放缓。 "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湖南省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2、股市财富效应减弱。旅游意愿与财富多少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财富的多少决定了旅游出行是否得以实现。全球股市在2008年蒸发了大量的财富,预计2009年,特别是上半年股市震荡局面仍将是主流。这种局面,将使投资者降低投资预期,从而压缩旅游类等非必需性消费。

   三、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强化市场化运作。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湖南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龙头,结合文化旅游,带动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体育健康旅游、城市旅游的发展。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湖南省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打造旅游业的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出资,支持做大现有旅游企业集团,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拓宽投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加大市场促销力度。着眼扩大内需,开展"湘景·相约――中国人游湖南"(国内游)和"湘景·湘游--湖南人游湖南"(省内游)活动,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加快发展入境旅游。大力拓展台港澳和东南亚旅游市场,充分利用长沙至日本大阪、长沙至台湾直航航线开通的机遇,做好日本和台湾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促销工作。

   (二)强力打造湖南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集约化经营。
一是科学构建湖南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格局。编制好"红三角"、"环洞庭湖"、长株潭等重要区域性旅游规划,加快编制大长沙、大湘南、大湘西三大旅游板块规划;二是拉长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完善旅游合作的协调机制。实现旅游交通、信息、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加快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

   (三)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大旅游策略。目前,湖南旅游产业最大的问题之一还是"门票经济'突出,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比较薄弱的环节是旅游购物和娱乐。由于旅游纪念品散、小、弱,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一直比较低。为此,要转变观念,积极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特别要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鲜明湖湘文化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湖南省旅游纪念品市场,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的动力作用。同时,要根据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杭州、广州等地的做法,适时推出湖南旅游消费券,以此带动旅游消费。

承办:贸外处
执笔:易  帜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