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经济走势分析和2009年展望
(决策咨询10期)
2008年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尽管世界各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依然无法有效阻止金融危机的加深和扩散。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展望2009,世界经济复苏迟缓乏力,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伴随房地产市场走稳,油价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主要大国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经济发生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影响重大,湖南省很难独善其身,将面临严峻的局面,在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措施过程中,要着力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2008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经济增长全面放缓。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月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7%,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
2008年发达国家整体出现经济负增长,相继陷入经济衰退。美国GDP从第三季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为0.5%,并连续两个季度经济环比出现负增长,因而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技术性"衰退;从第二季度开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分别下降0.2%和1.0%,进入下行转折点,并肩迈入了"技术性"衰退。
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整体放慢。印度、巴西GDP同比增长率分别回落至8.9%和5.4%。
(二)全球金融市场急剧恶化。2008年汇市经历了有史以来罕见的一次跌宕起伏的行情,美元日元大幅升值,美指一举扭转了05年来的颓势,大幅上扬;信贷市场波动剧烈,三月期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各国政策利率利差震动幅度大,在10月份之后相继达到最高点,此后不断在低位大幅震荡;截至2008年底,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日经225指数和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同比跌幅分别为32.4%、37.9%、39.7%和30.7%;2008年债券资本市场为银行带来136亿美元的收入,较2007年下滑了38%。
(三)世界就业形势总体恶化。伴随着金融危机"入侵"实体经济,世界各国的"失业潮"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就业形势恶化。美国失业率从2008年1月份的4.9%持续上升至12月份的7.2%,为1993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欧元区从1月份的7.2%上升至12月份的8.0%。日本失业率到从1月份的3.8%上升到12月份的4.4%。
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总体上升,但也存在差异。俄罗斯从1月份的5.8%上升到12月份的7.7%,是2005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而巴西的失业率从1月份的8.0%下降到12月份的6.8%;韩国12月的失业率与1月份的持平,都为3.3%。
(四)初级产品价格先高后低。由于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美元升值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需求减少,生产资料及能源价格下半年大幅回落。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飙高,7月份达到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位后,随即高位跳水,并持续大幅下跌,到12月19日跌至33.87美元/桶的年内低点,较高峰期的跌幅达77%。
2008年国际食品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显示,食品价格指数一路狂飙,一季度同比增长57.4%,三季度同比增长74.4%,而到四季度粮食价格暴跌,同比下降12.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也经历了由升转降的过程。
二、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专家学者们认为,2009年将是目前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年,衰退既有可能在今年触底,也有可能继续恶化。悲观预测也好乐观预测也罢,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2009年世界经济减速可能更显著。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于2008年底分别对之前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进行了调整。2009年1月28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计下降至0.5%,在2008年11月预测的基础上下调1.75 个百分点,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分别下降2%和增长3.3%,比前次的预测均下调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释说,由于继续努力缓解信贷压力,并实施了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全球经济预计在2010年有可能逐步复苏,增长率将回升到3% 。前景非常不确定,并且,复苏的时间和步伐关键取决于强有力的政策行动。
(二)通货膨胀率将进一步降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月预测,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将分别为0.3%和5.8%,分别回落3.2和4.4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2009年1月预测,2009年世界通货膨胀率将为1.8%,大幅回落3个百分点。
(三)就业形势将持续恶化。由于消费、生产和贸易等方面的增速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减少,2009年,就业形势将持续恶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8年11月预计,2009年欧元区失业率将达8.6%,比2008年升高0.4个百分点。日本的失业率将达4.4%,比2008年升高0.3个百分点。美国的失业率将达7.3%,比2008年升高0.6个百分点。
对于世界组织的预测目前已显端倪。美国劳工部2009年2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美国今年2月失业率达到8.1%,创下25年来最高纪录。
(四)全球贸易将严重缩水。200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8%,比上年4.1%增幅回落了6.9个百分点。从出口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分别下降3.7%和0.8%;从进口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下降3.1%和2.2%。世界银行2008年12月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出现自1982年以来首次萎缩,降幅2.1%。
世界银行在2009年1月份为4月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发表的研究文件中指出,在环球金融危机下,发展中国家由于贸易收入锐减,加上富国大举撤走资金,将面临介乎2700亿至7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悄然燃起,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世界贸易很可能遭遇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当地时间2009年2月13日最终通过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令人遗憾的是,这项计划还是保留了虽有所软化但仍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提高关税、禁限进口、设置技术性壁垒,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潮正在欧洲涌动。如英国坚持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必须向本国小型企业提供贷款。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和中国有同业优势的国家。2009年1月底,印度发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禁止进口三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中国玩具,禁期为6个月。迫于各方压力,印度政府于3月2日宣布,放松对中国玩具进口的禁令,称将允许获得全球安全机构认证的中国玩具进入印度市场。
三、湖南省如何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几点对策建议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危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湖南省也不例外。危机是经济被迫进行强制调整的过程,具有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也是风险释放,孕育产生新机遇的过程。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使当前的经济困难转变为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历史契机。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措施应长短结合。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应对措施双管齐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就当前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发展工业,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短期内要紧紧扭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完善跟踪服务责任制,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难,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加强与企业沟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坚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区域布局调整,推进工业集聚发展。
(二)有针对性地储备石油等原材料,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现在美国推行了低美元、低石油价格的宏观政策,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国际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维持低位而长期依然看涨,如此背景下,2009年是扩大石油等原材料储备和企业走出去搞资源性并购的最佳时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储备石油、有色金属、钢材等原材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放手到国际市场当中去并购。
(三)稳定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想方设法完善以提高粮食保护价为重点的支农惠农政策问题,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在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的保护价格,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扩大出口,主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并重,在传统外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花大力气开拓新的外部市场和新的外部需求。打造自主品牌,直接开发国际终端市场和客户,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出口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历史经验和经济学常识表明,面对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出路,是一剂加剧世界经济困境的"毒药"。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组织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搭建良好平台,把国外的优秀企业和项目"引进来",做好招商引资和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引进优秀人才。金融危机使沿海等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导致一大批有经验,高技能的人才返乡另谋生计。这是吸引、引进人才的好时机。要吸引人才就要建立一批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特殊人才特殊对待;推出一批承接优秀人才工作的平台,用事业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引进的宣传力度,营造吸引人才的浓厚氛围。
(六)狠抓就业,促社会和谐发展。针对潜在的问题,宜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注意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减税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稳定就业;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支持;扩大就业门路和就业领域,如网上购物,根据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人民币大关,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
(七)改善民生,刺激消费保增长。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等支付补助水平。总之,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上让居民降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承办:综研室
执笔:陈 思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