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大跨越与大发展

--2008年湖南经济回顾与2009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决策咨询1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3-2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湖南上下齐心协力,敢抓机遇,善待机遇,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人均GDP的三大跨越,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取得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向富民强省和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总量大跨越,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经初步核算,2008年湖南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56.64亿元,继1993年突破1000亿元、2004年突破5000亿元后,仅用短短4年时间就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大跨越(图1),为湖南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2008年,湖南各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07.4亿元、4933.08亿元和4216.16亿元,分别增长5.3%、14.9%和13.3%。三次产业结构为18:44.2:37.8,继续保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与2007年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降低1.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国排第6位,在中部六省排第2位,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已实现连续五年增产,总产达2969.4万吨,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工业虽受年初冰灾的不利影响,但得益于新型工业化的全力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工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280.16亿元,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4%,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1%。

   (三)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呈现新格局。2008年,湖南依靠三大需求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9.97亿元,增长31.6%。其中国有投资力度加大,实现投资1985.68亿元,增长28.6%,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城镇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994.62亿元,增长38.7%。二是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对防止经济下行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9.66亿元,增长22.7%,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增长25.1%,农村市场增长19.5%,分别比上年加快6.1和1.8个百分点。三是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25.66亿美元,增长29.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1亿美元,增长29.1%,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1.8个百分点。

   (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助推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65.31亿元,增长14.5%,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3+5"地区经济发展势头继续趋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60.51亿元,增长13.7%,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8.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4.5%,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二、人均GDP大跨越,展现了大发展的惠民成果

   (一)人均GDP迈上新台阶。按年均汇率折算,2008年湖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达到2523美元,向人均GDP翻两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湖南人均GDP从2004年登上1000美元台阶,到2008年迈过2000美元台阶,仅用了4年时间,如此短的时间跨度,不仅在国内比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比较也处于较快行列。特别是2008年,人均GDP增加616美元,相当于此前2年的增量之和,真正实现了大的跨越。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迈上人均GDP2000美元的台阶后,如能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通常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人均GDP达到更高水平的时间也会逐渐缩短(表1)。

   (二)各市州人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湖南各市州人均GDP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4个市州人均GDP首次全部达到1000美元以上,其中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和郴州等7个市州实现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省会长沙继续领跑在前,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大关,成为湖南省率先步入中上收入水平的地区。 

   三、增速进位大跨越,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8年,湖南破除种种不利影响,经济增速低开高走,同比增长12.8%,增速首次迈入全国十强之列。从中部六省各季度GDP走势看,除湖南外其余五省无一例外的出现增速回落表现,一季度湖南增速暂居末位,随后一路上行,连续赶超,四季度时增速在中部六省位居第二,显示出大发展的强势劲头。

   分区域看,2008年,作为湖南优势地区的"长株潭"和"3+5"地区,经济总量分别增长14.5%和13.7%。经济基础薄弱的"大湘西"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增长速度达到11.6%。大湘西地区与长株潭地区GDP增长速度比差,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缩小到2008年的2.9个百分点,呈现出各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2009年湖南经济发展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虽然目前面临许多众所周知的困难和压力,以及未来可能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当前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先后出台了若干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涵盖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等湖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从发展基础看,这两年通过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湖南经济总量得到了质的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并在国家新一轮产业振兴计划中争取了一定的资金份额,这为湖南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基础,促就业"战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2009年湖南经济既是困难年,更是机遇年。

   但实事求是分析,湖南经济在跨越式发展中还面临很多困难。要做到化困难为机遇,当前应特别关注并把握好四个机遇。

   一是注意把握金融危机调整期机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强大推力。湖南的经济结构一直存在一产业偏大,二产业偏弱,三产业偏小的隐患,应借这轮经济增长回调之机,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优化的关键在二产业,而二产业特别是在工业发展上,要注意立足两个优势,一方面要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农产品加工特别是食品加工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支农产业,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另一方面要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对冶金、机械、有色、造纸、化工等行业,进行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通过提质改造,做大传统产业。与此同时,要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光伏、新能源设备、生物医药、动漫产业等成长性好的"两型"和新兴产业,只有骨架强壮、两翼丰满的产业结构,才能使整体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现优势。

   二是注意把握国家产业振兴机遇,推动投资乘数效应的发挥。近年来在湖南经济快速增长中,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2007年,全省投资需求贡献率达到56.7%,贡献率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50%以上。湖南如何保持投资强引擎的动力,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这是保证湖南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关键所在。当前湖南投资应采取"保重点、带一般"的发展战略,在重点项目上,要进一步确保各方面资金的及时到位,加大银行支持和多途径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鼓励社会投资;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形成实物量,形成投资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程和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加快投资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注意把握社会关注资源产品质量的机遇,不断扩大湖南产品的市场份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从近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环境排污上诉等案件可以看出,市场主导需求正趋向节能环保健康的主题。湖南必须抓住公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围绕产品质量做文章,通过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监控标准,提升公众对湖南产品的消费信心。只有对湖南消费品信心的提升,才能反过来刺激湖南的精细化生产,达到增加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品牌的效果。

   四是把握进出口遭遇瓶颈的有利机遇,推动湖南创新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对湖南的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带来巨大空间。为此,湖南可以在谋划好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通过"腾笼换鸟",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弱式产业扶齐扶壮。与此同时,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一批技术瓶颈;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还应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在创新技术中找优势、树品牌。要借湖南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之机,发挥湖南在人才、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利用富有成效的创新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承办:核算处
执笔:彭 蕾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