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湖南的影响与思索
(决策咨询18期)
为了解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影响的变化情况,近期,省统计局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等市做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部分企业转"危"为"机"初见成效,但部分行业依然处于"危机"影响之中。
一、 各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危机
各地按照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积极行动、转变作风,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已落实项目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如:长沙市委、市政府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总体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两帮两促"活动。各级专门成立了"两帮两促"办公室,集中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株洲市围绕提振发展信心,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省、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出台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三专"政策,给中小企业享受专业服务、专项支持和专门奖励,解决中小企业投资融资、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围绕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周边环境差、资金紧张等突出问题,采取专门办理、逐户解决,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四是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衡阳市采取措施,全力推进85个重大工业项目,激励企业积极应对、减少损失、谋求发展,以保姆式的服务抓项目、促增长。
在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湖南工业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一季度,湖南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45.46亿元,同比增长18.8%,比去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 全省抽样调查的1457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8.7%,11918家个体工业户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6.7%,均呈现出较快增长水平。
二、 危机之下,有"喜"有"忧"
从金融危机的本质来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化"危机"为"转机",部分行业和企业从中受益。主要表现在:
(一) 原材料价格下跌,部分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众多的加工型企业,因上游产品钢铁、铜铝材、煤炭、有色金属、矿产品等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2008年四季度,株洲市有19个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比前三季度下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等主营业务成本分别比前三季度下降5个、12.4个和8.9个百分点。
(二) 国家扩大内需,部分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批复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额达2万亿元。2009-2011年铁道部装备购置费每年计划1000亿元,比2008年大幅增加。未来5年,铁道部持续采购的电力机车大约在5000台左右。这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出台,带动相关企业、相关行业加快发展。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电机、时代电气、时代新材等相关企业订单大增,业务量比上年大幅增长。
(三)国家调整税收政策,部分中小企业受益颇丰。税收政策的调整,使企业负担大大减轻,有利于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如部分纺织品、服装、日用及艺术陶瓷、部分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产品出口退税税率提高,仅株洲市就涉及到70多个行业的157家企业。若按照2008年全年的出口量来计算,2009年将为企业增加退税额9000万元,仅醴陵陶瓷业,就增加退税额6000万元。另外,增值税转型帮助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政出台,受益面更广。株洲市约有4000余户一般纳税人企业,其中属8大行业的企业约有1000-1300余户,其他未享受转型政策优惠的企业约有3000余户,此次均将受惠。2008年,仅8大行业的企业抵扣进项税额约为2亿元,预计2009年新政实施后将达3亿元。
(四)部分企业加速扩能。部分企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作用下,加速技改和新项目建设,扩大生产能力,为企业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扩能和机车扩能两大项目在建,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约5亿元;衡阳市陆续开工了安徽合力衡阳(合力)工业车辆制造基地、天雁机械50万台增压器(二期)、中钢衡重重型矿业装备制造基地、古汉集团生物医药园等21个重大工业项目。据统计,2009年2、3月,全省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分别为22.7%、32.7%。
令人担忧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中西部地区要比沿海地区晚;从产业链看,通过传导机制的作用,影响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对三次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呈下跌趋势,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收入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深。由于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产品价格下跌,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企业效益明显下滑。特别是国际市场经济不景气,产品出口受阻,一批为出口型企业配套生产的小企业开始受到牵连。如常德纺织机械厂受纺织行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产品销售不畅,与之配套的常德纺织山鹰配件二厂、永丰弹簧厂、德山立新纺织机械厂等企业也深受影响。
(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房地产业、零售批发业等领域比较明显。据调查,目前各地商品房空置率提高较多,房地产业仍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房地产市场不振,与其相关的钢铁、水泥、玻璃、交通物流、机械五金、家电家具等50多个行业难以转好。零售批发业受到的影响比工业相对要晚,主要是居民收入减少或预期不确定,影响了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三、危机揭示的强企之策
洪水过后方知堤之稳固,台风过去方知树之坚韧。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企业:
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此类企业由于产品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因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存能力。比如株洲的千金药业等,企业产品供不应求。
二是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此类企业以科技的优势占有相对独立的市场,有相对稳定的需求,也常常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有较大空间来消化成本价格的波动。如衡阳钢管集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应对市场变化,高钢级产品、高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该企业"双高"产品同比增长36%,创汇6.5亿美元,同比增长35%。
三是拥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品牌产品以信誉赢得市场,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比如株洲唐人神食品等。
四是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在产品上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在价格上拥有较多的话语权,也能以较大的生产规模来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株洲时代新材、钻研切削等。
五是大企业集团。大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政策的支持和各方重视,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更容易得到科学的管理,更容易产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比如株洲南车集团及所属企业。
四、 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目前,虽然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生产运行出现了回升迹象,但仍面临着一些较大的困难。因此,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减少危机的影响,促进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振企业信心。信心不足是金融危机给当前经济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提高对市场销售及盈利的预期。为使中央及省市各级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发挥最大效果,一要密切关注国家扩大内需所出台的各项政策,包括多个产业的振兴纲要,制定配套的相关措施和办法;二要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对政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三要加强对政策的解读,用足用活政策。
(二) 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解困。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全方位地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重点问题,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在实处。一是要在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积极落实好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的工作效率,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有关部门要牵线搭桥,加强银企合作,为有生产能力、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财政完全担保、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简化融资担保手续,完善符合中小企业情况的信贷管理机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大胆推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集资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试点工作。三是要深入企业做细致的调查,针对各企业遇到的特殊问题做好"保姆式的"、"心贴心"的服务,以全面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三) 合理引导,促进企业自强。要认真总结那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好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加以推广,促进企业的自身建设。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逐步化解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 组织协调,大力开拓市场。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已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抓订单、保客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坚持扩销增产,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销售网络和队伍建设,巩固传统市场,发展新兴市场,把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政府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各地区产品销售加强引导,形成集约优势,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供稿: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
执笔:彭 刚
审核: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