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
——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决策咨询67期)
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较好的发展潜力。2008年,三市土地面积达5.72万平方公里,人口1785.36万,分别占全省的27%和26.1%;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326.83亿元,为全省的20.9%。如何发挥湘南三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的先行区域,一直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决策高层思考和探寻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但与省内外的优势地区相比,其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发展实力有待增强。
一、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湘南三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三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大力推进开发开放,加大产业承接力度,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2008年,湘南地区经济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8%。其中,衡阳、郴州和永州年均分别增长12.8%、9.9%和12.6%,比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8年)的平均增幅分别高3.6个、0.4个和1个百分点。2008年,湘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6.83亿元,增长10.7%,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0.9%。今年前三季度,湘南地区弯道超车势头强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2.72亿元,增长14.4%,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
表1:湘南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湘南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17.94亿、951.95亿和856.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4.1:38.2:37.7 调整为22.3:40.9:36.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
表2: 2008年湘南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情况
(三)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2008年,湘南地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69.14亿元,占全省的18.7%,增长13.4%。今年前三季度,湘南地区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明显提速,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24.42亿元,增长24.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5个百分点。
表3: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情况
(四)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湘南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3.31亿元,占全省的18.6%;增长45.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4.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7.72亿元,增长68.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6.2个百分点。
表4:湘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五)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8年,湘南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49亿元,占全省的19.4%;增长23.0%,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47亿元,占全省的19.5%;增长19.0%。
表5:湘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六)财政收入规模扩大。2008年,湘南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8.4亿元,占全省的13.6%,增长18%。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势加快,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7.55亿元,增长21.4%,比全省平均水平快8.6个百分点。
表6:湘南地区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七)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2008年以来,湘南地区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加速向内陆转移以及“先行先试”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2008年,湘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7亿美元,增长25.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3.3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内资325.2亿元,增长13.6%。今年前三季度,湘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12亿美元,增长22.3%,比全省平均水平快8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内资283.99亿元,增长18.7%。
二、发展速度和实力有待提高
尽管湘南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相对长株潭等优势地区,其发展速度有待加快,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1、发展速度偏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2008年,湘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慢1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湘南地区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和长株潭地区慢2.1个和3.8个百分点。二是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有所下降。湘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2%、2006年的21.6%、2007年的21.4%,下降到2008年的20.9%,呈连续下滑态势。三是代表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工业,发展速度相对不快。2008年,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4%,比全省平均水平慢5个百分点,比长株潭地区的21.0%慢7.6个百分点。
2、产业层次偏低。从产业结构看,2008年湘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2.3:40.9:36.8,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分别比全省和长株潭地区高4.3个和1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分别比全省和长株潭地区低3.3个和1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全省和长株潭地区低3.2个和5.4个百分点。
(三)投资力度不强。从投资总量看。2008年,湘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13.8%,比2005年的15.1%降低1.3个百分点,比长株潭地区(46.4%)低32.6个百分点。从投资占生产总值比重看。2008年,湘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9.6%;比全省平均水平(44.8%)低15.2个百分点。从人均投资看。2008年,湘南地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6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的8277元少2361元。由于投资规模偏小,湘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高速公路,近几年来湘南地区有衡炎、邵永、京港澳复线衡武段等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但由于2006年以前开工项目不多,到2008年末,建成的高速公路及通车里程基本上原封不动。2008年末,湘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461公里,仅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23%;市政建设欠账较多,2008年湘南地区城市化率只有40.24%,比全省城市化水平低1.91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较大,2008年湘南地区等外公路通车里程只有全省的19.3%。
(四)开放水平不高。湘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规模和速度、结构和效益等方面有一定差距。2008年,湘南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8.03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4.3%,比2007年下降5.9个百分点;增长20.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全省平均水平以及长株潭地区有一定差距。2008年,湘南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为5.3%,分别比全省和长株潭地区低2.4个和6.9个百分点。
三、强化基础,发挥优势,增强实力
当前,湘南地区面对后危机时代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发展前景,以及周边省区空前的竞争态势,必须进一步发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一化三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全省“弯道超车”作出应有的贡献。
——强化基础,形成持续发展动力。湘南地区人均投资水平低,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2008年,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1%。比如衡阳市曾经号称为湖南的“老二”,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既没有航空港,又没完善的水运港口,发展底气明显不足;永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之一,目前没有直达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走高速需绕道衡阳、郴州,到广东的国道路况也很差。因此,强化湘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的关键之一。一是优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区域规划布局,加强与粤港澳特别是广东粤北地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加快建设与广东互融互通的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生态等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要尽快疏通湘南地区的出省通道,打造湘南三市至珠三角各城市“四小时经济圈”。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优先安排出省公路建设与改造项目。二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际空港、内河航道为重点的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特别是要在湘南地区尽早建成一个具有较强通航能力的航空港。三是抢抓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强沟通衔接,力争多上一批大的、好的基础建设项目,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四是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力度,力争上级财政资金、银行承诺的信贷资金、客商签约的外来资金如期落实到位,激活更多民间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五是优化项目投资环境。重点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和法制环境。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首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力争把湘南地区打造成连接沿海与内陆地区的重要物流基地。其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稳定发展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烤烟、香柚、油茶、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大力引进与沿海地区产业配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同时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承接技术水平、加工能力和附加值高的资源精深加工业,提高资源的高精加工度和利用率。最后,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能源、电子信息、旅游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壮大输变电设备加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钢铁管材加工业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资源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出口加工基地、数字视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扩大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要素短缺,造血功能不强,人员素质不高,要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光依靠自身难以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还必须借助外力,加快招商引资,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这方面,具体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和《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从政策和措施上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二是继续大力创新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引资方式,提高签约项目落户率,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三是进一步增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充分认识抢抓机遇的重要性,树立抢抓机遇的紧迫性,培养抢抓机遇的创造性,养成抢抓机遇的敏捷性,强化抢抓机遇的主动性,强调抢抓机遇的实效性,使每一个机遇都能变成促进湘南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继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五是选准产业转移对象,不断改善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引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外资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项目,引导资金向“瓶颈”产业和急需发展的产业倾斜,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着力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积极引进催生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突出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湘南地区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抓住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重新洗牌机遇,突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合理的技术引进等科技创新手段和措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按照国家“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的要求,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决淘汰落后和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业企业,特别要加强对湘南地区中小型工矿企业的监督管理。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曾斌求、彭积龙、周颖江、陈思
核稿:朱继无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