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从湖南城镇居民消费变动趋势看扩大内需导向

(决策咨询6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11-3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准确把握居民消费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近五年来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资料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探究我省城镇居民消费变动趋势,提出合理扩大居民消费的建议。

  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中可进行自由支配的部分,即可支配收入。从2004-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收支资料计算得出,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97,说明二者高度相关(见图)。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1.16元,比2004增长了60.4%,年均增长12.5%在收入增长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也逐年上升,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945.52元,年均增长9.6%。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203.68元,人均消费支出增加3060.91元,消费支出增加额与收入增加额之比为0.588:1。这表明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居民扩大消费。

   

  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析

  消费倾向反映居民的消费意愿,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支出增量占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是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湖南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表(表一)可以看出,近五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倾向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0.80下降到2008年的0.72;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0.85下降到2008年的0.63依照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标准:居民消费倾向变动上限为0.90-1.00,下限为0.75,而合理的消费倾向平均水平为0.85 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于0.75的下限,表明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从不同收入群体看,按收入从低到高的顺序,2008年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较高收入户、高收入户的消费倾向依次0.820.770.750.700.72结果表明,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收入越低,消费倾向越高。

  表一:湖南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表

  

  三、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弹性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八大类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反应程度和消费增量投向,我们引入弹性理论中的“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E ”,即可支配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生活消费支出(八大类消费支出)变化的百分比。弹性理论认为,E=1时为单位消费弹性, E<1时为消费缺乏弹性,E>1时为消费富有弹性。从表二可以看出:湖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736,即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增长0.736个百分点,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表明我省城镇居民总消费对收入的变动反应相对滞后,缺乏弹性。从八大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看,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说明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增量投向出现了结构性的“冷”“热”不均。

  表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E无单位)

  

  (一)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变化不大。从表二可以看出,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的收入弹性系数分别只有0.1690.029,属于极度缺乏弹性,收入的增加对二者的支出影响微乎其微,消费增量投向过“冷”。从实际支出看,20042008年,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分别仅增长10.2%1.7%,年均仅增长2.5%0.4%。这主要是因为交通价格趋于稳定,通讯资费逐年下调,以及各地积极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学费和学杂费全免政策。

  (二)居住类消费支出总量增加,比重下降。居住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827,缺乏弹性。而从实际支出看,20042008年居住类消费增长了50.0%,年均增长10.7%,高出全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增速1.1个百分点。这表明居住支出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但由于其支出额一般较大,对收入增加的要求较大。

  (三)食品、衣着、杂项商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总量增加,比重上升。食品、衣着、杂项商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分别为0.9960.9640.9661.098,表明这四类支出对收入的变动反应比较平稳。从实际支出看,20042008年四项支出分别增长了60.1%58.2%58.3%66.3%,年均增速分别为12.5%12.1%12.2%13.6%,增幅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同步,说明我省多数城镇居民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吃、穿和保健,处在“温饱型”与“小康型”之间。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增量投向偏“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223,居八大类之首,表明此类消费富有弹性。从实际消费支出看,20042008年该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8%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1 辆、移动电话154.5部、空调器 97台、微波炉36.8台,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7.3 倍、1.23 倍、47.0%6.0%,表明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消费正在向多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结构正处在升级换代阶段。

  四、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及消费增量投向分析

  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但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从城镇居民总体收入分布看,六成以上的居民人均收入增量没有达到平均水平。2007年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4年增加了7062.51元,而低收入户人均只增加了1832.97元,前者增量是后者的3.85倍。湖南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2004年的0.39扩大到2008年的0.42。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差异,在城镇居民中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收入与消费群体。2007年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14720.60元,比2004年增加4936.55元,分别是低收入户的2.78倍和4.36倍。

  为了解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增量投向,根据收入五等份分组,将消费群体也分为五种,即低收入户的生存型、中等偏下收入户的实用型、中等收入户的发展型、较高收入户的均衡型和高收入户的享受型。这里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高、中、低三种类型的消费群体进行分析。

  (一)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差异明显。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看(表三),低收入家庭的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需要,食品、居住和衣着消费比重之和高达70.0%以上,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和杂项商品服务比重较小,恩格尔系数高达51.2%,处于“温饱”阶段。中等收入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明显,用于购置衣着、教育投入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降到43.0%,处于“小康”阶段;高收入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所占比重最低,恩格尔系数为33.9%,处于“富裕”阶段。

  表三: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

                                 单位:%

 

  (二)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与收入呈正相关。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表(表四)显示:弹性系数大小与收入水平高低呈正相关。收入越低,弹性系数越小;收入越高,弹性系数越大。20042007年,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69,远低于单位消费弹性,说明低收入户总消费对收入的变动反应滞后;中等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78,低于单位消费弹性,表明消费水平不太合理;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96,略低于单位消费弹性,总消费对收入的变动反应比较平稳,消费水平比较合理。

  表四: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E)表

                               单位:(E无单位)

    

  (三)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结构的收入弹性系数差异明显。从不同收入群体的八大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情况看,低、中、高收入户的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缺乏弹性,表明此三类支出为各阶层的硬性支出,与收入变动不太明显。三类不同收入群体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富有弹性,表明增加收入,无论是低收入户,还是高收入户,都会增加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此外,低收入户在居住和交通通讯方面富有弹性,表明低收入户对改善居住和交通通讯的愿望较强;高收入户医疗保健的弹性系数最大,极具弹性,表明其对改善医疗保健的愿望最强烈。

  五、从湖南城镇居民消费变动趋势看扩大内需导向

  综合以上分析,湖南城镇居民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高度相关,但居民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且呈现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收入越低,消费倾向越高的特征。二是城镇居民消费缺乏弹性,整体消费不足。城镇居民增加的消费支出主要投向“发展型”,消费结构正在向住、穿、用、医疗保健及服务性消费方面升级,而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等“享受型”消费支出极度缺乏弹性。三是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低、中、高收入群体在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方面都缺乏弹性,在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方面都富有弹性,但低收入群体在居住和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弹性明显大于中、高收入群体,而高收入群体对改善医疗保健的愿望最强烈。

  根据城镇居民消费变动趋势,建议从增加购买力、提高消费欲望、紧扣消费热点、培育消费亮点等方面着手,合理引导城镇居民扩大消费。

  (一)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要着力建立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不同人群的工资标准,不断增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下岗职工生活补助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切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人员就业;积极宣传就业政策,改变就业观念,鼓励居民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欲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可以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保障体系,切实落实好低收入家庭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解决居民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教育等后顾之忧,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倾向。二是加强宣传,改变居民传统保守的消费意识,不断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大力推进、合理引导消费信贷,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使远期消费变为近期消费。四是稳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切实降低教育、医疗等重要公共品价格,规范收费,加大监督力度,杜绝乱收费,促进居民在各方面的消费需求均衡增长,提高生活质量。五是规范消费市场,实行诚信经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确保居民消费放心,提高消费积极性。

  (三)紧跟居民消费趋势,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热情。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特点,改善供给结构,调整消费政策,满足各类消费需求。不同收入群体在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为硬性消费,要进一步发展食品加工业,并下大力整治食品消费市场,确保食品安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鼓励社会兴办教育文化产业,提供更丰富的教育产品和文化娱乐产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对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热情高,加快发展服装、家庭设备用品等产业,提供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产品;兴办各具特色的展销会,大力推介产品;着力改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居民消费热情。加快发展房地产、汽车、通信产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进一步壮大消费市场;提供更多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交通等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产业,建立高收入群体独特的消费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个性消费需求。

  (四)积极培育消费亮点,刺激居民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家庭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家用汽车等服务性和享受型的消费亮点,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大力发展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加快发展物流业,为居民消费提供多渠道、多方式服务,促进居民扩大消费。

  承办: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
执笔:雷芙蓉
核稿:朱继无
责编:鲁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